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酒精性肝衰竭
酒精性肝衰竭是指长期过量饮酒导致肝脏功能严重受损,无法维持正常代谢和解毒功能的终末期肝病。酒精性肝衰竭主要由酒精性肝炎发展而来,表现为黄疸、腹水、肝性脑病等症状,病情进展迅速且预后较差。
1. 发病机制
长期大量饮酒会导致肝细胞脂肪变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乙醇代谢产生的乙醛可直接损伤肝细胞线粒体,激活星状细胞促进胶原沉积,最终引发肝小叶结构破坏。当肝细胞再生能力无法代偿损伤时,便会出现肝功能失代偿。
2. 临床表现
典型症状包括进行性加重的黄疸伴皮肤瘙痒,凝血功能障碍表现为瘀斑或消化道出血,门脉高压导致腹水和食管静脉曲张。肝性脑病可出现意识模糊、扑翼样震颤,严重者发生肝昏迷。实验室检查可见转氨酶升高、胆红素增高、白蛋白降低等。
3. 诊断标准
需结合饮酒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每日饮酒量超过40克乙醇持续5年以上是重要危险因素。影像学检查可见肝脏体积缩小、表面结节状改变。肝活检能明确肝纤维化程度,但凝血功能障碍时需谨慎操作。
4. 并发症
常见肝肾综合征表现为少尿和血肌酐升高,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可出现发热和腹痛,肝肺综合征导致低氧血症。这些并发症会加速病情恶化,其中肝肾综合征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5. 治疗原则
绝对戒酒是治疗基础,需营养支持纠正负氮平衡。可选用美他多辛片辅助戒酒,注射用促肝细胞生长素促进肝细胞再生。严重病例需考虑肝移植,但要求戒酒6个月以上且无其他器官不可逆损伤。人工肝支持系统可为等待移植者争取时间。
预防酒精性肝衰竭的关键是控制饮酒量,男性每日乙醇摄入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已出现酒精性肝病者应完全戒酒,定期监测肝功能。饮食需保证足够热量和蛋白质,补充B族维生素。出现乏力、食欲减退等早期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避免发展为不可逆的肝衰竭。
相关推荐
01:57
01:45
01:58
03: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