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乙肝针头扎到怎么办
被乙肝针头扎到后需要立即进行伤口处理并尽快就医评估感染风险。主要处理措施包括挤压排血、流动水冲洗、消毒处理、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及接种乙肝疫苗。乙肝病毒可能通过血液传播,暴露后24小时内采取阻断措施可显著降低感染概率。
1、挤压排血
发生针刺伤后应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伤口周围,促使局部血液排出。挤压时避免直接按压针眼,采用周边环形按压方式,持续操作1-2分钟。此方法可减少进入体内的病毒载量,但需注意挤压力度适中,防止组织损伤加重。
2、流动水冲洗
使用肥皂液和大量流动清水交替冲洗伤口15分钟以上。冲洗时保持水流方向与伤口呈一定角度,确保污染物被有效冲刷。生理盐水或纯净水均可作为冲洗液,禁止使用酒精等刺激性液体直接冲洗开放伤口。
3、消毒处理
冲洗完成后用0.5%碘伏或75%酒精由内向外环形消毒伤口及周围皮肤3遍。如对碘过敏可改用氯己定溶液,消毒范围应超过伤口边缘3厘米。消毒后保持伤口开放,无须包扎以利于持续观察。
4、免疫球蛋白
暴露后24小时内需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200-400IU,该制剂含高效价乙肝表面抗体,能中和游离病毒。对于既往未接种疫苗者应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乙肝疫苗,已完成基础免疫但抗体滴度不足者需加强接种1针。
5、疫苗接种
按照0-1-6月程序完成三针乙肝疫苗接种,采用20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接种后1-2个月检测乙肝表面抗体,若抗体滴度小于10mIU/ml需补种。医务人员等高危人群建议定期监测抗体水平。
暴露后需定期随访检测乙肝两对半和肝功能,分别在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复查。日常生活中避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可能接触血液的物品,伤口愈合前禁止游泳或泡澡。如出现乏力、食欲减退、尿黄等症状应立即就医,进行HBV-DNA检测以明确是否发生感染。建议所有密切接触者筛查乙肝感染标志物,未感染者及时接种疫苗建立免疫屏障。
相关推荐
01:43
01:55
01:53
01:37
02: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