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腰疼是怎么回事
产后腰疼可能由激素水平变化、肌肉劳损、腰椎间盘突出、骨盆松弛、缺钙等原因引起,可通过热敷按摩、佩戴护腰、补钙、康复训练、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
1、激素水平变化
妊娠期松弛素分泌增加会导致韧带松弛,产后激素水平未完全恢复可能引起腰椎稳定性下降。表现为久站后腰部酸胀,平卧时症状减轻。建议避免提重物,通过桥式运动等低强度训练帮助核心肌群恢复。
2、肌肉劳损
分娩时腰背部肌肉持续用力可能造成肌纤维微损伤,哺乳姿势不当也会加重肌肉负担。常见症状为两侧腰肌按压痛,活动时牵拉感明显。可使用暖水袋热敷,配合轻柔的腰部伸展运动缓解。
3、腰椎间盘突出
妊娠期腰椎负荷增加可能诱发椎间盘病变,产后咳嗽或弯腰时可能出现下肢放射痛。需通过腰椎MRI确诊,可遵医嘱使用塞来昔布胶囊、甲钴胺片、氟比洛芬凝胶贴膏等药物。
4、骨盆松弛
分娩过程中耻骨联合分离超过10毫米时,可能引发骶髂关节错位导致牵涉性腰痛。典型表现为翻身时骨盆弹响,行走时跛行。建议使用骨盆矫正带固定,配合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
5、缺钙
哺乳期每日钙需求达1200毫克,钙摄入不足可能引起骨质疏松性疼痛。症状多表现为夜间小腿抽筋伴腰部隐痛。可补充碳酸钙D3片,同时增加奶制品、豆腐等高钙食物摄入。
产后腰疼恢复期间应保持每日30分钟散步,避免久坐久站。睡眠时侧卧屈膝姿势能减轻腰椎压力,哺乳时需用枕头支撑背部。如疼痛持续超过2个月或伴随下肢麻木,需及时就诊排除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日常可进行猫式伸展、仰卧抬臀等康复训练,注意循序渐进避免运动损伤。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