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栓塞栓子常见的来源
脑栓塞栓子常见来源主要有心脏疾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脂肪栓塞、空气栓塞以及感染性栓子等。
1、心脏疾病
心房颤动、心肌梗死、心脏瓣膜病等心脏疾病易形成附壁血栓,脱落后随血流进入脑动脉导致栓塞。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左心房血栓脱落是典型原因。这类患者需长期抗凝治疗,常用药物包括华法林钠片、达比加群酯胶囊、利伐沙班片等。
2、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颈动脉或主动脉弓等大动脉的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后,胆固醇结晶或血小板聚集物可脱落形成栓子。此类患者常伴有高血压、高脂血症,需控制危险因素并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阿司匹林肠溶片等药物稳定斑块。
3、脂肪栓塞
长骨骨折或脂肪组织损伤后,骨髓脂肪进入血液循环可阻塞脑小动脉。多见于多发骨折患者,临床表现为突发意识障碍、皮肤瘀点,需紧急处理原发创伤并维持呼吸循环稳定。
4、空气栓塞
胸部外伤、手术或静脉输液时空气进入血管形成气栓,多见于潜水员减压病。气泡阻塞脑血管后会出现头痛、眩晕等症状,需高压氧治疗。
5、感染性栓子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赘生物脱落可携带细菌阻塞脑血管,引发栓塞合并脑脓肿。患者常有发热、心脏杂音,需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等抗生素治疗感染源。
预防脑栓塞需针对不同栓子来源采取干预措施,心脏疾病患者应规律服用抗凝药物并监测凝血功能,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需控制血压血糖血脂,避免吸烟酗酒等危险因素。外伤后需警惕脂肪栓塞可能,医疗操作中严格规范避免空气栓塞。出现突发偏瘫、言语障碍等脑栓塞症状时须立即就医,争取在溶栓时间窗内接受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