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中药不能和什么一起吃

发布时间:2019-07-0955229次浏览

用中药的时候尽量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例如辣椒大蒜的。同时也不要和寒凉的食物一同服用,比如冰淇淋和冷饮,寒性食物也应该有所注意,例如萝卜。另外,喝中药的期间尽量不要吃海鲜,会对脾胃造成影响。

中药治疗是中国传统的医疗方式,中药主要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的基础上用来预防并治疗疾病的药物。大多数的中药主要来源都是天然药,它包含的范围是非常广的,植物、动物以及矿物都可以作为中药来治疗疾病,但是在服用中药的时候有许多注意事项。中药不能和什么一起吃?
  一、中药不能和什么一起吃
  1.不能喝辛辣食物一起吃:在喝中药的这段期间是不能够吃辛辣食物的,所以平时在做饭的时候,尽量不要放辣椒,生姜以及蒜这类的调料,另外因为咖喱也是一种比较辣的食物,所以也尽量避开。这样的食物会刺激肠胃,从而影响药物的药效。
  2.不能和寒凉食物一起吃:在服用中药的期间,最好不要吃一些寒凉的食物,尤其是冰淇淋和冷饮,这种凉的食物很容易会对脾胃造成影响。对于寒性的食物也应该有所控制,例如白萝卜,这样的食物会影响药物的药效发挥,还可能会对肠胃造成负担。
  3.不能和海鲜一起吃:喝中药的时候最好不要吃海鲜,海鲜既属于寒性食物又属于发物。对于吃中药调理身体的患者来说会影响药物的药效,而且对脾胃会造成一定的伤害。另外有很多人在服用海鲜之后会出现过敏的现象,与中药同用很有可能会加重过敏的情况。
  二、服用中药的注意事项
  1.注意中药的温度:服用中药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能喝过烫的中药,也不要喝过凉的中药。正常情况下中药都是需要温服的,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药效。
  2.不要饮酒:喝中药的这段时间内不要饮酒。首先酒精会刺激皮肤,同时还会对大脑起到麻痹的作用,另外酒精能够与中药里面的物质相互反应,有可能会加重患者的病情。另外也会对肝脏和脾脏造成比较大的负担。
  3.注意服药时间:大多数情况下服用中药的时候,最好可以在饭后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左右的时候服用,这样能够有效的减轻药物对于胃黏膜的刺激。

相关推荐

02:53
背部出痧是怎么回事
背部一般是人体的阳气偏足的地方,阳气最充足的一条经络就是足太阳膀胱经,另外就是督脉。风寒进入人体时,往往从阳气最充足的两条经络开始,背部出痧是体内有风寒之气的存在。刮痧就是用刮痧板蘸上刮痧油,在身体的特定的部位来回摩擦皮肤的一种治疗的方法。皮肤的选择有固定的穴位,跟身体疾病的状态,或是哪个脏腑的经络出现阴阳气血不平衡。另外,在与疾病相关的经络进行刮痧,如果体内的邪气比较多,或者有气血瘀滞的情况,在刮痧的部位就会出现皮肤的青紫或者是淤紫。皮下出现淤血的颜色、轻重也不一样。
排湿汤的功效与作用
排湿汤能够去除体内过多湿气,可以达到利水渗湿、润肺止咳以及健脾养胃等多种功效与作用,安全性比较高。但是该种汤饮品也有一定的适应人群,并非所有人群都适合,在服用时还需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听取医生的建议饮用更为安全。
02:50
气虚血瘀怎么调理
气虚血瘀的患者可以通过服用补气、健脾、补肺、活血、化瘀的中药进行调理。气虚血瘀以后,首先从补气的角度来说,党参、太子参、黄芪、白术都是补气的中药。健脾补肺活血的药物主要是有最常见养血活血的药物,如桃仁、红花、当归、赤芍。另外有化瘀活血通络或者消症活血的药物。另外有活血的药物力量比较强,如地鳖虫。除补气活血的药物以外,有些方子也比较常用,最常见是黄芪当归五肉汤、四物汤,这些都有补气活血的效果。
03:18
长期气滞血瘀怎么调理
长期气滞血瘀的患者可以通过服用血府逐瘀汤、胸痛逐瘀汤,食用木耳,运动来进行调理。长期的气滞血瘀中医上讲叫情志内伤或者所欲不遂,时间长了以后可以引起血行的瘀滞。引起气滞血瘀的表现,主要是静脉迂曲,舌暗口唇发暗、手指发紫。另外还有痛症的表现,如胸痛、头痛、月经不调、痛经。长期气滞血瘀的患者必须要采取活血化瘀的方法,活血化瘀的汤药比较经典的就是逐瘀汤类较多,如血府逐瘀汤、胸痛逐瘀汤。另外活血化瘀的食物如木耳,也能有活血化瘀的效果。另外就是运动,运动起来以后气血经络都随之而通,长时间的运动对改善活血通络也是非常好。
气血虚的人吃什么好
生活中许多食物都含铁元素,气血不足人多为现代医学所谓的贫血病人。患者多吃含铁元素较多的肉类、蔬菜以及含维生素C的水果等,对促进身体对铁吸收有很好效果。一、贫血病人补充含铁元素较多的食物,有利于纠正贫血。如动物肝脏、家禽肉类、蛋类;二、蔬菜中也有丰富铁元素,如菠菜、豆制品、木耳、海带,还有干果中的葵花籽,都可比较好的补充铁元素,起到补铁、补血作用。三、维C在促进人体吸收铁元素方面也有很强作用,应该搭配新鲜富含维C食物,促进人体吸收铁元素。如柠檬、桔子。四、浓茶和咖啡会影响人体吸收铁元素,所以气血不足病人、贫血患者,不建议多喝浓茶和咖啡。消化不良也会导致人体气血不足,某些营养物质不能吸收充分,要对消化不良患者改进烹饪方法,尽量用色香味俱全方法,把食物做得既好吃又容易消化吸收,且采取少食多餐方式,促进患者饮食营养摄入。气血不足患者注意食物软烂程度,不要吃坚硬粗糙难以消化食物,可多吃粥类、鸡蛋泥、水果泥,容易消化吸收食物。血液主要成分是水分,只有充足水分才能保证血液供养,气血不足患者平时还要多喝水。
语音时长 02:09

2019-10-28

56108次收听

气血两亏怎么调理
气血两亏可以选择药食同源的补气血食物。如:大枣、桂圆肉、阿胶等。多吃富含造血原料、优质蛋白质、含有血红素、铁、叶酸和维生素B12的营养食物。如猪肝、动物血、红肉类、鸡蛋、蛋黄、菠菜等等。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补充天然的维生素C来加快造血。气血两亏包括气虚症和血虚症两个症型,是人体的机能和物质匮乏一种表现。表现为疲倦乏力,稍微活动一下就心慌没有力气、气短、喘不过来气儿、头晕、出汗、吃的少。脸色苍白、嘴唇苍白、眼睑苍白、舌、指甲苍白不红润。还可能出现月经量少、月经后延、闭经等等表现。气血不足要以调补气血为主。比较严重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配合中药如党参、黄芪、当归、熟地等补气血的中药和家禽肉类一起炖煮如:生黄芪炖老母鸡、当归炖羊肉、枸杞大枣炖乌鸡等等来补益气血。
语音时长 01:48

2019-10-28

59365次收听

活血化瘀的药
丹参、降香油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以用具有消散作用的、或能攻逐体内瘀血的药物治疗瘀血病证。常用的药物有丹参,功效为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主治用于胸痹心痛,脘腹胁痛,热痹疼痛,心烦不眠,月经不调,痛经,经闭。降香油的性味温辛,有行气活血,止痛,止血的功效。主治脘腹疼痛、肝郁胁痛、胸痹刺痛、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等疾病。
语音时长 01:33

2019-10-14

56938次收听

心火旺吃什么
心火旺的患者要补充足够的蛋白质。蛋白质的摄取量应在平常基础上增加10%-15%,每天的供给量需达到100克左右,以鱼、肉、蛋、奶和豆类中的蛋白质为好。要多吃一些能够清热利湿的食物。清热的食物宜在盛夏时吃,如西瓜、苦瓜、鲜桃、乌梅、草莓、西红柿、绿豆、黄瓜等。要补充水和无机盐。水分的补充最好是少量、多次,可使机体排汗减慢,减少人体水分的蒸发量。药物方面可以用生地、通草、淡竹叶等。
语音时长 01:37

2019-10-14

59438次收听

为什么会嘴涩舌苔发黄
嘴涩往往都是觉得嘴里黏腻发涩,舌苔发黄往往提示体内有湿热,这种湿热如果有伴随嘴涩,往往提示来源于脾胃的脾胃湿热,多数都是由于积食或者是饮食不节导致,患者往往可能不只是有嘴涩和舌苔发黄,还会有一些腹胀、消化不良、口臭,大便的不通畅或者大便的不正常,比如说大便虽然有,但是可能是黏腻不通畅或者便秘;此外嘴涩往往伴有口苦,提示有可能会同时伴发有肝胆的问题,肝胆的问题不一定是肝炎或者是胆囊炎、胆囊息肉,有可能只是肝郁有热或者是有肝火、情绪暴躁、情绪不舒畅、郁闷导致的消化系统的问题,综合其它的症状往往可以给患者良好的调理。
语音时长 01:20

2019-09-17

60113次收听

中药神曲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神曲里面含有的物质是比较丰富的,能够有效的健脾调胃,对于消化不良有很好的缓解作用。其次,还有很好的补气血作用,因为里面含有赤小豆。另外神曲还可以有效的去除体内的湿气,同时还能够缓解咳嗽化痰。
绞股蓝茶的功效与作用
绞股蓝茶中的成分能够降低胆固醇,所以它可以起到降低血脂的作用。经常喝绞股蓝茶可以调节脾胃功能,能够益气健脾。这种茶还可以控制血压,还能化痰止咳,睡前的时候喝可以促进睡眠。
气血不足怎么调养
气血不足是可以通过下面这四个方法进行调理的,第一个方法就是用中药,中药调理脾胃,脾胃健康了气血也就会足了。第二个方法就运动调理,选择合适的有氧运动,比如慢跑和瑜伽等。第三个方法就是饮食调理,多吃红枣和猪肝等食物,能够起到补血的作用。第四个就是按摩刺激穴位补气血,效果也是不错的。
02:05
肝气郁结的症状
肝气郁结指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情志抑郁,气血不畅的病理变化。肝气郁结常见于女性,多表现为头痛、烦躁、易怒、胸胁胀痛、腹部胀满,月经不调以及会出现乳腺的增生、甲状腺结节等症状。肝气郁结是由于肝气不畅,迂滞不通所导致,要注重情绪的调控,保持好身心平衡的状态。多吃一些疏肝理气、降肝火、健脾益气的食物,如南瓜、橙子、扁豆、高粱米、薏米等。药物方面可以服用玫瑰花、月季花以及陈皮、佛手等可代茶饮的具有疏肝解郁作用的药物进行调理。
何首乌的功效与作用
何首乌一种名贵的中药材,它能够帮助人们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降低血脂和血压,防止动脉硬化的出现。其次它还有抗菌止血的作用,能够提高肝脏的代谢能力。除此之外经常便秘的人也可以通过何首乌来通便润肠,当然它也有延缓衰老的功效。
02:22
血虚风燥是什么意思
血虚风燥大多见于皮肤性疾病,如瘙痒、皮肤增厚、肌肤甲错。肌肤甲错指皮肤摸上去像鞋底一样,一格一棱的增厚。血虚指血的濡养作用减退,导致皮肤缺少濡养,出现各种干燥表现,风燥指皮肤干燥脱屑、增厚。血虚风燥是皮肤病的一个统称症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