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衰竭的治疗
肾衰竭的治疗方式主要有控制原发病、药物治疗、透析治疗、肾脏移植、营养支持等。肾衰竭通常由慢性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等因素引起,可能伴随水肿、少尿、乏力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

1、控制原发病
慢性肾炎、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是导致肾衰竭的常见原因。控制血糖、血压可延缓肾功能恶化。糖尿病肾病患者需定期监测尿微量白蛋白,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控制在目标范围内。部分免疫性肾病需使用糖皮质激素抑制炎症反应。
2、药物治疗
肾衰竭患者可能需要使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注射液纠正贫血,服用碳酸钙片调节钙磷代谢,或应用呋塞米片利尿消肿。药物需严格遵医嘱使用,避免肾毒性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用药期间需定期复查肾功能指标。
3、透析治疗
当肾小球滤过率低于15ml/min时需考虑肾脏替代治疗。血液透析通过机器清除血液中的代谢废物,每周需进行2-3次。腹膜透析利用腹膜作为半透膜,可居家操作。两种方式各有利弊,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
4、肾脏移植
终末期肾病患者可评估肾移植适应证。移植后需长期服用他克莫司胶囊等免疫抑制剂预防排斥反应。活体亲属供肾移植效果较好,术后需定期监测移植肾功能。移植后患者生存质量和预期寿命显著优于透析治疗。
5、营养支持
低蛋白饮食可减轻肾脏负担,建议每日蛋白摄入量控制在0.6-0.8g/kg。限制钠盐摄入有助于控制高血压和水肿。需避免高钾食物如香蕉、土豆,防止高钾血症。必要时可补充复方α-酮酸片改善营养状况。
肾衰竭患者需严格限制每日液体入量,通常为前一日尿量加500ml。保持适度运动有助于改善心肺功能,但应避免剧烈运动。定期监测体重变化,记录每日尿量。保持良好作息,避免感染等加重肾功能的因素。严格遵医嘱用药和复诊,不可自行调整治疗方案。
相关推荐
01:55
02:09
02:09
02:23
02: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