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的症状
骨折的症状主要有疼痛、肿胀、畸形、功能障碍、骨擦音或骨擦感。骨折通常由外伤、骨质疏松、骨肿瘤等因素引起,建议及时就医,通过X线、CT等检查明确诊断,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1、疼痛
骨折后局部会出现剧烈疼痛,尤其在活动或触碰时疼痛加剧。疼痛可能与骨折端刺激周围神经、软组织损伤等因素有关。患者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塞来昔布胶囊等药物缓解疼痛,同时需避免患处活动,防止加重损伤。
2、肿胀
骨折后局部血管破裂出血,导致软组织肿胀,可能伴随皮肤淤青。肿胀通常在伤后几小时内逐渐加重,与炎症反应、组织液渗出有关。早期可进行冰敷减轻肿胀,后期可遵医嘱使用迈之灵片、地奥司明片等药物促进消肿。
3、畸形
骨折后可能出现肢体缩短、成角或旋转等畸形,与骨折端移位有关。开放性骨折还可能看到骨折端刺破皮肤。发现畸形时不可自行复位,应立即固定患肢并就医,避免损伤血管神经。医生可能通过手法复位或手术进行矫正。
4、功能障碍
骨折后患肢无法正常活动或负重,与疼痛、肌肉痉挛、骨骼连续性中断有关。下肢骨折可能出现无法站立,上肢骨折可能无法抓握物品。恢复期间需遵医嘱进行康复训练,逐步恢复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
5、骨擦音或骨擦感
骨折端相互摩擦时可能听到骨擦音或感觉到骨擦感,但不可刻意尝试诱发此症状以免加重损伤。这种情况多见于完全性骨折,需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认骨折类型和程度,可能需手术内固定治疗。
骨折后应保持患肢制动,避免移动骨折端,可用夹板或支具临时固定。饮食上适当增加富含钙质和优质蛋白的食物如牛奶、鸡蛋、鱼肉等,有助于骨骼愈合。恢复期间遵医嘱进行适度功能锻炼,循序渐进增加活动量,定期复查评估愈合情况。出现发热、剧烈疼痛不缓解、肢体麻木等异常情况需及时复诊。
相关推荐
01:57
03:18
02:20
02:13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 1 颅底骨折属于什么骨折
- 2 骨折后会再次骨折吗
- 3 怎么知道骨折没骨折
- 4 什么是孟氏骨折和盖氏骨折
- 5 什么叫骨折
- 6 什么是骨折
- 7 什么是骨折?
- 8 为什么容易骨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