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女性小便失禁怎么治疗

66725次浏览

女性小便失禁可通过盆底肌训练、膀胱训练、药物治疗、电刺激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女性小便失禁通常由盆底肌松弛、膀胱过度活动、尿道括约肌损伤、神经系统疾病、盆腔手术等因素引起。

1、盆底肌训练

盆底肌训练有助于增强盆底肌肉力量,改善尿道括约肌功能。通过重复进行收缩和放松盆底肌的动作,可以逐渐提高肌肉控制能力。建议每天坚持训练,每次持续10-15分钟,长期坚持效果更佳。盆底肌训练适合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无明显副作用

2、膀胱训练

膀胱训练通过延长排尿间隔时间,帮助恢复膀胱的正常储尿功能。开始时可以设定固定的排尿时间,逐渐延长间隔。训练期间需要记录排尿日记,监测排尿情况和尿失禁发作频率。膀胱训练对急迫性尿失禁效果较好,需要患者有较强的自律性。

3、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针对膀胱过度活动引起的急迫性尿失禁。常用药物包括酒石酸托特罗定缓释片、琥珀酸索利那新片、盐酸奥昔布宁缓释片等。这些药物通过抑制膀胱逼尿肌过度收缩来改善症状。药物治疗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可能出现口干、便秘等副作用。

4、电刺激治疗

电刺激治疗通过电流刺激盆底神经和肌肉,增强肌肉收缩能力。治疗时需将电极置于阴道肛门,通过特定频率的电流进行刺激。电刺激治疗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尿失禁,尤其适合不能主动收缩盆底肌的患者。一般需要多次治疗才能见效。

5、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主要用于重度压力性尿失禁或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常见手术方式包括尿道中段悬吊术、膀胱颈悬吊术等。这些手术通过植入人工材料或利用自身组织加强尿道支持。手术治疗效果较好,但存在一定风险,如术后排尿困难、感染等并发症

女性小便失禁患者应注意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避免憋尿和过度饮水。日常可穿着吸水性好的护垫,减少尴尬情况发生。饮食上应控制咖啡因和酒精摄入,避免刺激膀胱。适当进行散步、瑜伽等温和运动有助于改善症状。症状持续或加重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相关推荐

老年人大小便失禁用什么药
老年人大小便失禁,具体用药主要根据病因来决定。在临床上引起老年人大小便失禁的原因有很多,如果是由于脑部损伤以及脊髓损伤所引起,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一些营养脑部神经的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还需要配合进行肛门括约肌的锻炼,缓解大小便失禁。如果是由于患者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类药物导致的肠道菌群失调,从而引发的大小便失禁,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一些调节肠道菌群的药物进行改善。如果是由于肠道疾病所引起的大小便失禁,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一些抗生素药物进行对症治疗。因此具体的用药需要患者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明确判断后对症使用。
语音时长 01:13

2021-05-28

68588次收听

大便频繁是癌症吗
大便频繁不一定是癌症。大便频繁可因慢性结肠炎引起,也可因肠癌引起,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明确病因后积极治疗。
大便失禁治疗方法
在临床上,大便失禁,因为排便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主要受自主神经控制,在临床上引起大便失禁的原因主要包括直肠肛管局部的炎症性疾病,或者是因为肛门括约肌受到损伤所引起的症状,一般表现为排便不受自主神经控制。无论何时何地可以大便,大便不自主的通过肛门流出。根据其不同的病因,通常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一般来说,首先通过饮食基础了解,基础治疗。主要针对肛管炎症性的疾病。通常提倡高纤维素食物,避免进食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使大便成形。必要时可以口服抗生素等药物治疗。第二,可以进行提肛运动。以促进肛门括约肌的收缩功能得到加强。甚至目前治疗。有学者提出采用电生理的方法治疗,也就是增强。肛门括约肌的收缩,或者采用中医中药的方法,增强肛门括约肌的收缩性,从而治疗肛门失禁的作用。
语音时长 01:43

2020-03-31

51448次收听

大便失禁治疗方法
大便失禁就是临床所称的肛门失禁。治疗方法应该根据不同的发病原因来治疗,如果是由于脊髓肿瘤引起的肛门失禁,应治疗脑或脊髓肿瘤。如果是因马尾神经损伤引起的大便失禁,首先需治疗恢复马尾神经功能。如果是由于肛门括约肌的损伤引起的大便失禁,可采取手术修复括约肌或者重建括约肌的方法,来恢复肛门括约肌的功能。日常可以嘱患者进行提肛锻炼,增强括约肌的功能。对于神经性的肛门失禁者,可采用渐刺激的方法以及传统中医上的针灸疗法。肛门失禁的手术治疗,主要是适用于肛门括约肌的损伤,以及先天性的高位肛门闭锁术后的肛门失禁。在手术当中应该注意把握相应的适应症和相关的准备。
语音时长 01:43

2020-03-20

61068次收听

02:53
出生半个月的宝宝一天拉几次大便
不同的喂养方式,导致孩子的大便次数有所不同。纯母乳喂养,孩子大便次数较多,每天5-7次,有些孩子吃一次奶排一次便,只要体重正常增长,孩子无异常表现,属于正常情况。纯配方奶喂养,孩子大便次数较少,每天可能2-3次,或1-2次。混合喂养要分析母乳多还是配方奶多,母乳多则大便次数较多,配方奶多则大便次数较少。也有些孩子大便次数更少,1-2天才有一次大便,但孩子的状态很好,吃奶正常,排便前无明显哭闹和腹胀,仍属于正常状态。如果孩子出现长时间排气不排便,有明显不适症状,吃奶呕吐、体重增加异常,明显腹胀,排便前哭闹等情况,很可能孩子的肠道功能出现异常,需要到医院进行检查。
03:00
新生儿黄疸妈妈吃什么降的快
新生儿在出生5-7天出现黄疸,两周之内都能够下降到正常。一般来说,如果是母乳喂养的孩子,妈妈正常饮食就可以了,基本不会影响到孩子的黄疸的升降。如果是病理性黄疸,或者妈妈本身有疾病,应进行治疗或干预。比如母乳有巨细胞病毒感染、CMV感染,新生儿吃母乳后就会产生黄疸,需要进行相应治疗,并且停止母乳喂养。如果妈妈没有疾病,孩子出现疾病状态,比如腹泻,此时妈妈的食物需要禁食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过高的食物。还有一些孩子有感染情况,应增加高热卡,尽量补充全面的营养,这对黄疸的治疗及辅助治疗,有积极的作用。总的来说,母乳喂养对孩子的黄疸有一定好处,如果是母乳性黄疸,需要进行控制。
03:05
新生儿10天大便次数
出生10天的新生儿,其大便次数由于喂养方式不同而略有不同。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大便次数相对较多,每天能达到5-7次,或者更多也是正常的。混合喂养或者配方奶喂养的新生儿,相比母乳喂养,大便次数会少一些,最少可能2天有一次大便。如果大便的性状良好,孩子没有哭闹,体重增长合理,吃奶、睡眠都正常,这种情况不是便秘,也属于正常状态。想要判断新生儿大便是否正常,除了次数以外,需要重点关注大便的性状和孩子排便前后的状态。如果孩子大便次数突然增多,有明显的哭闹和腹胀,吃奶时有呕吐,应该考虑孩子的消化道出现问题,甚至有肠道疾病、肠梗阻的情况。
02:51
出生10天的宝宝一天大便几次正常
出生10天的宝宝一天几次大便正常,具体要根据喂养方式来确定。纯母乳喂养、混合喂养、奶粉喂养都存在差别。母乳喂养大便次数偏多,每天3-5次或者7-8次;如果还在吃奶,状态好,无哭闹、呕吐,体重增加正常,大便3-10次都属于正常。混合喂养的孩子大便次数降低,在3-5次左右。纯奶粉、配方奶喂养的孩子一天大便2-3次,有些孩子可能会多一些。应该关注的不是大便的次数,而是大便的形状,还有小孩吃奶的情况,体重增加的情况,观察孩子的营养状态,除了大便以外,就是吃奶之后体重增加是不是满意,如果10天之内开始体重增加,这个孩子的消化吸收状态都是比较好的。
03:01
新生儿大便蛋花状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新生儿正常大便为黄色糊状,出现蛋花水样便是不健康的表现。原因有以下几种:1、妈妈摄入过多脂肪,母乳喂养后,引起孩子消化不好,出现蛋花水样便。2、新生儿肚子受凉,肠蠕动加快,肠吸收变差,含水量增多,出现蛋花水样便。3、新生儿接触含轮状病毒的病人,或孩子感染轮状病毒,出现蛋花水样便。4、妈妈的营养情况不同,饮食结果发生改变,母乳后导致孩子出现吸收障碍,出现蛋花水样便。这几种情况是最常见的,新生儿出现蛋花水样便原因。所以,我们一定看到孩子出现蛋花水样便的时候,分析一下孩子可能存在的这几个原因,当然还有其他的问题,如果不能够明确的时候,一定要带孩子到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并进行可靠的治疗,让孩子尽快恢复健康。
大便失禁是什么原因
大便失禁属于比较罕见的病症,而该病症对于患者的精神以及身体上的危害是很大的,所以大家要从病因下手及早的进行治疗或者是做好相关的预防工作,比较常见的原因有肛门先天性发育、畸形外伤、以及肛管直肠疾病等。
大小便失禁如何治疗
大小便失禁的出现确实也存在着一定的烦恼,不仅仅护理比较麻烦,同时也危害到个人健康,在治疗时其实有很多方法,但是也需要注重一些小细节,首先最好是使用床垫,保持空气的清新,也应该定期的用温水来清洗,如此才能有效的减少并发症的出现。
产后大便失禁怎么办
产后大便失禁是很多女性朋友都遇到过的情况,这个时候首先要做的就是心理上的护理,让产妇可以保持平常心,接下来就是及时的就医,有条件的话可以多做盆底肌锻炼,还要做好日常的护理工作。
大便失禁治疗方法
大便失禁的治疗,有中医疗法和西医疗法。要依据发病原因的不同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比如如果是由于肛门括约肌损伤引发的,那就要用手术的方法来恢复肛门括约肌的功能;如果是因为马尾神经损伤所导致的,那就要恢复马尾神经的功能;如果是因为脑肿瘤所造成的,那就要先对脑肿瘤进行治疗。然后,再对大便失禁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