产后有点尿失禁怎么办
产后尿失禁可通过盆底肌训练、电刺激治疗、膀胱训练、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产后尿失禁通常由盆底肌松弛、膀胱过度活动、分娩损伤、激素水平变化、神经损伤等原因引起。
1、盆底肌训练
通过凯格尔运动收缩盆底肌,帮助增强尿道括约肌力量。每日重复进行收缩-放松训练,持续数周可改善轻度压力性尿失禁。训练时需保持正常呼吸,避免腹部用力。建议在专业人员指导下掌握正确方法。
2、电刺激治疗
采用低频电流刺激盆底肌肉收缩,促进神经肌肉功能恢复。需在医院使用专用设备,每周治疗数次。对肌肉萎缩或神经损伤导致的尿失禁效果较好。治疗时可能有轻微刺痛感,但通常可耐受。
3、膀胱训练
通过定时排尿逐渐延长排尿间隔,帮助恢复膀胱正常储尿功能。记录排尿日记,从每小时排尿逐步延长至正常间隔。适用于急迫性尿失禁,需配合控制饮水时间和量。训练期间可能出现尿急,需坚持调整。
4、药物治疗
遵医嘱使用酒石酸托特罗定缓释片、盐酸米多君片等药物调节膀胱功能。托特罗定可缓解膀胱过度活动,米多君能增加尿道阻力。药物可能引起口干、头晕等副作用,哺乳期用药需谨慎评估。
5、手术治疗
对严重压力性尿失禁可考虑尿道中段悬吊术等手术方式。通过植入人工吊带加强尿道支撑,术后需避免提重物和剧烈运动。手术创伤较小但存在感染、排尿困难等风险,通常作为保守治疗无效后的选择。
产后尿失禁恢复期间应避免提重物和剧烈运动,控制咖啡因摄入,保持规律排便。穿着棉质透气内裤,及时更换护垫防止皮肤刺激。每日饮水控制在适当范围,睡前减少液体摄入。若症状持续加重或伴随疼痛发热,需及时就医排除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哺乳期用药需严格遵循医嘱,不可自行调整剂量。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 1 尿失禁是由什么引起的?
- 2 什么是尿失禁
- 3 尿失禁是怎么得的
- 4 尿失禁是怎么引起的
- 5 尿失禁是如何产生的?
- 6 什么叫尿失禁
- 7 得尿失禁什么引起的
- 8 尿失禁什么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