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儿童及青少年双相障碍如何确诊

58235次浏览

儿童及青少年双相障碍的确诊需结合临床症状评估、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及心理量表测评,由精神科医生综合判断。诊断依据主要有情绪发作特征、病程持续时间、社会功能损害程度、排除其他精神疾病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

1、临床访谈

医生会通过结构化访谈评估患者的情绪波动特点,包括躁狂或轻躁狂发作的持续时间、症状严重度及发作频率。典型躁狂表现为持续超过1周的情绪高涨、活动增多、睡眠需求减少,轻躁狂需持续超过4天。抑郁发作需满足持续超过2周的情绪低落或兴趣丧失。访谈需涵盖家族精神病史、生长发育史及应激事件。

2、症状观察

重点观察情感不稳定、易激惹、冲动行为等核心症状。儿童可能表现为周期性攻击行为、过度玩笑或冒险行为,青少年常见学业成绩骤降、物质滥用或自伤行为。需记录症状对社交、学业功能的直接影响,如因情绪失控导致辍学或人际关系破裂。

3、量表评估

常用杨氏躁狂评定量表、儿童抑郁量表辅助量化症状。青少年版情绪障碍问卷可用于筛查,但需注意发育阶段对症状表达的影响。量表结果需与临床观察结合,避免单一依赖评分。重复测评有助于追踪症状演变过程。

4、鉴别诊断

需排除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注意力涣散、破坏性情绪失调障碍的慢性易怒、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内分泌疾病。物质诱发的心境障碍需通过尿检排除。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刻板行为可能被误判为躁狂活动增多。

5、多学科评估

必要时联合儿科医生排除癫痫、脑肿瘤等器质性疾病。心理评估师可检测认知功能损害,社会工作者评估家庭支持系统。脑电图或MRI仅在怀疑神经系统病变时采用,不作为常规诊断依据。

确诊后需制定个体化治疗计划,包括心境稳定剂如碳酸锂缓释片、丙戊酸钠片等药物干预,配合认知行为治疗改善情绪调节能力。家长应记录每日情绪变化日志,定期复诊调整方案。学校需提供适应性教育支持,避免过度压力诱发发作。保持规律作息、限制咖啡因摄入、建立稳定的家庭沟通模式有助于病情稳定。

相关推荐

什么是儿童及青少年双相障碍
儿童及青少年双相障碍是一种以情绪极端波动为特征的精神疾病,主要表现为躁狂发作与抑郁发作交替出现。该疾病可能与遗传因素、脑部化学物质失衡、环境压力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情绪高涨、易怒、睡眠减少、精力过剩或情绪低落、兴趣丧失...
儿童及青少年双相障碍可以治愈吗
儿童及青少年双相障碍通过规范治疗多数可达到临床治愈,但需长期管理防止复发。双相障碍的治疗方式主要有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家庭支持及定期随访。建议尽早就医并严格遵循医嘱。药物治疗是控制症状的核心手段,常用药物包...
儿童及青少年双相障碍的症状
儿童及青少年双相障碍的症状主要有情绪波动异常、活动量显著变化、睡眠紊乱、注意力缺陷及危险行为增加。该疾病属于严重精神障碍,需及时就医干预。1、情绪波动异常患儿可能突然出现持续数天的极度兴奋或易怒,表现为过度自信、语速加快...
儿童及青少年双相障碍的病因
儿童及青少年双相障碍的病因主要有遗传因素、神经生物学异常、心理社会因素、环境刺激以及内分泌紊乱等。该疾病表现为情绪极端波动,可能伴随躁狂或抑郁发作,需及时就医干预。1、遗传因素家族史是儿童及青少年双相障碍的重要风险因素。...
躁狂抑郁症和双向情感障碍区别
躁狂抑郁症简称为躁郁症,又称为双相情感障碍。是指患者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情感障碍(心境障碍)。两者是对同一疾病的不同别称。它可能在任何年龄段发生,最常见的发病期在青春期后期。双相情感障碍其临床表现主要为以下三种形式:躁狂发作:以心境高涨为主,与其处境不相称,可以从高兴愉快到欣喜若狂,某些病例仅以易激惹为主。抑郁发作:以心境低落为主,与其处境不相称,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甚至发生木僵。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性症状。混合发作:躁狂症状和抑郁症状可在一次发作中同时出现,通常出现在在躁狂与抑郁快速转相时,一般持续时间较短,多数较快转入躁狂相或抑郁相。在目前疾病发作中,两类症状在大部分时间都很突出,也应归为混合性发作。
语音时长 01:41

2020-04-21

61121次收听

情绪狂躁症吃什么药
情绪狂躁症属于情感障碍疾病,需要服用稳定情绪的药物和抗精神药物,比如卡马西平、丙戊酸钠、丙戊酸盐、锂盐等,还有奥氮平、利培酮、喹诺酮等。必要的时候可小剂量使用抗抑郁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