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老年人应该如何补钙
老年人补钙可通过饮食调整、钙剂补充、维生素D补充、适度运动、定期监测等方式进行。钙是维持骨骼健康的重要营养素,老年人由于胃肠吸收功能下降、激素水平变化等原因,更容易出现钙缺乏。

1、饮食调整
老年人应多食用富含钙的食物,如牛奶、酸奶、奶酪等乳制品,豆腐、豆浆等豆制品,以及芝麻、虾皮、海带等。乳制品中的钙吸收率较高,建议每日摄入300-500毫升牛奶或等量乳制品。绿叶蔬菜如菠菜、油菜也含有一定量的钙,但其中草酸可能影响钙吸收,建议焯水后食用。
2、钙剂补充
当饮食无法满足钙需求时,可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钙剂。常见钙剂包括碳酸钙、柠檬酸钙、乳酸钙等。碳酸钙含钙量高但需要胃酸帮助吸收,适合餐后服用;柠檬酸钙对胃刺激小,空腹也可服用。补钙剂量需根据个体情况调整,避免过量导致便秘或增加结石风险。
3、维生素D补充
维生素D能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老年人皮肤合成维生素D能力下降,更需注意补充。可通过适量晒太阳、食用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蛋黄、深海鱼等,或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维生素D制剂。一般建议老年人每日维生素D摄入量为400-800国际单位。
4、适度运动
适度的负重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有助于刺激骨形成,提高骨密度。运动还能增强肌肉力量,改善平衡能力,降低跌倒风险。建议老年人每周进行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的适度运动,运动强度以不引起明显不适为宜。
5、定期监测
老年人应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评估补钙效果和骨骼健康状况。同时监测血钙、尿钙水平,避免补钙过量。有骨质疏松高危因素或已确诊骨质疏松的老年人,应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性化的补钙和防治方案。
老年人补钙需长期坚持,注意均衡饮食,避免高盐、高脂饮食影响钙吸收。戒烟限酒,减少咖啡因摄入。保持规律作息,适度晒太阳。补钙过程中如出现便秘、腹胀等不适,应及时就医调整补钙方案。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全面评估营养状况和骨骼健康。
相关推荐
02:51
03:25
02:52
03:09
01: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