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新生儿血液感染怎么办

发布时间:2020-01-0761148次浏览

新生儿出现血液感染就是所说的败血症,这是一种很严重的疾病,当出现这样的疾病就要及时的治疗,一般的治疗方法就是使用抗生素的治疗,还有一种办法就是及时的对一些败血症引起的并发症进行处理。

新生儿在出生以后,身体的机能还没有发育完善,这个时候就会容易引起感染的疾病的风险,感冒发烧什么的是很常见的一种疾病吗,这类的疾病相对的比较的小,并且在治疗的时候也会相对的比较的简单,但是有的新生儿会出现血液感染,那么新生儿血液感染怎么办?
  新生儿出现血液感染的时候,这样的情况是很严重的,因为治疗的不及时就会引发生命的危险,这是新生儿一种严重的感染类的疾病,所以在患有这样的疾病的时候,首先既要使用抗生素的治疗,依据血细菌培养结果和药物敏感试验,从而选用敏感的抗生素,在出现这样的情况的时候一定及时的治疗,一般的治疗的方法就是输液的治疗,通过输液抗生素来缓解病情,想要好的更加的快,治疗的疗程就一定的要足。
  当新生儿出现血液感染的时候一般还会引起很多的并发症,所以在引起并发症的时候要及时的治疗,要监测血氧和血气,在出现问题得到时候,及时纠正酸中毒和低氧血症,还要及时纠正休克。血液感染还会引起脑水肿,在出现这样的问题放入时候就要积极处理脑水肿这些并发症,清除感染灶,注意保温,这个时候要要供给新生儿足够的热量和液体,纠正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
  新生儿的身体在出生以后,身体是很虚弱的,所以做父母的要小心的护理着,避免新生儿出现各种各样的疾病,就算是新生儿出现了一些比较小的问题,父母雅瑶及时的治疗,并且要引起重视,因为通常的一些大的疾病都是因为一些小的问题引起的,一些小的问题在引不起重视的时候就会引发像败血症这样的问题出现,甚至是更加严重的病情。

相关推荐

血小板平均体积偏高什么意思
血小板的平均体积与血小板的成熟度有密切的关系。成熟的血小板体积偏小,不成熟的血小板体积偏大。血小板平均体积偏高,可能的原因有:第一,血小板破坏增加,但是骨髓造血功能良好,如免疫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由于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骨髓中未成熟的血小板提前从骨髓中释放出来,从而引起血小板平均体积偏高。第二,骨髓抑制造血功能解除以后,骨髓当中未成熟的血小板提前释放出来,血小板平均体积也会偏高,如各种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第三,可能见于一些血液系统疾病,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慢性粒细胞增多症等。第四,人体处于应激状态,如大失血、外伤或者较大手术创伤状态,外周血中可能会见到巨大血小板。第五,造血原料如叶酸、维生素B12缺乏,血小板的体积可能会有轻度偏高。此外,先天性巨大血小板综合征,血小板天生体积偏大;怀孕中晚期,伴有水肿、高血压的人群也可能出现血小板体积偏大。当发现血小板平均体积偏高时,需要结合血常规的其他指标,如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分布宽度、红细胞和白细胞的计数情况等进行分析和判断,不能孤立性的只看血小板平均体积这一个指标。血常规中伴有多个血液学指标异常的情况下,进一步做外周血涂片、骨髓穿刺检查等,结合患者的既往病史、临床表现、家族史等进行综合分析后最终明确病因诊断。
语音时长 01:59

2021-12-30

82752次收听

02:49
血常规wbc正常值
wbc是白细胞英文简写,血常规检查主要是看三种不同功能的血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白细胞的各项指标是否正常。正常情况下,血常规检查中白细胞计数参考范围是(4-10)x10^9/L,白细胞的分类非常多,血常规中主要检查五类白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的百分比参考值是50%-70%,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参考值是20%-40%,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参考值是1%-5%;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参考值<1%,单核细胞的百分比参考值是3%-8%。不同类型的白细胞出现异常时,代表的疾病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明显偏高时多见于细菌造成的急性感染,淋巴细胞明显升高时多见于各种病毒感染性疾病,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和机体过敏反应、寄生虫感染等有密切的关系。嗜碱性粒细胞的异常临床上比较少见一些。白细胞计数异常升高都要引起高度重视,需要去医院血液科进一步做检查,排除血液系统的肿瘤性疾病。总的白细胞计数如果减少,有可能是由于脾功能亢进造成的,也可能是造血功能障碍、骨髓受到抑制后引起的,此外疟疾、伤寒、严重的病毒感染、艾滋病患者,也会伴有白细胞的损坏,此时血常规检查看白细胞计数是显著下降的。
02:03
红细胞低是怎么回事
临床上红细胞低就是贫血。红细胞减少、血红蛋白减少或者红细胞压积的降低,都是贫血的表现。出现红细胞减小要尽快到血液科就诊,看贫血的程度,通过血液系统的详细的检查确定原因。红细胞低的原因有:一,最多见的缺铁性贫血,表现为红细胞、血红蛋白的减少。经过补铁治疗,病人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会迅速的恢复到正常。二,巨幼细胞性贫血,补充叶酸、B12以后,多数可以迅速纠正。三,再生障碍性贫血、一些血液病、非血液疾病继发的贫血,引起红细胞的减少。
01:39
白细胞高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
白细胞升高是判断细菌或病毒感染的重要实验室标准。感染的时候,无论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都能引起白细胞升高。所以还要再看白细胞升高是以哪类细胞升高为主,白细胞里面包括了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细胞、嗜碱细胞、单核细胞等细胞。细菌感染最常见的是中性粒细胞升高,所以看到血常规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的比值和绝对值升高,有相应的感染灶表现如发热等,从临床上可以预估是细菌感染。病毒感染虽可造成白细胞升高,但升高的常是淋巴细胞或单核细胞。需结合病人的临床症状来确定病人是什么感染。
03:00
超敏C反应蛋白大于5怎么回事
超敏C反应蛋白反映着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的炎症反应,正常范围是C反蛋白是小于1mg/L,如果大于5mg/L,就证明炎症反应存在。当C反蛋白大于10mg/L,甚至大于100mg/L时说明炎症反应非常强烈。细菌感染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的炎症反应,各个器官的细菌感染都可以引起C反应蛋白升高。这时可以给与抗细菌的抗生素的治疗来改善。除了细菌感染以外,像病毒、病原虫还有真菌,有的时候也是会可以引起C反应蛋白增高。C反应蛋白并不是细菌感染的特异性的指标,只是能作为一个炎症反应的指标。
02:59
微量白蛋白偏高是什么原因
微量白蛋白实际上是尿液里边经常检测的内容,主要是反映白蛋白的肾小球功能的指标,血液里边是存在着白蛋白的,是血液当中正常存在的一种蛋白质,反映着营养功能。在做检查的时候,首先检测的是尿常规,看尿蛋白是不是存在异常。一般认为微量白蛋白达到150mg/dl时候,就是达到蛋白尿的异常指标,但是诊断蛋白尿还是要到500mg/dl的程度。如果存在蛋白尿,就要考虑引起肾脏功能异常的原因。如果检测出病人尿里总蛋白增多,微量白蛋白增多,但并不匹配,还要考虑是否存在轻链尿的问题。
嗜碱细胞百分比高怎么回事
引起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偏高的因素比较多,首先,一些血液系统的疾病,比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以及骨髓纤维化等,都会引起外周血液中嗜碱性粒细胞升高。其次,某些过敏性疾病,也会引起血常规检查结果出现嗜碱性粒细胞升高,比如过敏性肠炎、食物过敏、药物过敏,以及一些类风湿性疾病等,都会引起嗜碱性粒细胞偏高。如果患有某些恶性肿瘤性疾病,特别是在癌细胞发生转移的时候,也会引起血液中嗜碱性粒细胞升高。所以,血常检查发现嗜碱性粒细胞偏高,还需要结合其他临床症状,综合分析诊断病因,确诊后配合医生对症治疗。
语音时长 01:11

2021-05-20

74360次收听

嗜酸性粒细胞偏低0.2是什么意思
嗜酸性粒细胞偏低0.2,说明做血常规检查,检查结果显示嗜酸性粒细胞比正常值低于0.2。正常情况下,嗜酸性粒细胞稍微有点偏低,只要没有出现临床症状,一般没有太大的临床意义。如果嗜酸性粒细胞出现偏高现象,说明有过敏或者寄生虫感染等疾病引起。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发病史,综合分析诊断,确诊后及时对症治疗。如果是嗜酸性粒细胞稍微有点偏低,需要咨询询问疾病史,比如某些人如果有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或者患有伤寒和副伤寒,以及刚刚做完大手术,或者发生过大面积烧伤等情况,也会引起血液系统应急性出现嗜酸性粒细胞偏低。
语音时长 01:13

2021-05-20

75592次收听

嗜酸细胞偏高怎么治疗
嗜酸性细胞偏高具体如何治疗,需要根据引起嗜酸性细胞升高的具体病因而定。如果只是稍微有点偏高,但是人体没有出现明显身体不适的临床症状。一般没有太大临床意义,也不需要特殊治疗。如果是某些疾病引起,比如感染性疾病或者寄生虫病,以及一些血液系统疾病等,都会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升高。需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原发性疾病,原发性疾病治愈后,嗜酸性粒细胞也会恢复正常值范围。嗜酸性粒细胞稍微有点偏高,一般对身体健康影响不大。但是,如果升高非常明显,就可能是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病情非常严重,需要尽早治疗。
语音时长 01:09

2021-05-20

98733次收听

白细胞偏高是什么意思
白细胞偏高是指血液中的白细胞计数高于正常范围。白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一类细胞,主要负责抵抗感染和炎症。白细胞计数升高可能是身体对感染、炎症、应激或其他疾病状态的一种反应。
血液化验单怎么看
通过观察血常规中的参数,例如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及白细胞的各种分类,可初步判断机体是否处于正常状态,进而判断人体健康状况。血色素是判断贫血的指标,根据血色素的数量将贫血分为轻度、中度、低度、极低度。
总蛋白偏高是怎么回事
患者的总蛋白偏高出现偏高的现象,可能是过量饮酒、细菌感染、慢性肝病、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障碍、白血病等原因引起的,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就诊,明确诊断后遵医嘱进行针对性处理。
血常规主要检查什么病
血常规主要检查贫血、白细胞异常、血小板异常、炎症和感染、肾脏疾病等,建议前往整个医院进行该检查。具体分析如下:
血小板疾病是怎么回事
血小板疾病分为血小板减少和增多两类疾病。人体血液系统有三个最主要的组成成分,即红血球、血小板和白血球。血小板在人体里最主要的是凝血的作用,身体任何地方出现了破损,血小板会把伤口堵上,不至于流血过多,所以血小板是人体非常重要的生命的保护屏障。
语音时长 01:02

2018-09-30

63620次收听

我们平时生活中,如何呵护辛勤的血液系统
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我们的造血系统非常完善,有各种机制保护自身不受伤害,并且为全身各器官提供保障。但我们也应该了解血液系统的一些特点,在生活中自我调理,远离血液系统疾病。下面多方面的介绍一下血液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