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糖尿病如何自查

50667次浏览

糖尿病可通过观察典型症状、血糖监测、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尿糖检测、风险评估问卷等方式自查。糖尿病可能与遗传、肥胖胰岛素抵抗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多饮、多尿、体重下降等症状。

1、观察典型症状

糖尿病患者早期可能出现多饮、多尿、多食伴体重下降的三多一少症状。部分患者会感到乏力、皮肤瘙痒或伤口愈合缓慢。这些症状与血糖升高导致渗透性利尿、能量代谢异常有关。若持续出现此类表现,建议使用血糖仪初步筛查。

2、血糖监测

空腹血糖超过7.0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超过11.1mmol/L需警惕糖尿病。家用血糖仪可进行指尖采血检测,操作时需清洁双手、更换采血针,避免挤压手指影响结果。随机血糖检测若多次超过11.1mmol/L也具有提示意义。

3、糖化血红蛋白检测

糖化血红蛋白反映近3个月平均血糖水平,检测值超过6.5%可作为诊断参考。该指标不受短期饮食或运动影响,但贫血患者可能出现假性升高或降低。建议每年体检时增加此项检查,尤其是有家族史或肥胖人群。

4、尿糖检测

当血糖超过肾糖阈时可能出现尿糖阳性,可使用尿糖试纸进行初筛。但尿糖受饮水量的影响较大,且部分肾病患者可能出现血糖正常但尿糖阳性的肾性糖尿。该方法适合作为辅助筛查手段,不能替代血糖检测。

5、风险评估问卷

采用糖尿病风险评分表可评估患病概率,包含年龄、BMI、腰围、运动习惯等项目。线上平台或社区医院常提供此类问卷,高分值者需进一步医学检查。妊娠期女性还应关注妊娠糖尿病筛查结果。

自查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确诊,医生可能通过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等专业检查明确诊断。日常需保持低糖低脂饮食,适量进行有氧运动,避免长期精神紧张。定期监测血糖并记录数据,有助于早期发现血糖波动。糖尿病患者应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调整降糖方案。

相关推荐

糖尿病的食疗
糖尿病患者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辅助控制血糖,日常可适量食用燕麦、苦瓜、魔芋、深海鱼、菠菜等食物,也可遵医嘱使用阿卡波糖片、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格列美脲片、胰岛素注射液、西格列汀片等药物。建议定期监测血糖,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体化饮食方案。
损伤胰腺可治疗糖尿病
损伤胰腺无法治疗糖尿病,反而可能导致糖尿病加重或引发其他严重并发症。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障碍导致的慢性代谢性疾病,而胰腺是分泌胰岛素的重要器官。
糖尿病皮肤病变
糖尿病皮肤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皮肤干燥、瘙痒、感染、溃疡等症状。糖尿病皮肤病变可能与血糖控制不佳、神经病变、血管病变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皮肤干燥、瘙痒、感染、溃疡等症状。建议糖尿病患者定期监测血糖,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抓挠,及时就医治疗。
02:35
慢病加上糖尿病可以吃倍长平吗
慢病通常是指慢性病,是长期存在且难以治愈的一类疾病,如高脂血症、高血压等,糖尿病也属于慢性病的一种。若自身患有其他慢性病的情况下还患有2型糖尿病,通常可以吃倍长平考格列汀片来控制血糖,建议遵医嘱服用。倍长平考格列汀片是一种长效DPP-4抑制剂,采用葡萄糖依赖性降糖机制来达到平稳控糖的目的,适用于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该药属于双周口服制剂,在DPP-4抑制剂的基础上引入了三氟甲基,进行了结构改良,增强了药物疗效,将半衰期延长到131.5小时,可保持两周内的DPP-4酶抑制率在80%以上,简化了降糖方案,提高了患者的用药方便性和依从性。此外,对于肾功能不全者及轻度肝功能不全者无需调整用药剂量,药物安全性良好。在用药方案上,若患者未用药时HbA1c≤8%,通常可以遵医嘱单独口服倍长平考格列汀片来控制血糖;若患者的HbA1c>8%,且使用其他降糖药物控制不佳,可以遵医嘱将倍长平考格列汀片与其他降糖药联用,例如盐酸二甲双胍片,可协同增效。若患者同时存在胆固醇增高的情况,也可将倍长平考格列汀片与他汀类药物联用,例如阿托伐他汀钙片,既能控糖又能调脂。生活中,患者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过多摄入高脂肪、高糖、高盐的食物,如肥肉、巧克力等。同时保持心情放松、愉快,适当运动,有助于身体健康。
餐后两小时血糖10.5算正常吗
餐后两小时血糖10.5mmol/L不正常,此时应该是糖耐量受损的状态。一般餐后两小时血糖浓度在7.8mmol/L以内,如果大于7.8mmol/L,小于11.1mmol/L,考虑糖耐量受损;如果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多考虑是糖尿病,需要进一步进行相关检查来明确诊断。餐后血糖浓度变化呈现一定规律性,一般是餐后半小时到一小时,血糖水平逐渐升高,餐后2小时前后达到高峰值,餐后3-4小时血糖浓度逐渐下降恢复到空腹状态的血糖水平。随着血糖的曲线变化,体内胰岛素分泌水平也会出现同步的变化,胰岛素可以起到很好地调节血糖的作用,维持体内血糖水平的稳定。但是如果胰腺的病变或者长期各种不良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等造成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下降,此时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分泌延迟,就会造成餐后血糖浓度持高不降。多次测量餐后2小时的血糖浓度是10.5mmol/L的情况下,建议进一步进行糖耐量试验即OGTT,检查糖化血红蛋白等,监测近期体内血糖代谢的情况。糖耐量下降,需要从饮食结构、生活习惯等方面进行调理,餐后2小时血糖超过7.8mmol/L的情况下,也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一些降血糖药物干预,防止血糖进行性升高影响人体健康。
语音时长 02:10

2021-12-30

85241次收听

糖尿病患者如何控制血糖
糖尿病患者怎么控制血糖,一定要在专业的医生指导下来进行。对于糖尿病的控制血糖来说,实际上目前来说可能是常说的叫做五驾马车。对于血糖控制来说,一定要遵循五个方面:首先就是饮食控制。在饮食控制的基础上,做到运动治疗,饮食和运动这是治疗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才能进行药物的治疗,药物治疗目前来说包括八大类,不同种类的药物之间的联合,帮助患者来控制血糖,这是第三点。第四点,对于糖尿病病人要进行自我监控,所谓的自我监控就是需要患者,监测血糖或者尿糖,自行地监测。根据血糖和尿糖的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帮助患者来控制血糖的水平,调整药物的用量。第五,对于糖尿病知识的患者教育,患者教育是建议患者在正规的医院就诊。在专业的医生指导下,对于糖尿病血糖的控制的认知,和控制血糖的知识的管理,以及相关的一些定期的检测,这些都是对于糖尿病的患者来说,控制血糖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这五驾马车来说是齐头并进的,是同等重要,不能只强调某一方面。因为大家都知道,饮食和运动是治疗的基础。如果不控制饮食,不改变运动的情况,血糖也是不好控制的。
语音时长 02:23

2021-10-15

88539次收听

03:04
血糖14点多会导致什么
血糖十四点多,属于明显的升高的情况,不论是空腹血糖,还是餐后血糖,都够糖尿病诊断的标准,建议大家及时的到医院就诊检查,明确诊断。长期十四点多的血糖,会出现并发症。糖尿病的并发症分两大类,急性的和慢性的,急性并发症包括糖尿病的酮症酸中毒、非酮症性的高渗性昏迷,以及糖尿病的合并感染等。慢性并发症也分两大块,一个是大血管的病变,还有微血管的疾病,这些都是长期高血糖导致的。还有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合并足的感染,足坏疽等情况的发生。
糖尿病的好发人群有哪些
糖尿病好发于40岁以上、过于肥胖、精神压力过大等人群,饮食不规律也易患糖尿病。
糖尿病怎么得的
糖尿病的患病因素有很多,如遗传、环境、不良生活习惯、免疫因素、胰岛素功能衰竭、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障碍。一、遗传因素:比如患者有家族史,患糖尿病的几率很高。二、环境因素:包括环境污染、压力大、心情不愉快、失眠等,导致糖尿病。三、暴饮暴食、运动少:平时吃得多,喝得多,运动少,体内热量积聚不能够消耗,患糖尿病的几率大大增加。四、免疫因素:比如免疫系统疾病以及胰腺问题,导致胰岛功能受损,出现血糖增高。五、胰岛功能衰竭:1型糖尿病,不同情况,选择不同治疗办法,1型糖尿病必须胰岛素治疗,不能口服降血糖药物。六、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障碍:2型糖尿病,控制饮食,增加运动的前提下,可以口服药物以及胰岛素治疗,最好根据糖尿病具体情况以及并发症情况,在医生指导下专业治疗。
语音时长 01:38

2020-02-13

57081次收听

02:37
糖尿病检查哪些项目
糖尿病诊断更多是依赖于血糖,包括点血糖和一个时段的血糖。点血糖包括空腹血糖或随机血糖。一个时段的血糖,是指应用糖化血红蛋白。目前诊断糖尿病多是用空腹和随机血糖。如果病人的空腹血糖,三次以上大于七毫摩尔每升,餐后两个小时血糖或者随机血糖大于等于十一点一毫摩每升以上,就考虑这个病人是糖尿病。如果这个人的血糖正好在测量血糖的临界范围,就需要进行OGTT检查,又称为糖耐量实验。但是要注意一点,无论是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甚至是OGTT,诊断时要倾向于患者有三多一少的症状,才能够确诊糖尿病。
02:49
中医怎么治疗糖尿病
中医学认为糖尿病主要跟禀赋异常,情绪失调,环境和体质因素有关系,病因很多,辨证也很复杂。糖尿病不仅要控糖,治疗并发症也非常重要,要提早预防和干预糖尿病的并发症。中药可以降低糖尿病糖耐量异常的患者转化成糖尿病的风险。在糖尿病阶段,尤其2型糖尿病的早期,中药可以独立降糖,对已经用口服降糖西药的患者,中药可以帮助改善临床症状,并减轻这些口服降糖药的剂量。在并发症阶段,可以改善早期糖尿病眼底病变,降低糖尿病肾病的蛋白尿,改善胃轻瘫,延缓疾病的进展。
糖尿病不可以吃什么
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高,所以一些甜的食品,比如点心、糖块、蛋糕,这类口感特别甜的食物,一般不要吃。另外糖尿病人和正常人一样,要吃一些蛋白、脂肪、碳水化合物。这些可以吃的食物,不能随便吃,糖尿病人要有一个量的规定。糖尿病人有糖尿病食谱,比如碳水化合物,就是米面,50%~60%的比例,脂肪不超过30%,蛋白在15%左右。总之糖尿病人饮食上还是要严格管理。
语音时长 01:27

2019-06-11

58409次收听

小孩糖尿病是如何引起的
青少年得糖尿病,最常见的类型是1型糖尿病。患有1型糖尿病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基因突变或者感染病毒。感染某些病毒之后,会破坏胰岛的β细胞,造成β细胞的绝对破坏,胰岛素绝对缺乏,从而引起1型糖尿病,使患者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原因。在现在的生活方式中,特别是独生子女的一代,很多家长非常溺爱子女,给他吃的特别好,但是他的活动特别少,这也造成了小孩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增加。这是比较少见的情况,但是也有逐步增加的趋势。这些小孩因为他们长期吃高热量的食物,而且每天打游戏,在家里宅着,没有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造成肥胖超重,这样就会增加青少年2型糖尿病发生的风险。
语音时长 01:29

2019-05-30

56888次收听

01:46
糖尿病的危害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以并发症为主要危害的进展性疾病。因此,糖尿病的主要危害在于并发症。糖尿病最常见的三种并发症是微血管并发症、大血管并发症和神经并发症。微血管并发症,会导致糖尿病眼底病变,造成视物模糊、失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以及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初期会出现蛋白尿,之后肾功能逐步下降,最终会导致尿毒症。大血管并发症,包括糖尿病的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脑血管疾病,会导致心梗、脑梗。神经并发症主要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会引起患者四肢感觉的异常、糖尿病足,危害巨大。
糖尿病早期症状有哪些
在日常生活中,糖尿病的患者有很多。大家要注意平时的身体状态,若是出现多尿、多食以及体重下降等症状,就要当心是糖尿病的症状,在生活中,糖尿病患者应严格的控制食盐和糖分的摄入,控制好饮食是治疗糖尿病的首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