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抽动症如何有效治疗

59201次浏览

抽动症可通过心理行为干预、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中医调理、手术治疗等方式有效治疗。抽动症可能与遗传因素、神经递质失衡、心理压力、围产期损伤、感染免疫异常等原因有关,通常表现为眨眼、耸肩、清嗓、肢体抽动、发声性抽动等症状。

1、心理行为干预

习惯逆转训练是核心方法,通过意识训练、竞争反应训练帮助患者控制抽动。认知行为疗法可缓解伴随的焦虑情绪,家长需配合减少对患儿症状的过度关注。家庭干预中建议家长避免责备,建立规律作息,通过游戏转移注意力。

2、药物治疗

氟哌啶醇片可阻断多巴胺受体改善运动性抽动,硫必利片适用于轻中度抽动伴情绪障碍,可乐定透皮贴片通过调节去甲肾上腺素减轻症状。用药需严格遵医嘱调整剂量,注意观察锥体外系反应、嗜睡等副作用

3、物理治疗

经颅磁刺激通过磁场调节大脑皮层兴奋性,生物反馈训练帮助患者感知并控制肌肉活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需10-15次为一个疗程,可与行为治疗协同应用。治疗期间建议记录抽动频率变化评估效果。

4、中医调理

熄风静宁颗粒用于肝风内动型抽动,静灵口服液适用于肾虚肝亢证,配合针灸取太冲、风池等穴位平肝熄风。推拿采用揉涌泉、捏脊等手法,饮食宜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可食用百合、莲子等安神食材。

5、手术治疗

深部脑刺激术适用于难治性抽动症,通过植入电极调节基底节神经环路。术前需严格评估病程超过5年且药物无效者,术后可能出现构音障碍等并发症。迷走神经刺激术作为替代方案,创伤较小但疗效个体差异较大。

抽动症治疗需长期综合管理,建议保持适度运动如游泳、瑜伽帮助放松肌肉,避免摄入含咖啡因饮料。家长应建立症状日记记录触发因素,定期随访调整方案。学龄期儿童可申请特殊教育支持,减少课业压力对症状的影响。症状加重时需及时复诊排除链球菌感染等诱因。

相关推荐

儿童抽搐症状表现
抽动症又称抽动秽语综合征,是一种以多发性不自主的抽动,语言或行为障碍为特征的综合征。其症表现为短暂、快速、突然,程度不同的不随意运动,开始为频繁的眨眼、挤眉、吸鼻,噘嘴,张口、伸舌、点头等症状表现。随着病情进展,抽动逐渐多样化。这种疾病对患儿影响特别大严重影响患儿生活,所以家长应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小儿抽动症需要检查什么
小儿抽动症通常需要进行神经系统检查、脑电图检查、血液检查、心理评估以及影像学检查等。小儿抽动症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刺激、神经递质异常、心理压力或脑部结构异常有关,通常表现为眨眼、耸肩、清嗓等不自主动作。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
儿童抽动症的危害有哪些
儿童抽动症可能影响心理健康、社交能力和学习表现,严重时可能伴随强迫行为或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抽动症通常由遗传因素、神经发育异常、环境刺激等原因引起,表现为不自主的肌肉抽动或发声。
儿童抽动症吃什么药
儿童抽动症可遵医嘱使用氟哌啶醇片、硫必利片、盐酸可乐定片、阿立哌唑片、利培酮片等药物。抽动症可能与遗传因素、神经递质失衡、心理因素、环境刺激、围产期异常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眨眼、耸肩、清嗓、肢体抽动、发声异常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
小儿抽动症如何用药
小儿抽动症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硫必利片、盐酸氟哌啶醇片、盐酸可乐定片、阿立哌唑片、利培酮片等药物。抽动症可能与遗传因素、神经递质失衡、心理因素、环境刺激、脑部损伤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眨眼、耸肩、清嗓、肢体抽动、发声异常等症状。
孩子嗓子总是吭吭的怎么治疗
孩子如果总是嗓子出现吭吭的声音,家长就要注意看看孩子之前有没有一些鼻咽部的疾患。如果孩子之前有鼻炎,近期孩子又出现了吭吭的声音,这时候就需要家长给孩子做好鼻腔的清洁,而这种鼻腔的清洁首选的鼻冲洗。鼻冲洗方式有很多,在家庭中很多孩子最喜欢用的就是用生理性的海水来给他冲洗鼻腔,但是由于生理性的海水按压的时候冲劲比较大,有的孩子就感觉呛到咽喉很不舒服,所以就比较拒绝。还有的鼻冲洗方法,可以接着鼻冲洗的气动喷雾罐,由这种气动喷雾罐把生理盐水给它打成雾,这样来对孩子的鼻腔进行清洗效果也比较好,而且大部分孩子也能够接受。所以,对于小宝宝来说,接空气压缩泵这种冲洗的方式是最合适的,这是孩子有鼻炎的情况,出现吭吭应该这样办。如果孩子是怀疑抽动障碍所引起的吭吭,这时候家长不能够在家里自己给他进行处理,医院由大夫进行诊断,看看是不是一个抽动障碍。如果是抽动障碍的话,要给他服用相应的药物,或者通过一些心理的疗法、行为的训练等这些方式来进行积极的干预。孩子嗓子出现吭吭原因很多,所以对于家长来说,要注意区分孩子有可能是哪些方面、哪些原因引起的这种吭吭,如果要是拿不准或者效果不好,一定要带孩子及时去医院来就诊。
语音时长 02:30

2021-07-09

83104次收听

小儿抽动症会不会引起暴力倾向
小儿抽动症一般不会引起暴力倾向,甚至很多的概念就弄混了。因为另外一个病,小孩常见的脑功能障碍疾病就是多动症,这种多动症,往往有的孩子伴有暴力倾向,而抽动症不伴有暴力倾向,可能是混淆了这两个疾病。因为抽动症主要表现出来是肌群不自主的运动,比如最常见的是眨眼睛、挤鼻子、弄眼,再严重会出现喉结的不自主运动,嗓子会发声。甚至再严重会伴有肢体的抽动,比如肩胛骨的抽动,甚至伴有语言的障碍,会出现骂人,骂人也不是自主地控制,所以以前又叫抽动秽语综合征。由于这个疾病的名称有一定的歧视性,所以把秽语去掉了,目前改成叫抽动症,所以抽动症的孩子一般没有暴力倾向。
语音时长 01:04

2021-06-25

80613次收听

儿童抽动症治好么
儿童抽动障碍也叫抽动症,是能治好的。治好后,可能由于感冒、发烧、精神受刺激、心情不好等引起病情反复。反复后再治疗是能够控制的。对于儿童抽动障碍,科学家发现部分患者其实不治疗,也能够自愈。大概5%~10%患者,抽动、不自主的发声的症状会迁延到成年,甚至终生携带,鼓励孩子在儿童期如果有抽动症状,一旦确诊了后接受治疗。大部分治疗效果都很好,只有少数患者可能治疗效果会比较差,属于那种难治性抽动。一般患儿年龄偏大一点的,病情反复发作的,或社会关系、家庭关系比较复杂,或孩子还有共患病,比如同时伴有学习障碍,或叫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也叫多动症,现在叫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有这些共患症,可能治疗就相对要困难,甚至有时候不能完全治愈。
语音时长 02:10

2020-03-09

59828次收听

02:32
小儿抽动症能自愈吗
小儿抽动障碍的病因尚不明确,目前认为是神经和精神方面的发育不同步,而不是身体某部位发生的器质性病变,不会危及生命。据美国的研究发现,小儿抽动症的患者约有50%左右在成年后病情会慢慢稳定,逐渐自愈。但仍有很多患者必须通过治疗才能痊愈。大概有5%~10%的病人是不能痊愈的,抽动的症状可能会遗留终生。就像在正常的人群里边看有些成年人,比如说在求职或面见领导时,可能就会表现出一种很不自然的脸部抽动,嗓子发声。这些可能都是童年时抽动症没有治好而遗留下来的症状,如果在患者自我控制的情况下,有时候抽动症状可以短暂的控制,但是一紧张还会出现。所以如果在儿童期有这个病,还是主张要积极的治疗。
03:42
小孩抽动症要怎么治
小孩抽动症可以从中医清心宁神、养肝、熄风、健脾益肝和西医药物两方面进行治疗。西医一般使用对神经系统的阻断剂,比如氟哌啶醇、硫必利或可乐定等药物来治疗。一般治疗一年左右,要坚持正规治疗。建议可以先吃中药,如果不行,再配合西药治疗,中西结合治疗。要明确孩子周围是否存在诱发的精神因素,检查是否最近患有感冒、支原体感染、哮喘、过敏,进行心理咨询排除其他问题,通过脑电图、风湿及抗O筛查,排除其他合并症、共患病,然后再进行治疗。
05:01
孩子出现抽动症时怎么办
孩子出现抽动症应及时就诊,尽早治疗。治疗包括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心理方面,如果有条件,最好去儿童心理门诊做耶鲁评分,会将抽动症分为轻、中、重度,根据孩子的情况来治疗。药物治疗可以选择中药或西药。如果症状较轻,可以选择中药;如果症状顽固、病情反复,可以选择中西医结合治疗。由于儿童抽动障碍受患儿自身以及周围的社会和家庭环境影响,因此治疗时家长及学校也应提高重视,配合医生治疗。诊断之前,应在医院进行相关检查,排除其他可能引起抽动症状的疾病,包括癫痫、过敏性疾病、风湿感染或链球菌感染后引起舞蹈病。
02:58
宝宝抽动症怎么办
出现抽动要明确原因,判断是不是抽动障碍,由医生进行鉴别诊断。家长最好带宝宝到医院就诊,让医生识别抽动的具体原因,排除是否是由于缺钙引起搐搦,或仅仅是孩子刚学说话、动作后,自行重复复习的动作被家长误认为是抽动。家长不要着急,带宝宝及时就诊,不要自行诊断。抽动障碍通常表现为面部肌群或者是身体的某些部位的肌肉的反复抽动,多以5到8岁的学龄前期和学龄期的儿童与青少年为主要的发病人群,近几年虽然发病年龄趋于小龄化,有的孩子3岁左右就出现症状,但1到2岁的孩子很少出现抽动障碍。
小儿抽动症严不严重
小儿抽动症危害比较重,但经规律的治疗大多数可以缓解,对学习生活影响不大,需加强教育和心理的指导,要去专科医院找专科的医生评定抽动障碍轻重,针对性的治疗会使抽动得到很好的缓解。抽动症的危害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直接危害,频繁的症状,造成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部分患者常存在,多种共病的一个情况,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强迫障碍、行为问题等等,间接的危害也比较严重,行为的异常,可能会受到周围人的批评或绩效,使孩子产生自卑的心理,或激发精神的异常,心理的疾病等等。但是抽动障碍经治疗,大多数可以缓解,少数症状迁延,但积极治疗,对学习生活影响不大,其中抽动秽语综合征,是慢性的过程,需长期服药,以控制症状。有些发病年龄较早地,抽动障碍的患儿,愈后比较差,可导致行为问题和人格的缺陷,需特别注意,加强教育和心理指导。小孩经常四肢不自主的抽动或者眨眼等,需要到医院来就诊,诊断,如果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是一种慢性的神经精神障碍的疾病,又称多发性抽动症,是指不自主的、突然的、多发性抽动,以及抽动的同时,伴有爆发性的发声和秽语为主要表现的抽动障碍。
语音时长 02:02

2019-12-20

63194次收听

小儿抽动症可以治愈吗
患儿诊断了抽动症以后,家长非常焦虑。那么小儿抽动症可以治愈吗?抽动症的愈后,受综合因素的影响,治疗抽动症与患者不抽动、不急眼、不皱鼻子,为治愈的标准。抽动症患儿在青春期,的确有一大部分可以好转,50%的症状,能够减轻到可以忽略的程度,30%左右的症状,是可以完全缓解的,还有20%的症状,可能就持续到了成年。生活中会遇到一些成年人,也经常有清嗓子或者扭颈等表现,所以总体而言,如果没有影响学习和生活,小儿抽动症的预后,整体是比较好的。但是治疗过程中,一定要重点关注,患儿的心理状况。当患者有抽动症的时候,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可能会对患者心理上,留下阴影,需要医生和家长,对其进行心理疏导。这类病人需要全方位的进行治疗。那么患儿一旦出现抽动症,家长不用太焦虑,还是要从心理上,进行安慰、疏导,及时去专科医院就诊,及时的治疗。大部分的患儿,是可以症状缓解,可以治愈的。患儿发生抽动症,家长自己本人不用太焦虑,焦虑的情绪,也不用转移到患儿的身上,还是要多让他,接触社会的环境,多给鼓励,使患儿能够健康的成长。
语音时长 02:03

2019-12-20

65970次收听

03:01
什么是多发性抽动症
多发性抽动即抽动秽语综合征,早期最主要的症状,一般首发于面部,逐渐向上肢、躯干或者下肢发展,表现为眼肌、面肌、颈肌或上肢肌,反复、迅速、不规则、短暂的抽动,症状加重,出现在肢体或者躯干,爆发性不自主抽动,抽动频繁,每天可达10余次甚至数百次。精神紧张时加重,精神松弛时减轻,抽动症可以发生喉部肌肉抽搐,约85%的患儿,出现轻中度行为紊乱。轻者出现不安、躁动、易激惹、约半数的患儿,伴注意力缺乏、多动症、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比较差、多动、心烦意乱、坐立不安。但患儿智力一般不受影响,患者有一定的控制能力,可节制不自主的抽动,数分钟或更长的时间,检查时不能发现其它异常体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