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肿中医辨证
水肿在中医辨证中主要分为风水相搏、水湿浸渍、湿热壅盛、脾阳虚衰、肾阳衰微五种证型。水肿是指体内水液潴留、泛溢肌肤,引起头面、眼睑、四肢甚至全身浮肿的病症,中医认为其发病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一、风水相搏
风水相搏证多因外感风邪、肺失宣降所致。常见眼睑浮肿迅速波及全身,伴有恶寒发热、肢体酸痛、小便不利等症状。治疗以疏风解表、宣肺利水为主,可选用越婢加术汤加减。常用药物包括麻黄、石膏、白术等,需注意表虚多汗者慎用发汗药物。
二、水湿浸渍
水湿浸渍证多因久居湿地或涉水冒雨,导致水湿内停。表现为全身浮肿按之没指、身体困重、胸闷纳呆、舌苔白腻。治疗需健脾化湿、通阳利水,方用五苓散合五皮饮。茯苓、猪苓、泽泻等利水渗湿药物常配伍使用,同时需避免生冷食物加重湿邪。
三、湿热壅盛
湿热壅盛证常见于过食肥甘厚味或外感湿热。症状包括遍身浮肿而光亮、胸脘痞闷、烦热口渴、小便短赤。治疗宜分利湿热,方用疏凿饮子。药用商陆、椒目等逐水药时需中病即止,防止伤正。伴有皮肤疮毒者需配合清热解毒治疗。
四、脾阳虚衰
脾阳虚衰证多因饮食劳倦损伤脾阳。表现为腰以下肿甚、脘腹胀闷、神疲肢冷、大便溏薄。治疗需温运脾阳、利水消肿,方用实脾饮。附子、干姜等温阳药物需久煎减毒,配合白术、茯苓等健脾药物。长期水肿者需注意低盐饮食,避免加重水钠潴留。
五、肾阳衰微
肾阳衰微证多见于久病及肾或年老体弱者。症状为面浮身肿腰以下尤甚、心悸气促、四肢厥冷、腰膝酸软。治疗需温肾助阳、化气行水,方用真武汤合济生肾气丸。肉桂、附子等温肾药物需配伍地黄等滋阴药物以防燥热伤阴。严重水肿伴喘促者需及时就医。
水肿患者日常应注意保暖避风,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限制钠盐摄入。适当食用薏苡仁、赤小豆等利水食材,避免过度劳累。不同证型的水肿需在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不可自行滥用利尿药物。长期水肿或伴随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应及时进行肾功能、心脏功能等系统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
相关推荐
01:32
03:16
01:47
03:27
01:36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 1 水肿有哪些特点
- 2 什么是水肿
- 3 水肿是如何形成的
- 4 怎么知道自己是不是水肿
- 5 水肿是怎么得的
- 6 水肿怎么引起的
- 7 水肿是如何形成的有什么
- 8 水肿如何避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