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前检查要注意什么
产前检查需注意定期孕检时间、项目选择、饮食作息调整、异常症状监测及心理状态管理。规范的产前检查能及时发现妊娠风险,保障母婴健康。
1、定期孕检时间
妊娠6-13周需完成首次全面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超声确认孕周等。妊娠20-24周进行排畸超声检查,28周后每2-4周复查一次,36周起每周监测胎心监护。高危孕妇需根据医嘱增加检查频次,双胎妊娠者从16周开始需每2周检查一次。
2、项目选择
基础项目包括血压监测、宫高腹围测量、胎心听诊等。特殊项目需根据孕周选择,如11-13周的NT超声筛查、15-20周的唐氏综合征血清学筛查、24-28周的妊娠期糖尿病筛查。高龄孕妇建议增加无创DNA检测,有遗传病史者需进行羊水穿刺等产前诊断。
3、饮食作息调整
检查前避免空腹超过12小时,需空腹项目包括肝肾功能、血糖检测等。血常规检查前3天避免高脂饮食,尿常规需留取晨起中段尿。检查当日穿着宽松衣物,心电图检查前静坐休息15分钟,避免剧烈运动影响结果。
4、异常症状监测
出现阴道流血、持续性腹痛、胎动减少、头痛视物模糊等情况需立即就诊。妊娠期血压超过140/90mmHg、尿蛋白阳性、宫高增长停滞等异常指标应配合医生进行24小时尿蛋白定量、胎儿生物物理评分等进一步评估。
5、心理状态管理
产检异常结果可能引发焦虑情绪,建议通过孕妇学校学习妊娠知识,与产科医生充分沟通检查意义。存在妊娠期抑郁倾向时可寻求心理科支持,家属应避免过度强调胎儿性别等敏感话题,营造轻松待产环境。
建议孕妇建立专用档案本记录每次检查结果,携带既往病历和用药史供医生参考。保持每日30分钟散步等适度运动,补充含叶酸复合维生素,避免接触放射线及有毒化学物质。出现宫缩频繁、阴道流液等临产征兆时,携带待产包及时住院。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