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

发布时间:2019-08-2156374次浏览

如果大家不想让自己患上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话,那么在日常生活当中就一定要注意乙型病毒的传播途径,以此来防止患上这类传播疾病。乙肝多数都是通过医源性传染、昆虫叮咬传染、性传染、输血传染以及母婴传染等方式进行传播的,只需我们多加注意便可预防。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会引起器官损害的一种疾病,而乙肝目前也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国,少数患者甚至会转化成肝硬化或者是肝癌,所以乙肝目前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疾病,而想要预防自己患上该疾病,大家应该对乙肝的传播途径有所了解,那乙型病毒肝炎的传播途径有哪些呢?
  一、医源性传染
  医源性传染属于乙型病毒性肝炎主要的传播途径,在医院检查治疗的过程当中,如果患者使用过没有经过严格消毒而且被反复使用,同时还被HPV污染的医疗器械的话,那么就很容易导致自己感染上乙型病毒性肝炎,比如说牙科器械,针灸针以及内镜等等。
  二、输血传播
  输血传播也算是乙肝病毒常见的传播途径了,如果大家不小心被输入了HPV感染的血液或者是血液制品以后,就很容易导致自己患上乙型肝炎。
  三、性传播
  乙型肝炎是可以通过性传播的,性传播实际上也属于体液的一种,因此接吻也是可以传播乙型肝炎病毒的,如果说大家的口唇粘膜还存在着破损情况的话,那么这种可能性就会大大提高。
  四、母婴传播
  母婴传播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为垂直传播,另一方面则为水平传播,实际上在子宫内传播引起的概率只有10%,而在怀孕期间胎儿被传染的概率也只有10%,主要是在围生期和出生后的密切接触水平导致胎儿会被传播上乙型肝炎病毒,作为大三阳的母亲孩子出生后被感染的可能性高达90~%95%左右。
  五、昆虫叮咬传播
  昆虫叮咬传播也算是乙型肝炎病毒的一种传播途径,当大家在热带和亚热带被蚊虫以及吸血昆虫叮咬的时候,就很有可能导致大家的身体被传播上乙型肝炎病毒,不过该种情况出现的几率相对而言比较小。

相关推荐

03:06
乙肝五项2、4、5项阳性怎么回事
乙肝五项通常按照表面抗原、表面抗体、e抗原、e抗体再加上核心抗体的排列顺序,乙肝五项2、4、5阳性那就代表表面抗体阳性、e抗体阳性再加上核心抗体阳性。乙肝五项2、45、阳性表示曾经感染过乙肝病毒,当时免疫力正常,病毒被身体的免疫力清除掉了而且产生了保护性的乙肝表面抗体,同时也留下了免疫的痕迹核心抗体,2、45、阳性代表既往乙肝病毒感染是好现象。如果不放心可以去排除一下其他疾病,查一查HBV-DNA,绝大部分病人查的DNA都是阴性的,这个代表对2、4、5阳性的推测是正确的,既往感染现在已经产生了保护性的抗体。
03:19
乙肝表面抗体阴性是什么情况
乙肝表面抗体阴性一般需要结合乙肝五项当中的其他几项来综合的判断。一、病人已经感染了乙肝病毒。乙肝五项表现是表面抗原阳性、e抗原阳性、核心抗体阳性,而表面抗体和e抗体是阴性的,这种情况称为乙肝大三阳。或者表面抗原阳性、e抗体阳性加上核心抗体阳性,称之为乙肝小三阳。不管大三阳或小三阳,都表明病人没有保护性。二、既往感染。乙肝五项里边表面抗体阴性,但核心抗体和e抗体是阳性,说明是既往感染过乙肝病毒,但是身体免疫力当时应该是正常的,所以把乙肝病毒清除掉了,留下了免疫反应。如果乙肝五项只有一个核心抗体阳性,表面抗体是阴性,其他四项也都是阴性,需排除隐匿性乙肝病毒感染的可能,需查超敏HBV-DNA。
01:56
轻微感冒能打乙肝疫苗吗
乙肝疫苗是为通过接种以后产生表面抗体,来预防乙肝病毒的感染。但是疫苗在接种以后,少数人会有接种后的不良反应,比如低烧1-2天,或者局部注射部位有红肿、硬结,或者有身体各种比较轻微的不适感。如果有轻微的感冒,没有紧急情况的需求,最好等感冒好了再去接种乙肝疫苗。如果感冒正在发生、发展阶段,注射了疫苗以后,于疫苗的不良反应掺和在一起,很难甄别到底是疫苗导致的不良反应,还是本身轻微感冒导致的,混淆了症状的原因。所以如果不是紧急情况,最好感冒痊愈了再去接种乙肝疫苗。
家人有乙肝怎么预防
家人如果有乙肝病人,互相之间想要预防乙肝传染,首先对于发病期的乙肝患者需要控制病情,病人病毒载量下降传染属性降低,同时需要对家人进行保护,建议乙肝患者家属注射乙肝疫苗,因为注射乙肝疫苗后可产生保护性抗体,减少感染乙肝的几率,还要定期检查乙肝抗体的数值,还要注意乙肝妈妈需要进行母婴阻断来阻断乙肝的母婴传播,因为一旦传染给孩子,孩子长大后会成为慢性乙肝患者。同时要注意生活中的密切接触,不要共用剃须刀,牙刷等。乙肝不会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进行传染,正常情况下日常的生活接触不会传播乙肝,包括握手,拥抱,共同用餐等,但乙肝病人口腔黏膜破裂,且家人口腔黏膜也存在破溃时,也是可以传染乙肝的,要特别注意。
语音时长 01:22

2021-06-09

87408次收听

01:40
乙肝会导致转氨酶升高吗
乙肝病人都会鉴于,肝功能的异常,导致转氨酶升高,因为乙肝病毒是一个嗜肝病毒,会导致肝脏的损伤。肝脏损伤后,如果出现肝脏的炎症,可导致转氨酶升高,转氨酶升高后,可能会出现,比如肝区疼痛或面色发黄,或食欲不振等一些临床表现。大多数的乙肝病人会出现,肝脏功能的异常,肝脏炎症的表现,此时建议患者要到医院及时就诊,可能需进行抗病毒的治疗,只有及时的抗乙肝病毒后,控制住乙肝病毒的发展,才会免于肝脏细胞的进一步的损伤,免于发生肝脏纤维化、肝脏硬化,这些较严重的病变情况。轻度的异常还好。
诊断乙肝的方法都有什么呢
很多人都知道乙肝是一种传染性疾病,但是却不知道它也是一种发病率很高的疾病,很多不注意生活中的细节都会患上乙肝疾病,它给我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危害。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诊断乙肝的方法都有什么:很多人觉得诊断乙肝就是凭借乙肝五项,不过这显然是不够的,因为乙肝两对半检查的只是乙肝病毒的抗原和人体
乙肝潜伏期怎么检查出来呢
乙肝是很危害性很大的疾病,它具有传染性,当人体感染了乙肝病毒后会有潜伏期存在,在这期间通常患者不会有什么不适的感觉,但是在潜伏时就开始治疗,可以病毒就会被控制,那么乙肝潜伏期怎么检查出来呢?我们来看下面是怎么介绍的。
乙肝表面抗原正常值
乙肝表面抗原正常值是临床上用于判断人体是否感染乙肝病毒的参考数值。
乙肝小三阳会转化成肝癌吗
乙肝小三阳是有转化成肝癌的可能性的。乙肝小三阳到变为肝癌需要看病情的发展情况,也许经过很多年之后就有可能会转化成肝癌。而且没有症状的乙肝小三阳最容易转化成肝癌,是需要引起重视的。
乙肝的早期症状
乙肝早期会出现发热、乏力、恶心、食欲不好、厌油腻、呕吐、右上腹不适、腹部发胀等,病情比较严重者表现为眼睛发黄、皮肤发黄、尿色发黄的黄疸症状,还会出现牙龈易出血等凝血功能异常的症状。需要注意的是,饮水过少或某些药物也会引起尿黄的现象,应注意区别。当血液中胆红素浓度继续增加,可引起眼睛、皮肤黄疸,严重黄疸可引起皮肤瘙痒。另还可能出现肝外的一些表现,主要是肝硬化患者由于长期内分泌失调,皮肤色素沉着或者持续或反复黄疸,可出现面色黝黑晦暗的情况称肝病面容。另外,还有面部、颈部、前胸和手背可出现几毫米到数厘米不等的类似蜘蛛的毛细血管簇,压之褪色,称为蜘蛛痣。并非每个患者都会有乙肝症状,主要取决于本身的肝脏功能是否损害。肝功能损害便会出现以上症状,如果只是单纯肝炎,没有损伤肝功能,可能就没有任何症状。不能只根据症状来判断患者是否患有乙肝。乙肝即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全身性传染病。
语音时长 02:07

2020-02-13

58656次收听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吃什么好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应多进食蔬菜,进食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比如橙子、苹果等,维生素C有利于肝细胞修复。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呈世界性流行,据WHO报道,全球约有二点五七亿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全球每年约有八十八点七万人死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其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的病死率分别占30%和45%。据估计,目前我国一般人群HBsAg流行率为5%至6%,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约7000万例,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2000万至3000万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首先结合生化学、病毒学、血清学及影像学等资料,确定是否积极保肝抗炎、抗病毒等治疗。饮食上,建议进食易消化、富含营养食物,避免饮酒、进食油炸、高脂、腌制等食物。
语音时长 01:23

2020-02-11

57755次收听

02:11
乙型肝炎e抗体阳性是什么意思
乙型肝炎e抗体阳性代表感染过乙肝病毒。乙型肝炎病毒检测常规指标,包括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乙型肝炎表面抗体、乙型肝炎e抗原、乙型肝炎e抗体,以及乙型肝炎核心抗体。乙型肝炎e抗体正常人都是阴性,只要没有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就不会出现e抗体。如果感染乙型肝炎病毒以后,经过治疗或者是机体自我防御过程,就会产生抗体。治疗当中出现抗体是病情好转表现。并不代表出现抗体,就对乙型肝炎病毒侵犯有保护作用,e抗体并不是保护性抗体,不代表e抗体出现以后,就不会再感染其它亚型乙型肝炎,或者对乙型肝炎病毒有防御作用。
乙肝小三阳可以治好吗
乙肝小三阳可以治好。慢性乙型肝炎,有大三阳和小三阳的区别。大三阳,是第一项、第三项和第五项阳性。小三阳是第一项,第四项和第五项阳性。大、小三阳的区别在于病毒是否变异,如果病毒变异了,表现出来可能就是小三阳;病毒没有变异,一般表现出来是大三阳。大三阳、小三阳只是区别病毒有没有变异,但是不分轻重。小三阳有轻的,也有重的。目前对小三阳的治疗,通过抗病毒治疗来抑制病毒,控制疾病的发展,减轻炎症,控制不发展到肝硬化、不发展到肝癌。从这个角度上讲,小三阳是可以治好的,就是目前的治疗水平基本上可以保证不发展到肝硬化,不发展到肝癌。但是乙肝病毒的清除,可能还需要做进一步的努力。
语音时长 01:13

2019-12-18

71347次收听

用核苷类药物注意什么
核苷类药物,根据它的有效性和耐药性,分成了一线药物和非一线药。目前在中国上市的一线药物包括恩替卡韦、替诺福韦酯两种药物。即将会有一个新的替诺福韦上市,叫丙酚替诺福韦。这三种药物是发生乙肝需要治疗的时候,应该首先选择的药物。除此以外,还有几种药物,这些药物要么是抗病毒的效果差一些,要么是耐药变异发生率高一些,已经不把它作为一线药物使用,比如拉米夫定、替比夫定和阿德福韦酯,这些药物是在一线药物没有条件使用的情况下,或者一线药物出现了一些问题的情况下,才选择的药物。除了这个药物选择以外,在用核苷类药物治疗的过程中,还应该了解核苷类药物的一些副作用。根据不同的副作用和患者自身的条件来选择不同的药物。比如说拉米夫定和恩替卡韦,以及新上市的丙酚替诺福韦,几乎没有任何的副作用,在使用的过程中非常安全,不需要做任何的副作用监测。而替诺福韦酯这个药物就有肾小管毒性的副作用,它和阿德福韦酯是一类的药物,这两种药物都应该关注肾小管的毒性,一旦出现肾小管毒性,就会造成人体的磷元素丢失。而磷元素丢失之后就会造成骨软化,使人的骨密度下降。所以说使用替诺福韦酯和阿德福韦酯的病人,在治疗的过程中应该定期地监测骨密度,监测血磷的浓度,如果有问题,就应该及时地停药,或者去补充磷元素。替比夫定这个药物,它的主要的副作用是肌肉损伤。所以使用替比夫定的人,应该定期监测肌酸激酶,这是反映肌损伤的酶。如果有大量的运动需求,不主张患者使用替比夫定。总之对于核苷类药物的治疗,一般说来非常安全,但是也应该关注这些常见的不良反应。因为这些常见的不良反应在服用的过程中,它还有一定的发生率。对于个体而言,一旦发生这些不良反应,如果得不到重视,得不到纠正,就可能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
语音时长 04:36

2019-01-24

57815次收听

乙肝五项指标都有什么意义
乙肝病毒颗粒由外膜和内核两部分组成,完整的乙肝病毒颗粒是直径42nm(纳米)的球形,病毒的外膜厚7nm,由蛋白质和膜脂质组成,称作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病毒的中心部分直径约28nm,为病毒的核心,其中包括核心抗原(HBcAg)和e抗原(HBeAg),内核中心含有病毒基因(DNA)和DNA聚合酶,病毒基因组中的核酸长度约3200个碱基对(3.2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