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一年四季脚凉怎么办

53509次浏览

如果一年四季总是感到脚部发凉,需要进行适当的调理,按摩、食疗以及艾灸都是不错的方法。如果经常性的感觉到脚部发凉不仅与肾阳虚有关,如果心血管循环不畅,血糖低或者是低血压,都会致使脚部发凉严重。除了这些疾病之外,压力过大也被认为是其常见的诱因。

在生活中有这样一类人,不管是冬天还是夏季,一年四季都会感觉到脚部发凉,即便是相应的保暖措施做得很好,脚部一点温度也没有。其实脚部发凉对于人体健康影响非常大,所以需要适当的进行调理,以免病症越发严重,诱发其他疾病发生。那么,一年四季脚凉怎么回事?
  一、一年四季脚凉怎么办
  1.按摩
  如果脚部发凉,可以通过按摩缓解,人体有很多学问,只要找准学位点听取医生的安排进行按摩,效果会比较好。如果脚部发凉,可以按摩涌泉穴、足三里、命门穴,大椎穴或者是神阙穴等,除了按摩之外,还可以结合其他的方法改善效果会更好。
  2.食疗
  除了按摩之外也可以选择食疗,食疗的效果也非常明显。每天清早起床之后,不妨喝一杯生姜茶暖身,长期坚持饮用,也能够起到缓解脚部发凉的情况。
  3.艾灸
  除了上述两种方法之外,艾灸也是不错的选择,通过对于全身各个穴位进行艾灸,能够起到扶正祛邪,通络活血等相关的功效,对于脚部发凉能够起到改善的作用。虽然艾灸比较简单,但是也是需要慎重,艾灸也要讲究一定的技巧,所以在艾灸时最好是到中医馆艾灸,防止因为艾灸损伤到局部皮肤在艾灸之后要注意做好身体保暖,多喝一些温开水,加速身体排毒。
  二、一年四季脚凉的主要原因
  1.肾阳虚
  脚部冰凉最为常见的诱因之一是肾阳虚患者,即便是在外界温度正常的情况下也会感到浑身发冷,尤其是脚部发凉最为严重。
  2.心血管循环不畅
  一年四季总是出现脚凉,也可能和心脏血管有一定的关系,因为血液的主要源头是由心脏发出,再携带一定的氧气到全身各个部位。如果心血管系统功能出现障碍,会影响到血液运输以及输送,造成脚部发凉。
  3.其它疾病
  除了上述主要原因之外,如果血糖较低或者是患有低血压,亦或者是精神压力过大,都会致使脚部发凉。

相关推荐

六味地黄丸怎么样
六味地黄丸是一种中成药,主要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等症状。
逍遥丸的作用
消癌平注射剂不属于化疗药物,而是具有抗肿瘤作用的中药注射剂。消癌平注射剂主要成分为乌骨藤提取物,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凋亡等方式发挥作用,临床常用于辅助治疗肺癌、胃癌、肝癌等恶性肿瘤。
云南白药胶囊的作用
云南白药胶囊具有止血、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抗炎等作用,主要用于跌打损伤、创伤出血、软组织挫伤、瘀血肿痛等症状。
02:16
男人补肾壮阳最好的方法是什么
男人补肾壮阳,需要根据个人情况进行调理,不能一概而论。正常男性为提高生活质量可通过食物进行补充,如优质蛋白、坚果类、海产品等,都具有辅助补肾壮阳的作用;肾阳虚导致患者出现腰膝酸软、性欲减退、遗精、早泄、阳痿等症状,提倡多种疗法综合应用,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含有熟地黄、山药、菟丝子、鹿角胶等中药材的中成药进行调整。肾精亏虚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含有枸杞子、菟丝子、覆盆子、五味子、盐车前子的五子衍宗丸。
成人应该如何增强免疫力
对于成人,良好的免疫状态能够抵御疾病,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对任何人来讲都是很重要的。但是如何去提高免疫力,有以下几点可以考虑。第一点,注意规律的作息,保证足够睡眠。目前来讲,人的生活和工作压力比较大,熬夜现象比较普遍,所以,睡眠不足、不规律的作息,都会削弱人体的免疫能力。第二点,注意营养均衡、膳食合理,这种情况要保证足够、充足的营养,多进食一些含有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包括蔬菜、水果,少进食油腻、油炸的食品,注意尽量少量或者避免饮酒,避免抽烟。有一些良好的生活习惯,能够提高人体免疫能力。第三点,运动,运动能够提高机体的肌肉和心肺能力,能够同时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也就是提高机体整体的免疫状态。运动,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状态,循序渐进,比如跑步、游泳、挥拍类的各种运动,都是提高身体机能、提高免疫力的一些运动方式。根据身体状况,合理安排锻炼的时间、锻炼的强度,能够逐步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第四点,有些人是有些疾病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力,比如长期的慢性炎症可能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力,这种情况下去除这些相关的因素,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
语音时长 02:24

2021-10-15

91726次收听

02:16
免疫力低下的表现
免疫力低下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容易生病,由于各种原因使人体的免疫系统不能正常发挥原本的作用,使原本的功能开始下降,甚至不能抵抗病毒细菌,非常容易招致细菌、病毒、真菌等等,外来侵袭物的感染,导致我们这个患病的几率大大增加,尤其是增加了患呼吸道和胃肠道疾病的几率。那么免疫力低下的人,还容易出现劳累精神。甚至出现体质虚弱,影响营养的吸收,导致营养不良。有一些病人还可以会出现这个睡眠的障碍,影响我们整个神经系统。那么,如果儿童长此以往,会导致身体和智力发育不良,成年人则容易诱发重大的疾病。
湿气重表现
一,头部。当湿邪最初侵袭身体的时候,可呈现头昏沉重,身体困重,四肢沉重,浑身不舒服,似乎身上负有重物。此外还会有发热,怕风怕冷,流清涕等。二、关节。如果体内已经侵蚀到关节的时候了,关节也会出现一定的病症。部分气血运行不畅,会有四肢关节的酸痛沉重,关节屈伸不利等表现。三、消化道。湿邪困扰脾脏,危害其正常的运化效果,表现出胸闷腹胀、食欲欠佳、便不成形等。四、小便。小便浑浊。五、舌苔。舌苔厚腻是湿气重的一个典型的表现。
语音时长 01:35

2019-09-04

59302次收听

01:39
湿气重怎么调理
湿气重这时应该在健脾除湿的基础上,再加上行气的药物和芳香化湿的药物,就能够把湿气更好地排出体外。湿气在中医上分为外湿和内湿,外湿是由于生活环境中有很多的潮湿,比如涉水、淋雨,居住的环境比较潮湿等,外湿重的要注意环境的干爽能够有效地防止外湿对人体的侵袭。内湿更多见于脏腑功能减退当中,尤其是脾胃,如果脾化湿的能力减退以后,导致内湿的泛滥,湿气会越攒越多,而脾胃也越来越虚,湿气重时还会出现身肢困倦无力,甚至会影响饮食,以及大便的溏滞不爽,肛门灼热。
01:45
睡觉流口水是怎么回事
睡觉流口水可能跟跟睡姿有关、口腔疾病的问题、常见脑血管疾病等都会引起流口水的症状。一、睡觉流口水跟睡姿有关,有时候不当的睡姿也导致口水流的过多,这时只要调整睡姿,睡觉流口水情况就会缓解。二、睡觉流口水还要注意口腔疾病的问题,包括牙龈炎、龋齿都导致口水分泌增多,这时病人要到医院的口腔科,去明确病因三、脾虚的病人也会出现口水较多情况,这时不要吃生冷刺激东西,不好消化的食物四、常见脑血管疾病也导致口水分泌过多,都属于病理性的症状,因为神经系统的病变而导致口水多。
胃疼怎么处理
胃疼要明确分析病因,对症治疗。胃疼是日常生活中一种非常多见的症状。胃疼出现后,要明确引起胃疼原因,比如天气、饮食、情绪这些因素,要避免这些因素对胃造成刺激,加重胃疼的症状。其次,在临床中一些常见的急、慢性的胃炎或消化性溃疡,以及消化不良等,也会出现胃疼的症状。胃疼的一般不会太严重,如果疼痛很严重时,要加入药物,进行辅助治疗;同时要注意避免生冷饮食,刺激性饮食,以及摄入坚硬食物。胃疼很严重时,除了服用一些奥美拉唑的抑酸药以外,还可以加一些解经止痛的药物,但止疼片对胃疼的缓解只能达到一个治标的作用,不能完全的治愈。胃疼时还要尽快去医院就医,最好做胃镜检查,明确胃疼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再针对病因去治疗。胃疼患者还要注意戒烟、限酒,尤其要避免摄入一些煎烤食物。
语音时长 01:50

2019-07-12

61667次收听

手脚冰凉如何调理
手脚冰凉首先找到形成原因,往往都与血液循环有关。所以,通常需要促进循环,从饮食方面多吃一些甘温食物,甘温食物比如说牛羊肉等都可以来增加一些血液循环,增加一些能量,那么,促进血液循环比较充分,所以这是一个方面。第二个从药物方面,甘温的药物尤其是活血化瘀、甘温活血的这些药物比如当归、黄芪,还有一些活血化瘀药物,它都是具有改善手足冰凉的作用。除此以外,我们要讲因为手足冰凉通常属于阳气虚或者气血循环不畅,我们要加强运动;另外做一些局部按摩,比如说艾灸、针灸或者是局部温疗,或者是特别是灸法,对手足冰凉也是非常有好处的。
语音时长 01:09

2019-06-27

54957次收听

嘴唇发紫的原因
嘴唇发紫是与循环有密切相关,首先要考虑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或者肺部循环不好。所以,比如说有肺、有胸闷、心慌,这个我们就要考虑心血管疾病引起的。当然除了疾病因素以外,还有情绪也会引起口唇发紫,情绪经常容易生气、胸闷或者易怒或者休息不好、情绪暴躁,这些都可以引起口唇发紫。另外还有就是除了疾病因素以外,我们更多要考虑还有环境因素,比如说天气暗淡、环境阴暗的地方或者光线不好的地方也会出现嘴唇发紫,这个时候我们要鉴别。总体上来讲,嘴唇发紫与循环消化密切相关。
语音时长 01:05

2019-06-27

61412次收听

通草的副作用
通草具有利尿作用,并能明显增加尿钾排泄量,促进乳汁分泌。通草多糖具有调节免疫和抗氧化的功能,通常用于母乳缺乏。但是,如果长时间食用,有些女性可能会引起某些副作用,因为通草是利尿剂,对肾脏有长期损害,如果需要进食,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桂皮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桂皮的功效作用一般有促进血液循环、抑制细菌和真菌、缓解消化不良、降低血糖、抗炎和抗氧化等。
03:23
什么是寒性体质
寒性体质人群主要表现为怕冷或体冷,往往会伴有肌肉关节的疼痛、胃肠道的问题等。寒性体质的女性会有月经疼痛或者生育方面的问题,寒性体质的老年人会伴有关节问题。所以,寒性体质人群应注意保暖,避免寒邪入体,及时进行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