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小症怎么治疗
矮小症可通过生长激素替代治疗、营养干预、病因治疗、心理疏导、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矮小症通常由生长激素缺乏、遗传因素、慢性疾病、内分泌异常、骨骼发育障碍等原因引起。

1、生长激素替代治疗
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液是治疗生长激素缺乏性矮小症的主要药物,需严格遵医嘱皮下注射。治疗前需完善垂体MRI、生长激素激发试验等检查,治疗期间定期监测血糖、甲状腺功能及骨龄变化。长效生长激素注射液可减少注射频率,但需警惕局部脂肪萎缩等不良反应。
2、营养干预
保证每日蛋白质摄入量达到每公斤体重1.5-2克,优先选择牛奶、鸡蛋、鱼肉等优质蛋白。补充维生素D滴剂促进钙吸收,锌元素缺乏者可服用葡萄糖酸锌口服溶液。制定个性化膳食方案,纠正挑食偏食习惯,避免高糖高脂饮食影响生长激素分泌。
3、病因治疗
甲状腺功能减退需使用左甲状腺素钠片,特纳综合征患者可联用雌激素片。慢性肾病导致的生长障碍需控制原发病,先天性软骨发育不全可尝试C型利钠肽类似物注射剂。所有病因治疗均需在专科医师指导下进行。
4、心理疏导
建立定期心理评估机制,使用儿童抑郁量表筛查情绪问题。开展团体心理辅导课程,帮助患儿建立正确自我认知。家长应避免过度强调身高问题,通过培养兴趣爱好增强患儿自信心,必要时可短期使用盐酸舍曲林片改善焦虑症状。
5、手术治疗
肢体延长术适用于严重骨骼畸形患者,需在骨骨骺闭合前进行多阶段截骨矫形。术前需全面评估心肺功能,术后配合康复训练防止关节僵硬。生长板刺激术尚处临床试验阶段,不推荐常规开展。所有手术方案需经多学科会诊讨论决定。
建议每日保证9小时睡眠,夜间生长激素分泌高峰时段避免光源刺激。每周进行3-5次纵向运动如跳绳、篮球,每次持续30分钟以上。建立生长曲线图每3个月监测身高增速,治疗期间每半年复查骨龄。避免盲目使用所谓增高保健品,所有治疗需在儿童内分泌科医师指导下规范进行。家长应营造轻松家庭氛围,关注患儿心理健康胜过身高数值变化。
相关推荐
02:38
02:56
02:44
02:17
02: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