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中药怎么熬

65481次浏览

所谓人吃五谷杂粮难免不会生病,在生病后就要吃药,而中药是很多人的首选,都觉得中药可以治本还不容易伤胃,可是熬中药就有点麻烦,首先要选择容器、及药物处理方法,然后是煎煮,煎煮药物对水量也是要求严格的,还有煎药的火候,时间,次数都必须了解。

在现在的社会中很多人选择中药是因为中药可以治本,而且药物不同处理方法也不一样的。但是很多时候他们却不知道应该怎样去煎,那么中药的正确煎法是哪些呢,在煎中药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呢,下面一起了解下中药怎么熬制?
  首先是容器的选择:很多人都知道在煎中药的时候容易是很重要,它对我们的药性的发挥也是有着很大的作用的,煎煮容器以陶瓷、砂锅为最好,其次为不锈钢锅、搪瓷锅以及耐高温的玻璃器皿,因为这些容器具有稳定的化学性质,不易与所煎中药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一定忌用铁锅、铜锅和铝锅,因为这些元素可与中药中的某些成分起化学反应,不利于疾病的治疗。
  药物的预处理:第一步:“看” 在煎中药的时候我们要事项看一下有没有发霉的物质在里面,因为这些物质可能会导致我们的身体不适,所以在煎中药的时候我们要养成看的好习惯。第二步:“泡”在你拿中药回去的时候,医生就会跟你说在煎中药的时候一定要事项的泡一下,加适量水浸泡20~30 min ,轻质的中药、气温较高时浸泡时间宜短,重质中药、气温较低时浸泡时间宜长,目的是为了使中药湿润变软, 利于有效成分煎出。
  而后是煎煮:煎煮用水:一般使用无污染的自来水即可,忌用反复煮过的水或隔夜水煎煮中药。加水量:经验加水量是超过药物表面3~5cm;理论计算是按每1g中药加水10mL计算,将总水量的70%用于头煎,剩下的30%用于第二煎。
  煎煮用火:一般应遵循“先武火后文火”的原则,也就是说沸前用武火,使水很快沸腾,沸后用文火,保持微沸以减少水分的蒸发。煎煮时间:煎煮时间从沸腾后计算,一般解表药头煎10~15 min,二煎10min;滋补药头煎30~40min ,二煎25~30min。控制煎煮时间是因为长时间高温煎煮,会使植物细胞遭到破坏,使药液中不溶性的无效成分增加。而且长时间煎煮还有将药煎焦煳底的危险。
  煎煮次数:一般煎2~3次,就能煎出中药所含成分的80%~90%的中药成分。煎煮后及时滤出煎液,并将每次的煎液混合后分次服用。特殊处理:根据药物性质不同,有些药物宜采用先煎、后下、包煎、烊化、另煎等特殊方法处理。不少患者因缺乏相关专业知识,会将需特殊处理的中药一起和群药同煎,这样操作是很不妥当的。

相关推荐

01:59
肝肾阴虚吃什么药
肝肾阴虚是中医证型,治疗肝肾阴虚需要滋阴益肾、补血养肝。可以服用一些滋阴补肝、养血行血的中成药进行治疗,如坤宝丸。坤宝丸中的何首乌、地黄、枸杞子、龟甲等有补肝肾、益精血的作用,赤芍、地骨皮、知母等具有清热凉血、滋阴润燥的作用,珍珠母、酸枣仁等有镇静安神、养心益肝的作用,还配有女贞子、南沙参、白薇等多味中草药,可以达到滋补肝肾、镇静安神、养血通络的功效,对肝肾阴虚所引起的头晕目眩、失眠多梦、潮热盗汗、易疲劳、口渴咽干、失眠多梦、腰膝酸痛等一系列症状有不错的治疗效果。
虚寒体质的特征有哪些?
虚寒体质的特征有体胖、畏寒、喜食热饮、腰膝酸冷、易感冒等。虚寒体质的人在体型上多偏胖,平时体质较弱,可见手足冰凉,面色、唇色较白没有光华,脉象上多偏于迟缓。虚寒体质多畏寒喜热,体温较低,平时喜静懒动、精神较差、反应不快、性格偏内向居多。这类患者患上水肿、痰饮和冻疮的几率会更高。若肾虚寒偏重可见夜尿频多、腰冷酸冷、精神不振、性欲冷淡等;若脾胃虚弱偏多可见腹痛隐隐、喜温喜按、腹泻、疲倦乏力等;若肺部虚寒,容易出现久咳不止、易感冒、爱出虚汗,还可能会有哮喘、过敏性鼻炎等顽固性疾病;若心阳不足还可能会出现心悸、气促等症状。
语音时长 01:20

2022-08-18

15569次收听

喝姜水放屁是排寒气的表现吗
喝姜水放屁就是排寒气的说法没有依据。喝姜水对于胃寒的病人,就胃中有寒气的病人,胃气虚弱的病人还有一定的效果。喝了姜水放屁是不是排寒气,说法是没有依据的。为什么会放屁,是肠道的胀气,肠道为什么胀气,是肠胃的排空功能,跟饮食也有关系,可能一些发酵的一些菌群等等,可能吃到一些豆类,或者是一些糖类的食物以后发酵也容易产气,所以并不是说排气就一定是排寒气,没有一定的关联性。
语音时长 01:35

2021-12-30

80465次收听

03:02
冷水泡脚好吗
身体出现发烧,甚至高烧不退的情况下,可以用凉水来泡脚进行降温,除此以外建议不要用凉水泡脚。泡脚或者是足浴是中医临床上常用的保健或者治疗的方法之一,当人气血循环不畅,免疫力下降导致容易出现感冒,或感冒一直无法痊愈、头晕,身体虚弱,风一吹凉就感冒,或者容易腹痛、腹泻等症状时,属于阳气不足的情况,可以通过用足浴的办法进行治疗或者是保健。这种足疗保健一般热水同时在热水里面泡像花椒、干姜等之类的中药材。
睡觉全身出汗的原因是什么
睡觉全身出汗,临床上一般向三个方面来考虑:第一个方面是阳明气血旺盛,也就是平常阳明气血旺盛的这类人,是一种正常的情况,一般这种人身体比较强壮、筋骨壮实、肌肉的体积比较大,另外身体很强壮、面色发红像这些人就是阳明气血比如旺盛的人,像这些人的热量代谢就比较高、比较快这种情况,如果白天因为有工作和学习,通过体力活动也好,还是脑力的活动也好,就会消耗掉身体的多余热量,晚上睡觉以后不存在体力活动,大部分人可能做梦比较少,像这种情况消耗体内热量方式也很有限,这时候身体就可能通过全身出汗,把身体的多余的热量排出体外,维持着身体体温的正常水平,才能够保证身体的细胞,能够发挥正常的作用,这种生理状态下,身体比较强壮的情况。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病理状态,病理状态是平常身体比较虚弱,身体的可能是消瘦、皮肤比较干燥、毛发干枯、没有光泽、稀疏、容易掉头发,可能是有耳鸣、听力下降、眼睛发干、视力下降,另外像指甲变脆、指甲容易折断,或者是腰酸腰痛,另外可能还有生育能力的下降,像肝肾阴虚的情况,晚上也会出汗比较多,属于阴虚火旺的情况。再就是第三种体内有湿热的情况,这种情况不多见,一般身体乏力、舌质红、苔黄腻属于湿热的情况,一般要考虑这三种情况。
语音时长 02:22

2021-07-09

61191次收听

头皮出汗挂什么科
大多数情况下,头皮出汗可以挂皮肤科。不管是头皮表面疾病还是头皮下方疾病引起的出汗,都可以到皮肤科就诊。有时头皮出汗是由交感神经异常所致,这时要挂神经科。
去湿气用什么药好
去湿气可以直接服用中成药,通常具有去除体内湿气,并清热解毒,大多数中成药均能帮助健脾养胃,除了中成药外,一些中药如白术,五指毛桃,五加皮也是有除湿作用的中药,单靠服药并不能解决问题,必须更加注意饮食才行。
02:48
体质差怎么办
体质差可以从多摄入高蛋白、脂肪食品;保持平衡乐观的心态;做运动提高免疫力;通过药物提高体质等方面进行调理。一、生活饮食。体质差的人要多摄入高蛋白、脂肪这些食品。二、要保持心理的平衡,保持一个乐观的心态。如果长期的焦虑或者抑郁状态对提高免疫力也是没有帮助的。三、运动。如果每次半小时,每周五天做些运动,长时间坚持对提高免疫力也是非常好的。免疫力差的人,体质差一定要进行比较全面的营养评估,多方面的综合的来提高体质。
湿气重表现
一,头部。当湿邪最初侵袭身体的时候,可呈现头昏沉重,身体困重,四肢沉重,浑身不舒服,似乎身上负有重物。此外还会有发热,怕风怕冷,流清涕等。二、关节。如果体内已经侵蚀到关节的时候了,关节也会出现一定的病症。部分气血运行不畅,会有四肢关节的酸痛沉重,关节屈伸不利等表现。三、消化道。湿邪困扰脾脏,危害其正常的运化效果,表现出胸闷腹胀、食欲欠佳、便不成形等。四、小便。小便浑浊。五、舌苔。舌苔厚腻是湿气重的一个典型的表现。
语音时长 01:35

2019-09-04

59302次收听

湿气重如何调理
湿气重得条例应在健脾除湿的基础上,加上行气的药物,能够把湿气排出体外。湿气重时还会出现身肢困倦无力,甚至会影响饮食,以及大便的溏滞不爽,肛门灼热。患者要在健脾除湿的基础上,加上芳香化湿的药物,即使体内的湿气去除,而外湿对脾胃的困阻也会导致内湿的泛滥。所以,在外湿和内湿同时存在时,不但要健脾除湿,还要芳香化湿。湿气是生活中一种非常多见的外邪,湿气在中医上分为外湿和内湿。外湿是生活环境中有很多潮湿,如涉水、淋雨,居住的环境比较潮湿,这时外湿就比较重,环境的干爽能够有效地防止外湿对人体的侵袭。内湿更多见于脏腑功能减退中,尤其是脾胃,如果脾化湿的能力减退后,会导致内湿的泛滥,这时湿气会越攒越多,而内湿的加重也会导致脾胃的功能进一步受限,而出现湿气越来越重,而脾胃也越来越虚。
语音时长 01:36

2019-07-12

58231次收听

灵芝的功效与作用
灵芝的功效与作用有很多,对心悸失眠和体弱的人具有一定的疗效;能提高人身体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防止皮肤老化、增强皮肤本身的修护功能;对于部分癌细胞有抑制作用,还被民间称为长生不老药,具有养颜美容之功效。
当归的作用与功效
当归,又叫干归、秦哪、西当归、岷当归、金当归等,盛产于甘肃等地,它是当地最常用的中药之一,具有益气补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抗癌等功效,那么,当归的作用与功效还有哪些呢?
黄芪的副作用
黄芪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体的功效可以和人参媲美,而价格却比人参低很多,就是我们普通百姓也能接受。黄芪常见的使用方法就是泡水、熬粥。尤其是泡水,也是比较有效的使用方法。那么黄芪有什么副作用呢?
03:13
什么是气虚体质
气虚体质是人体体质的一个方面,主要表现为:一、动力不足,经常会比别人要更容易感觉到累;二、推动能力不足,出现低血压,会头晕;三、温煦能力不足,手脚凉,容易怕冷;四、防御能力不足,容易被传染感冒或肠胃不适。
03:23
什么是寒性体质
寒性体质人群主要表现为怕冷或体冷,往往会伴有肌肉关节的疼痛、胃肠道的问题等。寒性体质的女性会有月经疼痛或者生育方面的问题,寒性体质的老年人会伴有关节问题。所以,寒性体质人群应注意保暖,避免寒邪入体,及时进行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