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自身免疫性肝病吃什么药

59281次浏览

自身免疫性肝病可遵医嘱使用泼尼松片、硫唑嘌呤片、熊去氧胆酸胶囊、吗替麦考酚酯分散片、布地奈德肠溶胶囊等药物。自身免疫性肝病主要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等类型,需根据具体类型和病情严重程度选择药物。

1、泼尼松片

泼尼松片属于糖皮质激素类药物,适用于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初始治疗。该药可通过抑制免疫反应减轻肝脏炎症,改善肝功能指标如转氨酶升高。长期使用需监测骨质疏松、血糖升高等不良反应。常见剂型为5毫克片剂,须严格遵循医嘱调整剂量。

2、硫唑嘌呤片

硫唑嘌呤片作为免疫抑制剂,常与泼尼松联合用于维持治疗。其通过抑制淋巴细胞增殖降低自身抗体产生,适用于对激素治疗反应不佳的患者。用药期间需定期检查血常规,警惕骨髓抑制风险。50毫克片剂需根据体重计算用量。

3、熊去氧胆酸胶囊

熊去氧胆酸胶囊是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一线用药,能促进胆汁排泄并保护肝细胞膜。标准剂量为每日13-15毫克/千克,分次服用。该药可改善瘙痒、乏力等症状,延缓肝纤维化进展。常见250毫克胶囊剂型需长期维持治疗。

4、吗替麦考酚酯分散片

吗替麦考酚酯分散片适用于传统治疗无效的难治性病例,通过选择性抑制T/B淋巴细胞发挥作用。500毫克分散片需空腹服用,可能引起胃肠道不适。治疗期间应监测EB病毒感染风险,孕妇禁用。

5、布地奈德肠溶胶囊

布地奈德肠溶胶囊作为第二代糖皮质激素,适用于不能耐受泼尼松的患者。3毫克肠溶胶囊在回肠末端释放,全身副作用较少。需注意该药对门脉高压患者可能增加静脉曲张出血风险,用药前需评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

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需长期规范用药并定期复查肝功能、免疫球蛋白等指标。日常应避免饮酒、高脂饮食,适量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预防骨质疏松。出现黄疸加重、腹水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所有药物均须在专科医生指导下使用,不可自行增减剂量或更换药物。

相关推荐

自身免疫性肝病会不会传染
自身免疫性肝病是不会传染的,因为并没有一个特定的病原体去在人与人之间当中进行传播,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话,是由于自身的一个免疫系统紊乱而导致出现的一类疾病,包括了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以及IgG四相关的肝胆系统疾病,都称之为自身免疫性肝病,是可能会有一定的一个人群人群的一个家庭的聚集性可能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发病原因的话和一个发病机制目前并不是研究的非常清楚,如果出现了一个黄疸或乏力或其他一些表现的话,要完善相关的一些免疫指标,以及肝胆方面的一些相关的影像学检查,进一步去明确有没有这样疾病存在。因此自身免疫性肝病并不像是乙肝、丙肝那类疾病,是由于某一些特定的病原体传播所导致的一类疾病。
语音时长 01:07

2021-12-30

82587次收听

02:01
自身免疫性肝病是绝症吗
自身免疫性肝病不是绝症,是自身免疫系统发生异常而导致的一类疾病。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以及IgG四相关疾病。那主要的治疗方法是通过激素进行免疫调节。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治疗是综合治疗,包括熊去氧胆酸以及其他调整饮食的方法,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也是应用熊去氧胆酸。对于IgG四相关的免疫性疾病,运用的也是激素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病需要长期的规律用药,所以是很难完全治愈的一类疾病,但并非绝症。
01:54
自身免疫性肝病会传染吗
自身免疫性肝病不会传染。自身免疫性肝病是由于免疫系统紊乱而导致的一类疾病,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以及IgG四相关的肝胆系统疾病。它可能会有家庭的聚集性以及一定的遗传倾向。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并不清楚。如果出现黄疸或乏力等症状则要完善相关的免疫指标,以及相关的影像学检查,进一步明确是否存在自身免疫性肝病。因此自身免疫性肝病并不像是乙肝、丙肝那样的疾病是由于某一些特定的病原体传播所导致的。
自身免疫性肝病严重吗
自身免疫性肝病包括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原发性硬化型胆管炎与自身免疫性肝炎三种疾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肝内胆汁淤积性疾病,其病理特点是进行性、非化脓性、破坏性肝内小胆管炎,实验室检查主要是出现碱性磷酸酶和γ-谷氨酰转肽酶升高,血清抗线粒体抗体阳性。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是特发性肝内外胆管炎症或纤维化导致多灶性胆管狭窄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肝病,也通常伴有碱性磷酸酶和γ-谷氨酰转肽酶升高。自身免疫性肝病是针对肝细胞的自身免疫反应介导的肝脏实质炎症,病理上以界面炎为特点。自身免疫性肝病往往不能治愈,只能应用药物进行控制,部分患者药物疗效欠佳,病情易进展至肝硬化甚至肝衰竭,严重者危及生命。
语音时长 01:20

2020-02-11

56291次收听

自身免疫性肝病的症状表现有哪些
自身免疫性肝病包括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与自身免疫性肝炎三种疾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早期大多数无明显临床症状,可长期无任何临床症状,有些患者会在5年内出现症状。乏力和皮肤瘙痒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随着疾病进展,也可出现与胆汁淤积相关的临床表现。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患者临床表现多样,可起病隐匿,患者出现症状时,最常见的是乏力,也可能出现体重减轻、瘙痒、黄疸、肝脾肿大等,黄疸呈波动性、反复发作,可伴有发热。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临床表现多样,大多数起病隐匿,最常见的症状包括乏力、全身不适、嗜睡等,体检可发现肝大、脾大、腹水等体征,偶见周围性水肿。
语音时长 01:26

2020-02-11

65684次收听

自身免疫性肝病需要做哪些检查
自身免疫性肝病包括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原发性硬化型胆管炎与自身免疫性肝炎三种疾病。自身免疫性肝病确诊及治疗过程中需要进行下述检查:1、血常规:肝硬化患者会因脾大、脾功能亢进出现白细胞、血小板计数下降;2、肝功能: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肝脏损害,会出现转氨酶、胆红素的升高,肝脏合成能力下降后会出现白蛋白、胆碱酯酶降低;3、凝血功能:肝脏合成凝血因子,肝脏合成能力下降后会出现凝血机制异常;4、腹部彩超/CT/MRI,观察肝脏形态、质地及有无肝脏占位性病变;5、胃镜:可以明确食管胃镜静脉是否曲张及曲张程度;6、肝穿刺活检术:可以明确是否为自身免疫性肝病及肝脏炎症纤维化病变程度。
语音时长 01:26

2020-02-11

58353次收听

自身免疫性肝病怎么确诊
自身免疫性肝病是自身抗体引起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诊断需结合自身抗体、生化、影像学检查、肝组织学活检综合判断。1、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碱性磷酸酶大于正常值两倍;抗线粒体抗体2型阳性;病理提示胆管呈肉芽肿改变。以上三条符合两条即可诊断。2、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采用核磁进行胆管检测,发现大的胆管的狭窄、扩张、枯树,这样的改变再结合化验检查,可以初步考虑是硬化性胆管炎。3、自身免疫性肝炎:转氨酶及IgG升高、球蛋白异常、病理提示界面性肝炎和浆细胞浸润、自身抗体,比如抗核抗体、抗肝肾微粒体抗体、抗平滑肌抗体及抗核抗体阳性,同时排除慢性的乙肝病毒等肝病。
语音时长 01:28

2020-02-10

56879次收听

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诊断方法
自身免疫性肝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诊断主要通过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组织学检查。最简单的诊断是实验室检测。近年来自身免疫性肝病的发病率和检出率呈上升趋势。临床上常见的肝病有药物性肝病、脂肪肝、酒精性肝病和非酒精性肝病。
自身免疫性肝病有忌口的吗
自身免疫性肝病是因体内免疫功能紊乱引起的一组特殊类型的慢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要忌口的,不能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尤其是酒、羊肉、辛辣刺激的食物及生冷硬食品。要少食多餐,为了补充热能,每顿饭中可以有一些点心类食物。在日常生活中要补充充足的水分和各种维生素,这样可以促进有害物质的代谢,多吃果汁、蔬菜汁来补充维生素、无机盐。
儿童自身免疫性肝病是怎么回事
儿童自身免疫性肝病是一种病因不明、免疫介导累及到肝脏的疾病,免疫抑制剂治疗效果不佳,最终发展为肝硬化,终末期只能做肝移植。但是这种疾病是因为患者自身的免疫反应引发的肝脏慢性炎症,患者患病之后主要表现为发热、关节炎、皮疹等。
自身免疫性肝病的症状表现有哪些
自身免疫性肝病会有关节酸痛、低热、乏力、皮疹、闭经等现象,有的患者还会出现恶心、食欲不振的现象出现,一些年轻的患者,需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身体,这类患者一般没有特别明显的症状出现,该病对患者的身体会有一些影响,患者一定要去正规的医院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