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急性黄疸型肝炎
急性黄疸型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细胞损伤和胆红素代谢障碍为特征的急性肝脏炎症,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黄染、尿色加深及乏力纳差等症状。该病主要由甲型、乙型、戊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少数与药物、酒精或自身免疫因素相关,需通过肝功能检测和病毒血清学检查确诊。
1、病毒感染
甲型肝炎病毒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常见于食用被污染的水源或食物后发病,患者可出现发热、恶心及右上腹隐痛,治疗以卧床休息为主,重症需使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保护肝细胞。乙型肝炎病毒经血液或体液传播,除黄疸外可能伴随关节痛,需联合恩替卡韦片抗病毒及茵栀黄颗粒退黄。戊型肝炎病毒对孕妇危害较大,可能诱发肝衰竭。
2、药物损伤
解热镇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片过量服用会引发药物性肝炎,非甾体抗炎药长期使用也可能导致肝酶升高,临床需立即停用可疑药物并静脉滴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抗结核药利福平胶囊与异烟肼片联用时,应定期监测肝功能,发现异常可加用水飞蓟宾胶囊护肝。
3、酒精因素
短期大量饮酒会抑制肝细胞对胆红素的代谢,长期酗酒者可发展为酒精性肝炎,除黄疸外常见肝区叩击痛,治疗需严格戒酒并补充B族维生素,严重病例可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修复肝细胞膜。
4、胆道梗阻
胆总管结石或肿瘤压迫可能导致梗阻性黄疸,常伴皮肤瘙痒及陶土样便,需通过腹部CT或MRCP明确诊断,轻度梗阻可用熊去氧胆酸片利胆,重度需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解除梗阻。
5、自身免疫
自身免疫性肝炎多见于中青年女性,可检测到抗核抗体阳性,除黄疸外常合并面部蝶形红斑,治疗首选泼尼松片联合硫唑嘌呤片免疫抑制,需注意预防骨质疏松等副作用。
急性期患者应卧床休息直至黄疸消退,饮食选择低脂高蛋白的鱼肉、豆制品,避免油炸食品。恢复期可逐步增加活动量,但半年内禁止饮酒。所有肝炎患者需单独使用餐具并做好排泄物消毒,密切接触者应接种相应疫苗。出现意识改变或凝血异常提示病情恶化,须立即住院治疗。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