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鼓膜穿刺是怎么回事

发布时间:2019-11-1557008次浏览

鼓膜穿刺也就是在耳朵中注射一些药物,然后将分泌物吸出来,已达到治疗炎症的作用。但是一些较为严重的,耳朵中的分泌物粘稠,不能将分泌物吸出来,就要通过置管手术改善这种现象。鼓膜穿刺后患者要避免耳朵进水,还要在饮食方面加以调整,一些刺激性的食物不利于伤口恢复,不可以吃。

鼓膜是耳朵的一个部位,如果鼓膜受伤,或是出现了异常,就要通过一些方法改善,估摸穿刺就是其中的一种,这种方法属于一个小手术,需要患者认真的接受医生的建议,术后也要注意很多的事项,那么,鼓膜穿刺是怎么回事?
  耳膜穿刺,主要针对的就是一些中耳炎,渗出性中耳炎,也叫做分泌性中耳炎,是因为中耳腔里边因为炎症导致的分泌物没有办法有效的排出来,在中耳腔里面长时间的储留。对患者的听力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医生会选择鼓膜的穿刺,然后将一些药物注射到耳朵中,这样可以防止再有渗出,但是有一些炎症,比较严重的,而且时间长的,里边的分泌物比较粘稠,没有办法有效的抽吸出来,那后期可能要将耳膜切开,做置管手术。
  鼓膜穿刺术后注意事项
  1、平时注意洗头洗澡能不要让耳朵里进水,饮食尽量清淡,不能吃刺激性的食物。牛肉,牛肉中含有的蛋白质较多,脂肪比较少,其氨基酸的组成比猪肉更接近人体的需要,瘦牛肉对患者或是鼓膜穿刺术后,组织的修护有很多的作用,还具有补血的作用。
  2、鲈鱼,鲈鱼含有丰富的、易消化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2、尼克酸、钙、磷、钾、铜、铁、硒等。中医认为鲈鱼性温味甘有健脾胃、补肝肾、止咳化痰的作用。喝黑鱼汤对于鼓膜穿刺术后伤口也很有好处。
  通过上述的文章大家对于鼓膜穿刺术这个问题都有了新的认识和了解,其实对于现在的医疗水平来说这都是一些小问题,只要正确并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这都不叫事,都是可以在治疗后痊愈的。而且现在的医疗水平是那么的成熟了,大家还是不要有太大的心理压力。

相关推荐

为什么耳朵被打了一巴掌会一直嗡嗡响
如果这种嗡嗡响很快就停止了,并且耳朵没有其他的症状,可以观察。但是如果这种嗡嗡响一直存在,一定要到医院就诊,耳朵被打了一巴掌,通常是气流急剧的冲击外耳道,导致鼓膜有损伤形成穿孔,所以,病人会有一直嗡嗡的响。有些病人还会耳朵出血,甚至有听力下降,到了医院之后,做一个耳内镜的检查,就可以观察到外耳道和鼓膜是否有损伤。多数情况下鼓膜通常有穿孔,如果穿孔比较小,我们可以观察,主要是预防感染,耳朵里头不能进水,也不要点抗生素滴耳液,一般观察三周左右的时间,鼓膜穿孔就能够长好。如果有少数病人鼓膜穿孔没有愈合,一般在两个月左右,可以进行手术将鼓膜修补,通常病人耳鸣的情况就能够缓解,听力下降也能够逐渐的好转。如果鼓膜穿孔比较大,多数病人不会自然愈合,要及时的进行鼓膜的修补,这样来增大鼓膜穿孔的愈合程度。如果病人耳鸣一直存在,并且听力有下降,检查的时候,如果同时发现有内耳的损伤,有神经性的听力下降,一定要给与改善微循环的药物,营养神经的药物,以及激素的药物进行治疗,通过这样综合的治疗,部分病人的耳鸣的情况会逐渐的好转、痊愈。
语音时长 02:31

2021-10-15

73053次收听

鼓膜破了会不会聋
鼓膜破了会导致耳聋,因为声波在传导的过程当中,耳膜起到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当鼓膜破了以后,声波直接传导到内耳,这样声波不会被扩大,病人会导致一定程度的听力下降。在临床上出现耳膜破了,原因最常见的是耳外伤,病人如果在耳外伤以后,发觉听力下降,一定要尽早到医院就诊,多数情况是鼓膜有穿孔。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感染导致了鼓膜的穿孔,病人有脓性的分泌物流出来,这时候病人也会感觉有耳聋的情况。出现了耳膜的穿孔,要及时地进行观察、治疗。如果是耳外伤形成的鼓膜穿孔,一定避免感染,多数病人是可以痊愈的,听力也会完全恢复。如果是感染引起的鼓膜穿孔,当感染完全控制以后,鼓膜穿孔愈合,病人听力也会完全恢复。所以,当有了鼓膜穿孔的时候,一定要尽早到医院就诊,进行治疗干预。
语音时长 01:25

2021-06-25

55563次收听

02:04
鼓膜破了会聋吗
鼓膜破裂会导致耳聋,因为声波在传导的过程中,耳膜发挥较重要的作用,当鼓膜破裂后,声波直接传导至内耳,无法被扩大,病人会导致一定程度的听力下降。最常见的耳膜破裂原因是耳外伤,病人如果在耳外伤后,发觉听力下降,一定要尽早到医院就诊。还有就是感染导致鼓膜穿孔,也会感觉有耳聋的情况。出现耳膜穿孔需及时地进行观察、治疗,如果是耳外伤形成的鼓膜穿孔,一定避免感染,多数病人可痊愈,听力也可完全恢复。感染引起的鼓膜穿孔,当感染完全控制后,鼓膜穿孔愈合,病人听力也会完全恢复。
02:14
鼓膜穿孔会聋吗
鼓膜穿孔会造成病人有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引起鼓膜穿孔最常见的原因通常是外伤和感染。如果出现外伤、听力下降,一定要尽早到医院就诊。通过耳内镜检查,如果是中小穿孔,一般注意防止感染,观察2-3周,病人的耳膜穿孔多数能够自行恢复,鼓膜大的穿孔要及时的通过手术进行修补。如果鼓膜的穿孔是由于感染造成,病人耳朵会流脓、耳痛、听力下降、耳鸣的症状,要尽早的给与抗感染的治疗,耳朵的炎症能够得到完全控制以后,鼓膜的穿孔完全愈合,病人的听力会完全的恢复。
02:21
鼓膜破了能自我修复吗
鼓膜破了有部分病人能够自我修复。如果是中小的穿孔,病人一般会在三周左右,鼓膜的穿孔可以痊愈。如果外伤形成了鼓膜的穿孔,导致了感染,病人会有疼痛,有脓性的分泌物流出来,这种情况,有部分病人鼓膜穿孔不能够自我修复,或者外伤造成了鼓膜穿孔非常大,需要手术治疗。感染造成了鼓膜的穿孔,出现流脓的情况,通过口服抗生素及抗生素滴耳液治疗,多数病人鼓膜穿孔能够完全康复。少数病人如果中耳炎反复发作,形成了慢性中耳炎,鼓膜穿孔就不能进行自我修复了。
鼓膜穿孔能用滴耳液吗
鼓膜穿孔在治疗时是否可以使用滴耳液,要看具体的病情。因外伤原因造成的鼓膜穿孔,如果不伴有感染,应避免使用滴耳液,保持耳道内的干燥和清洁。因化脓性中耳炎造成的穿孔,如果伴有脓性分泌物,可使用滴耳液治疗,促进炎症消退。
鼓膜穿孔的危害
鼓膜穿孔主要会导致中耳粘膜感染、听力损失。一、鼓膜是中耳和外耳的屏障,可以阻挡很多从外耳道来的细菌、异物等刺激,避免它们进入中耳腔,引起中耳黏膜感染。鼓膜穿孔后,它的屏障作用就会大大减弱甚至消失,从外耳道进入的细菌、异物等,就会导致中耳发生感染,引起反复的中耳炎;二、鼓膜穿孔会造成患者听力损失。鼓膜是人体正常声音传导过程中的重要一环,能够把声波振动经过和它相连的听骨链,传递到前庭窗,到内耳,使人体能够感应到声音。鼓膜穿孔以后,首先自身感应声波振动的能力就会减低。它的振动效率减低以后,就会造成和它相连的听骨链的振动效率减低,导致声波不能够很好地传递入内耳。当鼓膜出现大穿孔的时候,可能导致鼓膜和听骨链之间的连接完全离断,这样声波就无法经鼓膜振动,引起听骨链振动,造成更严重的听力损失。
语音时长 02:06

2020-07-21

54609次收听

鼓膜穿孔可以自愈吗
大多数鼓膜穿孔可以自行愈合,但鼓膜穿孔面积比较大很难自愈,需要及时治疗。外伤性穿孔,或急性化脓性中耳炎造成的穿孔,急性炎症很快被控制的情况,一般鼓膜在2至3周,甚至最长到一个月左右时,大多可以自行恢复。当然在这期间需要保持耳道的清洁、干燥和卫生,避免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不要使劲擤鼻涕,导致鼻腔的细菌经咽鼓管进入中耳腔,感染鼓膜。外伤或中耳炎导致穿孔比较大,如果超过鼓膜面积的1/2以上,自行愈合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通常即使穿孔会缩小,也不一定能完全愈合。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或中耳胆脂瘤造成的鼓膜穿孔,由于中耳的慢性炎症不能很快被控制,会造成鼓膜穿孔边缘的上皮化,也是鼓膜的内侧面和外侧面黏膜修复的速度不一样,会造成穿孔边缘被上皮包裹,就会形成永久性的穿孔,这种情况造成的鼓膜穿孔很难自行愈合。
语音时长 02:00

2020-07-21

66912次收听

鼓膜穿孔的诱发因素有哪些
鼓膜穿孔可因中耳炎、头部外伤、挖耳、昆虫误入耳内、气压变化等因素引起,应积极治疗。
怎么判断耳膜破了
耳膜破了,也就是鼓膜穿孔可以自行监测或直接到医院做内窥镜等检查监测判断。一、可以自我判断:闭嘴捏着鼻子鼓气,如果耳朵内有漏气的感觉,基本上可以判断耳膜破了。二、用内窥镜的检查或电子耳鼻咽喉镜的检查,可以直接看到鼓膜穿孔的形态、鼓膜穿孔的部位等等。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辅助检查,比如可以做纯音测听的检查,看其对听力的损伤等等。总而言之,耳膜破了或者是鼓膜穿孔,临床上是很容易检查发现的,临床上的治疗主要是预防感染,以及手术修补。
语音时长 01:36

2020-04-16

65904次收听

鼓膜穿孔如何预防
鼓膜穿孔患者不应用力擤鼻涕。如果有鼻涕可以吸入口中后吐出,也可以服用一些消炎药以避免感染。如果感染引起化脓性中耳炎,应按中耳炎处理。当心感冒,中耳炎的发病通常是由感冒引起的。防止捏鼻孔、用力擤鼻涕等不适当的擤鼻动作,因为很容易通过咽鼓管将鼻腔分泌物挤入中耳,从而引起炎症。
鼓膜穿孔的症状是什么
穿孔是当下比较常见的一类身体问题。这类问题发生在很多人身上,但并不是每个病人都选择接受治疗。另外,轻微的鼓膜穿孔是可以自愈的,因此也不需要治疗。不过,如果症状严重的话,包括但不限于明显感觉疼痛,或者是有液体渗出,再就是明显感觉听力下降,这个时候就一定要积极到医院进行治疗。另外不要掏耳朵,也不要用水冲洗耳朵,也不要让身体过度用力,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耳朵鼓膜穿孔怎么办
鼓膜穿孔是耳部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鼓膜一旦穿孔,外界的细菌、污水、异物可经穿孔进入中耳,引起感染流脓听力下降,严重者甚至有丧失听力的危险,鼓膜受伤不能私自滴药水清理,需要保持耳道干燥,及时有效的治疗刻不容缓,尽早去医院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