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怎么办好

缺铁性贫血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铁剂、治疗原发病、改善吸收障碍、定期复查等方式治疗。缺铁性贫血通常由铁摄入不足、铁丢失过多、铁吸收障碍、铁需求增加、慢性疾病等原因引起。
缺铁性贫血患者可适量增加富含铁元素的食物摄入,如动物肝脏、瘦肉、蛋黄等。动物性食物中的血红素铁吸收率较高,有助于改善缺铁状态。同时搭配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水果,如橙子、猕猴桃、西蓝花等,维生素C能促进非血红素铁的吸收。避免与浓茶、咖啡同食,其中的多酚类物质会抑制铁吸收。
在医生指导下可服用琥珀酸亚铁片、多糖铁复合物胶囊、右旋糖酐铁口服溶液等铁剂。铁剂治疗需持续至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继续补充储存铁,通常需要3-6个月。口服铁剂可能出现恶心、便秘等胃肠反应,建议餐后服用。严重胃肠反应者可改用静脉补铁,如蔗糖铁注射液。
对于月经过多引起的缺铁性贫血,需排查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等妇科疾病,必要时进行宫腔镜手术。消化道出血患者需完善胃肠镜检查,明确溃疡、肿瘤等病因后针对性治疗。慢性肾病患者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原发病控制后贫血才能根本改善。
胃大部切除术后、萎缩性胃炎患者因胃酸分泌减少影响铁吸收,可补充维生素C或稀盐酸合剂增强铁剂吸收。乳糜泻患者需严格无麸质饮食,修复小肠黏膜后铁吸收功能才能恢复。长期抑酸药物使用者应评估用药必要性,必要时调整药物方案。
治疗期间每1-2个月复查血常规,观察血红蛋白上升趋势。铁蛋白达到50μg/L以上才算铁储备充足。治愈后仍需每6-12个月随访,防范复发。孕妇、青少年等高风险人群建议每年筛查血红蛋白。出现乏力、头晕等症状加重时及时就医。
缺铁性贫血患者日常应注意均衡膳食,保证红肉、禽类、鱼类等优质蛋白摄入。烹饪使用铁锅可增加膳食铁含量。避免长期服用影响铁吸收的药物如抗酸剂、四环素等。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增强体质,但避免剧烈运动加重缺氧症状。女性月经量过多者建议记录月经日记,异常出血时尽早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