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产后出血的注意事项主要包括密切观察出血量、及时补充营养、保持会阴清洁、遵医嘱用药和定期复查。产后出血可能与子宫收缩乏力、胎盘残留、产道损伤等因素有关,需根据具体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
1、观察出血量
产后24小时内需每小时记录出血量,使用专用计量卫生巾或称重法评估。正常恶露为暗红色,逐渐转为淡黄色。若1小时内浸透超过2片卫生巾或出现鲜红色血块,提示异常出血。同时需监测血压、心率,警惕休克表现如头晕、冷汗等。
2、营养补充
每日需增加500大卡热量摄入,重点补充优质蛋白和铁元素。可食用猪肝、瘦肉、菠菜等富含铁食物,配合维生素C促进吸收。避免生冷辛辣饮食,少量多餐。贫血严重者需遵医嘱服用多糖铁复合物胶囊或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
3、会阴护理
每次排便后使用温水冲洗会阴,从前向后擦拭。选择纯棉透气内裤,2-3小时更换卫生巾。出现会阴裂伤时可用0.05%聚维酮碘溶液稀释冲洗。避免盆浴或阴道冲洗,防止逆行感染。
4、药物使用
子宫收缩剂如缩宫素注射液需严格按疗程肌注。抗生素如头孢克洛分散片预防感染时,需完整服用规定疗程。止血药物如氨甲环酸片使用时注意过敏反应。所有药物使用期间禁止哺乳需提前储存母乳。
5、复查随访
出院后3天、1周、2周需返院复查B超观察宫腔情况。持续监测血常规至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出现发热、恶露异味、腹痛加剧等需立即就诊。产后42天完成盆底肌评估,必要时进行康复训练。
产后6周内避免提重物和剧烈运动,保证每日8小时睡眠。保持乐观心态,家人应协助照顾新生儿减轻产妇劳累。哺乳时采取舒适体位,每2-3小时规律排空乳房。环境温度维持在24-26℃,注意下肢保暖促进血液循环。建立排尿日记记录每日尿量,发现尿量减少需警惕肾功能损伤。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 1 产后出血怎么引起的
- 2 产后出血严重吗?
- 3 产后出血怎么处理
- 4 产后出血如何处理
- 5 产后出血怎样处理
- 6 什么是严重产后出血
- 7 产后出血是怎么造成的?
- 8 产后出血是如何形成的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