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胆囊切除后遗症

67730次浏览

胆囊切除后可能出现消化不良腹泻胆汁反流性胃炎后遗症。胆囊切除术是治疗胆囊结石、胆囊炎等疾病的常见手术方式,术后多数患者可逐渐适应无胆囊状态,但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短期或长期不适症状。

胆囊切除后早期常见消化不良症状,表现为进食油腻食物后腹胀、嗳气。胆囊具有储存和浓缩胆汁的功能,切除后胆汁持续流入肠道,缺乏进食时集中排放的调节机制,导致脂肪类食物消化效率下降。术后3-6个月内,随着胆总管代偿性扩张,多数患者症状可自行缓解。日常建议采用低脂饮食,避免单次摄入过多动物脂肪,优先选择鱼肉、鸡胸肉等易消化蛋白,烹饪方式以蒸煮为主。

约两成患者术后出现慢性腹泻,医学上称为胆囊切除术后腹泻综合征。胆汁持续进入肠道可能加速肠蠕动,同时未被充分乳化的脂肪刺激肠黏膜分泌水分。症状多发生于术后1年内,典型表现为进食后急迫性排便,粪便呈糊状或水样。可尝试分餐制减少单次进食量,适当补充水溶性膳食纤维如燕麦、苹果调节肠道功能。若腹泻持续超过3个月或伴随体重下降,需排除肠易激综合征等继发病变。

胆汁反流性胃炎发生率约5-10%,表现为上腹灼痛、口苦等症状。缺乏胆囊调控的胆汁可能逆流至胃部,破坏胃黏膜屏障。夜间平卧时症状加重是其特征性表现。日常应避免睡前进食,睡眠时垫高床头15-20厘米。药物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常用铝碳酸镁咀嚼片、熊去氧胆酸胶囊等,不可自行服用抑酸药物掩盖症状。

极少数患者可能发生胆总管结石或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胆总管代偿性扩张后,胆汁流速减慢可能增加结石形成风险,表现为黄疸、发热等胆管炎症状。Oddi括约肌痉挛会导致阵发性右上腹剧痛,需通过内镜或影像学检查确诊。这两类情况均需要及时就医处理,不可延误治疗时机。

术后康复期应注意建立规律饮食习惯,每日4-5餐少量多餐有助于胆汁合理利用。初期可记录饮食日记排查诱发不适的食物种类,逐步建立个性化饮食方案。适当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促进胃肠蠕动,但术后3个月内避免仰卧起坐等增加腹压的动作。若出现持续腹痛、皮肤巩膜黄染、陶土样大便等警示症状,应立即就诊评估。术后1年复查腹部超声了解胆管代偿情况,根据恢复状态调整饮食结构。

相关推荐

胆囊息肉会消失什么原因
胆囊息肉自己消失,在临床上是一种比较少见的情况。之所以会消失,大概有两种可能的原因。首先第一种是,所谓的胆囊息肉并不是真性息肉,是胆固醇结晶附着在胆囊壁上,误诊为胆囊息肉,这种胆固醇结晶有可能随着感知的更新自己溶解掉了,或者是在胆囊运动的时候,从胆囊壁上脱落了,从而在后续的检查中,就发现息肉不存在了,误以为是息肉消失了。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息肉本身和胆囊黏膜相连的部位非常的纤细,在胆囊剧烈收缩或者是剧烈运动的时候,这种纤细的地步有可能发生了断裂,导致胆囊息肉脱落,随着胆汁排出到了肠道内,所以也就出现了后续检查中,发现胆囊息肉不存在消失的情况。以上的两种情况,在临床上其实并不是非常的多见,但是偶尔在临床上是可以遇到的,无论是哪种原因,大家都不要慌张,总之并不是坏事。
语音时长 01:16

2021-07-09

82188次收听

胆囊息肉能不能做仰卧起坐
患有胆囊息肉可以做仰卧起坐吗?有很多患有胆囊息肉的人们非常喜欢运动,而专家告诉我们,有胆息肉也可做仰卧起坐。只是还要多注意其他方面,例如饮食。下面就来了解一下吧。
胆囊息肉术后怎么注意饮食
目前还没有一种行之有效的药物可以治愈胆囊息肉,对于需要治疗的胆囊息肉,最确切有效的方法仍然是手术,药物只能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另外,胆囊息肉患者术后饮食方面也需要注意。
胆囊息肉有哪些饮食禁忌
患上胆囊息肉这种疾病以后,病人非常痛苦,思想压力负担太重,病人的体重一直处于下降,所以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多加强病人的营养补充,有些注意病人的饮食,今天小编和大家分享文章就是,胆囊息肉患者的日常饮食。
胆囊息肉应注意哪些运动
治疗胆囊息肉的方法有很多种,有的患者采用手术的方法来治疗,也有的患者采用运动的方法来治疗,但是很多的患者并不知道如何正确使用运动方法来治疗胆囊息肉,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下胆囊息肉的运动方法有哪些:
如何运动对胆囊息肉好
患胆囊息肉能做运动吗?胆囊息肉很有效的运动治疗方法运动治疗,胆囊息肉,治疗胆囊息肉的运动小疗法!在医院接受治疗的同时,患者朋友也可以自己来做一些运动辅助治疗。让病情早日康复!哪些运动有助于治疗疾病起到极大的辅助作用呢?为大家推荐几个运动疗法!
右胸肋骨下方隐痛是什么原因
如果病人出现了右侧肋骨下方隐痛的情况发生的原因主要见于以下几方面:第一,是肝脏、胆囊部位的疾病,因为右侧肋骨下方是肝脏和胆囊,如果出现了胆囊炎、胆囊息肉、胆囊结石、肝囊肿,肝炎、肝脏肿瘤情况,就会引发右侧肋骨下方有明显隐痛的情况。第二,就是见于右侧第十一、十二肋软骨炎的患者,就会在肋软骨部位形成无菌性炎症,从而引发右侧肋骨下方隐痛并且在按压时还会有明显的压痛情况。第三,就是见于外伤,特别是右侧肋骨下方出现软组织损伤或者肋骨、肋软骨损伤以后,恢复期就会出现明显的隐痛情况。第四,就是见于受凉,特别是受凉以后引起了右侧肋骨下软组织受凉痉挛情况,就会出现软组织痉挛,引发隐隐疼痛的情况。
语音时长 01:33

2020-03-19

63374次收听

胆囊息肉治疗方法是什么
胆囊息肉,首先要鉴别是真性息肉还是炎性息肉,根据息肉的大小,有无继发症状,以及潜在的是否有癌变的风险等一系列因素,来判断它是否需要进一步治疗。胆囊息肉是临床肝胆外科,最常见的门诊碰到的胆囊疾病。很多人是在查体发现做B超,B超大夫汇报胆囊里面,有一个多大的息肉。首先要看息肉,一般在分类上分为两种,一种就是腺瘤性息肉叫真性息肉,息肉是有种局部的细胞成分的。所以息肉要看大小,一般来说,超过一公分以上的息肉癌变的几率会明显增加。临床上真正超过一公分以上的腺瘤性息肉的患者,考虑手术切除治疗。还有一种息肉是一种炎性胆固醇结晶形成的一种胆固醇性息肉。它并不是真正的细胞成分,只是一些胆固醇结晶附着在胆囊的黏膜上。所以将来往下发展,并不会有癌变的风险,只是可能形成进一步的胆囊结石,胆囊胆固醇性的结石。所以处理不是说非得要超过一公分,就需要手术治疗的,而是要随同它的变化,看有无引起进一步的症状。这时可以通过一些药物,比如溶石利胆一些药物,对于一些早期的胆囊胆固醇沉积,可以通过药物来进行逆转。
语音时长 01:55

2020-03-18

58978次收听

胆囊切除后遗症有什么
胆囊切除后遗症有两种,术后早期出现不适症状包括切口疼痛、胃肠道功能恢复延迟、呕吐,以及手术相关的出血;术后远期出现不适症状包括腹胀,腹泻、隐痛等。一、胆囊切除术后早期出现不适症,包括胆瘘感染并发症,发生率并不高,通过严格控制手术适应症,规范手术技术,以及术后采取对症的药物治疗,往往不会产生明显影响。二、胆囊切除术后远期出现不适症,是由于胆囊切除后,缺少胆汁浓缩的器官,导致胆汁直接进入肠道引起脂肪消化不良,胆管下段括约肌痉挛以及胆汁相对不足导致症状。很多患者由于饮食控制不佳,在术后长期存在上述症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活质量。对于这种情况,建议在术后严格控制饮食中的脂肪成分,对症的使用利胆补充消化酶等,促进胃肠道蠕动的药物,并做定期检查,可以明显地降低术后不适表现。
语音时长 01:44

2020-02-24

68501次收听

胆囊息肉最佳治疗
大多数胆囊息肉属于胆固醇性的息肉,如果是在查体的时候发现胆囊壁多发的直径不超过一公分的息肉,通常我们可以判断为胆固醇性的吸收,如果说这种息肉并不引起明显的消化不良,慢性胆囊炎等症状,我们只需要通过控制饮食定期检查就可以。那么对于少部分的胆囊息肉如果说超声提示息肉为单发直径较大超过一公分基底较宽,如果通过超声造影来进一步确认其血流信号和诊断为腺瘤性息肉,这种情况就要考虑外科手术干预,有了胆囊息肉会合并有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那么结石对于胆囊息肉的反复刺激也会增加胆囊息肉癌变的风险,同时胆囊结石也可引起胆绞痛或急性胆囊炎,所以呢,对于结石同时合并胆囊息肉手术指征我们放的比较宽一些。
语音时长 02:15

2020-02-21

59932次收听

02:59
胆襄息肉怎样治疗
胆囊息肉是指生长在胆囊壁向胆囊腔内突出的隆起性病变的总称,又称为胆囊息肉样病变。根据胆囊息肉的性质可分为胆固醇性息肉、炎性息肉、腺瘤性息肉、胆囊腺肌症等。胆囊息肉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根据息肉的具体性质、大小,是否引起相关的症状,有无癌变的风险来进行相应的治疗。大多数的胆囊息肉属于胆固醇性的息肉,表现为多发息肉,直径一般较小,生长缓慢,没有明显的症状,只需要定期检查,以及在日常生活当中注意低糖低脂肪饮食。如果属于腺瘤性的息肉,表现为基底较宽,直径较大,内部有血流,生长较快,存在潜在的癌变风险,建议尽早手术治疗。增生性的息肉,要根据胆结石相应的症状,是否引起反复胆绞痛、胆囊炎的发作,来选择药物治疗,或者是手术治疗。
02:10
胆囊息肉吃药能消除吗
大多数的胆囊息肉对药物治疗没有太多的反应,只有极少数的胆固醇性息肉,可以使用溶解胆固醇增加胆汁当中胆汁酸盐的比例的药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息肉缩小,甚至有可能消失。对于大多数的胆囊息肉,如果息肉大小比较稳定,通过定期检查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无需药物治疗,只是在饮食当中和生活习惯,要注意减少脂肪的摄入,保证饮食结构合理,一日三餐定时。对于腺瘤性息肉有潜在癌变风险的胆囊息肉,药物治疗对其没有任何作用,通过影像学检查判断及生长速度,内部是否有血流基底是否宽,是否发生癌变的风险,一旦具有上述特征的胆囊息肉,则建议尽早手术治疗。
02:45
胆囊息肉原因有哪些
胆囊息肉与胆汁酸分解代谢能力以及胆囊里生长具有恶变潜质的与变化有关系。胆囊息肉主要的病理类型有两个:一个是胆固醇息肉;一个是腺瘤样的息肉。胆固醇的息肉形成主要可能跟胆囊内对胆固醇,包括胆汁酸的分解代谢能力有关系。而腺瘤样的息肉本身可能是胆囊里生长的具有恶变潜质的一类病理变化,所以胆囊息肉的形成原因并不是特别的明确,也没有办法去控制胆囊息肉的发生,以及控制胆囊息肉的生长速度,所以能做的在发现胆囊结石以后进行一个密切的监测和随访,发现胆囊息肉短期之内有明显的增大,直径超过一公分,就需要尽早的进行外科手术的干预。
02:43
胆囊息肉手术指征有哪些
胆囊息肉手术指征有胆囊息肉的大小、明确息肉的性质再进行治疗。胆囊息肉手术指征主要取决于胆囊息肉的大小,对于直径小于一厘米的胆囊息肉,建议进行随访观察,半年左右进行一次超声复查,密切监测息肉大小的变化。而对于一公分以上的息肉,建议他进行手术治疗。息肉在手术前已经怀疑有癌变了,一般建议手术当中,要同时送冰冻的快速病理切片,明确息肉的性质。已经有癌变,胆囊切除后,还需要合并有胆囊床肝组织的切除及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的清扫,只有根治性的手术,才能尽量减少胆囊息肉变为胆囊癌,患者术后出现肿瘤复发和转移的这种概率。
01:20
胆囊息肉的症状
绝大部分患有胆囊息肉的病人,没有任何的表现。在一般情况下,患者都是因为在进行体检的时候,偶然发现自己患有胆囊息肉。在少数的情况下,有一些患者,是因为出现其他的腹部的不适,在进行超声检查的时候,偶然发现胆囊里面有息肉。也有少数的情况,有些胆囊息肉的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症状。比如患者出现胆囊息肉的位置,比较特殊,胆囊息肉长在靠近胆囊管的位置。在胆囊进行收缩的时候,息肉就会有可能恰好把胆囊管堵住。在这个时候,患者就可能会出现明显的疼痛的感觉。或者就是患者的息肉数量特别多,从而影响了胆囊正常的收缩功能。在这种情况下,患者也有可能会出现隐隐约约的不适感。但是,绝大多数胆囊息肉的患者,都没有特别明显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