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分泌性中耳炎多数情况下不严重,但少数可能影响听力发育。该病以中耳积液为主要特征,通常与咽鼓管功能障碍、上呼吸道感染或过敏反应有关。
分泌性中耳炎常见于儿童,多因感冒后咽鼓管堵塞导致中耳负压,形成无菌性积液。患儿可能出现耳闷胀感、轻微听力下降或耳内异响,部分可自行缓解。急性期规范治疗如鼻用糖皮质激素喷剂(如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口服黏液促排剂(如桉柠蒎肠溶软胶囊)联合咽鼓管吹张,多数预后良好。
若病程超过3个月转为慢性,可能引发鼓室粘连、传导性耳聋等并发症。腺样体肥大压迫咽鼓管或反复呼吸道感染者易迁延不愈,需考虑鼓膜置管术干预。婴幼儿长期听力下降可能影响语言发育,需定期进行声导抗检查。
日常应避免用力擤鼻,哺乳期保持正确喂养姿势,积极治疗鼻炎或过敏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