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外伤性鼓膜穿孔如何鉴别

59235次浏览

外伤性鼓膜穿孔出现的时候,是需要根据严重程度做治疗的,可以观察耳朵是否有少量出血,或者是耳痛的表现,还需要做相应的检查,比如乳突X线摄片检查,建议及早的去医院医治,如果情况不严重,也是有自愈的可能的,所以需要配合医生检查才是。

正常的鼓膜从外耳道口观察,鼓膜是半透明薄膜,呈椭圆形漏斗状,可见鼓脐,锤凸,在鼓脐前下方还有一三角形的反光区---光锥。外伤性鼓膜穿孔对身体损伤是非常大的,对耳部的损伤是非常大的,一定要及早的做治疗。那么外伤性鼓膜穿孔如何鉴别?
  鼓膜穿孔诊断要点为
  ⑴有耳部或头部受伤史。
  ⑵伴耳痛、耳聋、外耳道少量出血。
  ⑶形态符合外伤性穿孔特点:穿孔多位于紧张部,呈裂隙状、三角形、不规则形等,穿孔边缘锐利、外翻,附有血痂。
  ⑷声导抗检查不能引出鼓室图,或伤耳呈B型曲线但外耳道容积明显大于健耳。
  ⑸排除中耳炎所致穿孔。声导抗和耳内镜检查能够客观真实的表现鼓膜穿孔的形态特征,能为外伤性鼓膜穿孔的法医学鉴定提供客观依据。
  外伤性鼓膜穿孔鉴定标准
  1、外伤性鼓膜穿孔6周不能自行愈合。
  2、听骨骨折或者脱位,听骨链固定。
  3、一耳听力障碍(≥41dBHL)。
  4、一侧前庭平衡功能障碍,伴同侧听力下降。
  5、一耳外耳道横截面1/2以上狭窄。
  鼓膜穿孔后,要保持外耳道干燥和清洁,不能用力擤鼻,不可以进水,不可以滴药,避免细菌感染;穿孔小,鼓膜的自愈率高;穿孔越大,鼓膜的自愈率变小;
  如果没继发感染,大约多数患者的鼓膜穿孔可在3-10个月内自行愈合。
  乳突X线摄片检查,外伤性者乳突气化良好,化脓性中耳炎者显示乳突气房密度增高或有骨质破坏征象,但应注意拍片时间,一般伤后一月内所拍X线片有意义,时间过长则不能排除外伤性穿孔继发感染的可能。此外鉴定时应详细了解受伤史,尤其是外力作用的部位、方向、强度等,警惕自伤或伪伤。

相关推荐

为什么耳朵被打了一巴掌会一直嗡嗡响
如果这种嗡嗡响很快就停止了,并且耳朵没有其他的症状,可以观察。但是如果这种嗡嗡响一直存在,一定要到医院就诊,耳朵被打了一巴掌,通常是气流急剧的冲击外耳道,导致鼓膜有损伤形成穿孔,所以,病人会有一直嗡嗡的响。有些病人还会耳朵出血,甚至有听力下降,到了医院之后,做一个耳内镜的检查,就可以观察到外耳道和鼓膜是否有损伤。多数情况下鼓膜通常有穿孔,如果穿孔比较小,我们可以观察,主要是预防感染,耳朵里头不能进水,也不要点抗生素滴耳液,一般观察三周左右的时间,鼓膜穿孔就能够长好。如果有少数病人鼓膜穿孔没有愈合,一般在两个月左右,可以进行手术将鼓膜修补,通常病人耳鸣的情况就能够缓解,听力下降也能够逐渐的好转。如果鼓膜穿孔比较大,多数病人不会自然愈合,要及时的进行鼓膜的修补,这样来增大鼓膜穿孔的愈合程度。如果病人耳鸣一直存在,并且听力有下降,检查的时候,如果同时发现有内耳的损伤,有神经性的听力下降,一定要给与改善微循环的药物,营养神经的药物,以及激素的药物进行治疗,通过这样综合的治疗,部分病人的耳鸣的情况会逐渐的好转、痊愈。
语音时长 02:31

2021-10-15

73053次收听

02:04
鼓膜破了会聋吗
鼓膜破裂会导致耳聋,因为声波在传导的过程中,耳膜发挥较重要的作用,当鼓膜破裂后,声波直接传导至内耳,无法被扩大,病人会导致一定程度的听力下降。最常见的耳膜破裂原因是耳外伤,病人如果在耳外伤后,发觉听力下降,一定要尽早到医院就诊。还有就是感染导致鼓膜穿孔,也会感觉有耳聋的情况。出现耳膜穿孔需及时地进行观察、治疗,如果是耳外伤形成的鼓膜穿孔,一定避免感染,多数病人可痊愈,听力也可完全恢复。感染引起的鼓膜穿孔,当感染完全控制后,鼓膜穿孔愈合,病人听力也会完全恢复。
02:14
鼓膜穿孔会聋吗
鼓膜穿孔会造成病人有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引起鼓膜穿孔最常见的原因通常是外伤和感染。如果出现外伤、听力下降,一定要尽早到医院就诊。通过耳内镜检查,如果是中小穿孔,一般注意防止感染,观察2-3周,病人的耳膜穿孔多数能够自行恢复,鼓膜大的穿孔要及时的通过手术进行修补。如果鼓膜的穿孔是由于感染造成,病人耳朵会流脓、耳痛、听力下降、耳鸣的症状,要尽早的给与抗感染的治疗,耳朵的炎症能够得到完全控制以后,鼓膜的穿孔完全愈合,病人的听力会完全的恢复。
02:21
鼓膜破了能自我修复吗
鼓膜破了有部分病人能够自我修复。如果是中小的穿孔,病人一般会在三周左右,鼓膜的穿孔可以痊愈。如果外伤形成了鼓膜的穿孔,导致了感染,病人会有疼痛,有脓性的分泌物流出来,这种情况,有部分病人鼓膜穿孔不能够自我修复,或者外伤造成了鼓膜穿孔非常大,需要手术治疗。感染造成了鼓膜的穿孔,出现流脓的情况,通过口服抗生素及抗生素滴耳液治疗,多数病人鼓膜穿孔能够完全康复。少数病人如果中耳炎反复发作,形成了慢性中耳炎,鼓膜穿孔就不能进行自我修复了。
创伤性鼓膜穿孔应如何检查
创伤性鼓膜穿孔,主要是由于暴力或者交通事故,气压变化等导致中耳受伤。创造性骨膜穿孔检查时,可以通过耳镜或者是耳显微镜来检查鼓膜的情况以及受损程度,还需要进行听力的检查,确认好创伤性鼓膜穿孔的情况后,才能够根据骨膜的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如果是因为外伤导致的鼓膜穿孔,并且穿孔不是特别严重,可以进行保守治疗,保持耳部干燥和卫生,然后几个月后骨膜就会自动愈合。如果几个月后鼓膜没有愈合,则需要到专业的耳鼻喉科进行检查,根据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在日常生活中,为了避免出现创伤性鼓膜穿孔,一定要注意耳朵,不要受到外力的冲撞,保持耳部卫生。
语音时长 01:05

2021-01-21

114666次收听

鼓膜穿孔会导致耳聋吗
单纯的鼓膜穿孔会造成听力下降,但通常不会造成重度听力下降或全聋。如果鼓膜以及听骨链,甚至是内耳或听神经,同时都出现病变时,才会造成这种重度到极重度耳聋或全聋。首先要明确耳聋的概念,耳聋是指听力下降,听力下降又可以分为轻度、中度、中重度、重度和极重度。如果患者是单纯的鼓膜穿孔,在没有合并其他疾病的情况,通常会导致轻度到中度听力下降发生。即使是鼓膜出现很大的穿孔,也不会造成中重度到极重度的听力下降,除非是鼓膜穿孔的同时,又合并中耳甚至是内耳疾病。因为鼓膜仅仅是声音传入通路上的一环,鼓膜外连外耳道,内连听骨链,通过鼓膜自身的振动,将振动频率通过听骨链传导到前庭窗,鼓膜通过自身的增压效应,将声波的振动放大,并传导到前庭窗。但鼓膜的增压效应能力有限,同时还需要依靠听骨链的弹性,以及耳蜗对声音的感知。
语音时长 02:17

2020-07-21

56330次收听

鼓膜穿孔的危害
鼓膜穿孔主要会导致中耳粘膜感染、听力损失。一、鼓膜是中耳和外耳的屏障,可以阻挡很多从外耳道来的细菌、异物等刺激,避免它们进入中耳腔,引起中耳黏膜感染。鼓膜穿孔后,它的屏障作用就会大大减弱甚至消失,从外耳道进入的细菌、异物等,就会导致中耳发生感染,引起反复的中耳炎;二、鼓膜穿孔会造成患者听力损失。鼓膜是人体正常声音传导过程中的重要一环,能够把声波振动经过和它相连的听骨链,传递到前庭窗,到内耳,使人体能够感应到声音。鼓膜穿孔以后,首先自身感应声波振动的能力就会减低。它的振动效率减低以后,就会造成和它相连的听骨链的振动效率减低,导致声波不能够很好地传递入内耳。当鼓膜出现大穿孔的时候,可能导致鼓膜和听骨链之间的连接完全离断,这样声波就无法经鼓膜振动,引起听骨链振动,造成更严重的听力损失。
语音时长 02:06

2020-07-21

54609次收听

鼓膜穿孔可以自愈吗
大多数鼓膜穿孔可以自行愈合,但鼓膜穿孔面积比较大很难自愈,需要及时治疗。外伤性穿孔,或急性化脓性中耳炎造成的穿孔,急性炎症很快被控制的情况,一般鼓膜在2至3周,甚至最长到一个月左右时,大多可以自行恢复。当然在这期间需要保持耳道的清洁、干燥和卫生,避免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不要使劲擤鼻涕,导致鼻腔的细菌经咽鼓管进入中耳腔,感染鼓膜。外伤或中耳炎导致穿孔比较大,如果超过鼓膜面积的1/2以上,自行愈合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通常即使穿孔会缩小,也不一定能完全愈合。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或中耳胆脂瘤造成的鼓膜穿孔,由于中耳的慢性炎症不能很快被控制,会造成鼓膜穿孔边缘的上皮化,也是鼓膜的内侧面和外侧面黏膜修复的速度不一样,会造成穿孔边缘被上皮包裹,就会形成永久性的穿孔,这种情况造成的鼓膜穿孔很难自行愈合。
语音时长 02:00

2020-07-21

66912次收听

鼓膜穿孔的诱发因素有哪些
鼓膜穿孔可因中耳炎、头部外伤、挖耳、昆虫误入耳内、气压变化等因素引起,应积极治疗。
如何鼓膜穿孔严重
鼓膜穿孔一般分为外伤性鼓膜穿孔和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所导致鼓膜穿孔两种情况,外伤性鼓膜穿孔要注意保持而内清洁干燥,通常小的穿孔在一个月左右可以痊愈,慢性中耳炎,鼓膜穿孔,一般往往难以治愈,要进行手术。
鼓膜穿孔何时修补
外伤所致的穿孔,且穿孔较小,可先观察,保持外耳道干燥卫生,预防感冒。一般情况下,一月左右能自行愈合。慢性中耳炎所致的鼓膜中央性穿孔,听力基本正常,且很长一段时间不流脓,可暂观察,鼓膜后方边缘性穿孔,应尽早行鼓膜修补,鼓膜上方的穿孔根据听力及CT所见决定手术时机。
鼓膜穿孔会导致耳聋吗
应该都知道鼓膜穿孔是会引发很多不良症状出现的,如果情况严重又没有好好治疗,会导致耳聋的情况出现,要保持外耳道干燥清洁,不要用水来冲洗外耳道,也不要用力擤鼻涕,加强卫生护理,还需要使用一些药物进行治疗。
中耳手术的预期
中耳手术的目的是去除中耳病变,恢复中耳正常解剖结构及中耳传声功能。中耳的病变主要有炎症和胆脂瘤,硬化灶,肉芽肿等。耳流脓,分泌物多,听力下降是中耳存在病变的症状,术前医生需通过测听和耳CT了解病变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