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穿孔怎么办
胃穿孔可通过禁食禁水、胃肠减压、药物治疗、内镜下修补、外科手术等方式治疗。胃穿孔通常由消化性溃疡、外伤、胃癌、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胃部感染等原因引起。

1、禁食禁水
胃穿孔发生后需立即停止经口进食饮水,避免胃内容物持续漏入腹腔加重感染。患者应保持绝对卧床,通过静脉输液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胃肠穿孔初期护理需持续24-48小时,待医生评估后方可逐步恢复流质饮食。
2、胃肠减压
通过鼻腔插入胃管进行持续负压吸引,减少胃酸分泌和胃肠胀气,降低消化道压力。胃肠减压能防止胃液继续腐蚀穿孔边缘,促进创面愈合。该措施需维持3-5天,配合腹部体征监测和影像学复查。
3、药物治疗
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肠溶片可抑制胃酸分泌,抗生素如头孢呋辛酯片控制腹腔感染,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混悬凝胶促进创面修复。药物治疗适用于穿孔直径小于5毫米且无弥漫性腹膜炎的情况,需严格遵医嘱联合用药。
4、内镜下修补
对于早期发现的局限性穿孔,可采用内镜下金属夹封闭术或生物蛋白胶封闭术。该微创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但要求穿孔后12小时内实施,且周围组织无明显水肿坏死。术后仍需配合抑酸治疗和抗感染治疗。
5、外科手术
对于穿孔大于10毫米、合并腹膜炎或保守治疗无效者,需行穿孔修补术或胃大部切除术。开腹手术能彻底清洗腹腔脓液,直接缝合穿孔部位,必要时切除病变胃组织。术后需放置腹腔引流管,禁食时间延长至5-7天。
胃穿孔康复期应选择米汤、藕粉等低渣流食,逐步过渡到软烂面条、蒸蛋等半流质。避免辛辣刺激、过热过冷食物,戒烟戒酒,规律服用胃黏膜保护药物。恢复后每3个月复查胃镜,监测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控制基础胃部疾病。
相关推荐
02:35
02:35
02:17
01: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