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麻痹症的症状
小儿麻痹症的症状主要有发热、肢体疼痛、肌肉无力、感觉异常和吞咽困难。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可能影响神经系统并导致瘫痪。
1、发热
小儿麻痹症早期常见症状为发热,体温可能快速升高至38-39摄氏度,伴随头痛、乏力等全身不适。发热通常持续1-3天,可能被误认为普通感冒。家长需注意观察患儿是否出现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如颈部僵硬或肢体活动异常。若发热持续不退或反复出现,建议及时就医排查。
2、肢体疼痛
患儿可能出现四肢肌肉疼痛,以下肢更为明显,表现为拒绝行走或触碰肢体。疼痛多呈对称性,可能伴随肌肉压痛和痉挛。这种症状通常在发热后1-2天出现,与病毒侵犯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有关。家长可帮助患儿保持舒适体位,避免剧烈活动加重症状。
3、肌肉无力
疾病进展期可能出现进行性肌肉无力,常见于单侧下肢,表现为跛行或完全不能活动。严重时可能累及躯干肌肉导致坐立困难,甚至影响呼吸肌功能。肌肉无力多发生在发热消退后1-2周,需警惕瘫痪风险。家长发现此类症状应立即送医,避免延误治疗时机。
4、感觉异常
部分患儿会出现皮肤感觉过敏或异常,如肢体麻木、刺痛或烧灼感。这些症状多与病毒影响感觉神经通路有关,通常出现在瘫痪前期。感觉异常可能持续数周,家长需注意保护患儿避免意外伤害,同时记录症状变化供医生参考。
5、吞咽困难
当病毒侵犯延髓时可能导致延髓性麻痹,表现为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及发音含糊。这是重症表现,可能并发呼吸困难或窒息。家长发现此类症状须立即急诊处理,必要时需进行气管插管等生命支持措施。
预防小儿麻痹症最有效的方法是按时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患儿发病期间应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加重症状。饮食宜选择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保证充足营养。恢复期可进行适度康复训练,但需在专业指导下循序渐进。家长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任何神经系统症状加重都应及时就医。日常注意个人卫生,加强粪便管理,切断传播途径。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 1 如何得的小儿麻痹症?
- 2 小儿麻痹症是如何引起的?
- 3 小儿麻痹症是怎么引起的
- 4 小儿麻痹症因注意哪些
- 5 什么是小儿麻痹症
- 6 小儿麻痹症是怎么得的
- 7 小儿麻痹症是如何引起的
- 8 小儿麻痹症是如何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