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语音答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血清肌酸激酶偏高是什么原因

发布时间:2021-12-3068144次收听

语音内容:

血清肌酸激酶也叫肌酸磷酸激酶,英文缩写CK,能可逆地催化肌酸和三磷酸腺苷生成磷酸肌酸和二磷酸腺苷的反应,对于人体组织能量供应非常重要,广泛存在于骨骼肌、心肌和脑组织。

血清肌酸激酶偏高的情况下,还应该看升高的幅度,如果肌酸激酶轻度升高,应该没有什么大碍,可能是一种代偿性反应引起的,如有些人长时间走路、剧烈运动后进行的检查,可能会有肌酸激酶轻度升高,另外病毒性感冒、肌肉酸痛的情况,使用一些药物治疗过程中,如氯贝丁酯,都有可能造成肌酸激酶的轻度偏高。经过休息后,停用相关药物一个月以后再次复查,肌酸激酶基本上也会恢复正常水平,这种情况多不用过于担心。

如果血清肌酸激酶显著升高,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骨骼肌损伤造成的,因为肌酸激酶广泛分布在骨骼肌中,横纹肌综合征、骨折后,都有可能造成肌酸激酶明显偏高的情况。第二,心肌损害性疾病,如急性心肌炎、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肌病。如果肌酸激酶敏明显升高,同时肌酸激酶的同工酶也明显高,考虑心肌方面的损伤,特别是病毒感染后没有积极抗病毒治疗,容易引起急性心肌炎;此外就是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等,CK升高是这些疾病诊断的重要的依据。第三,严重的炎症感染、肿瘤相关病变、甲状腺功能减退等情况下,也有可能出现酶谱的变化,此时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也可能会出现偏高的情况。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相关推荐

血液五项检查哪些
血液五项检查医学上的全称叫血液检查五分类,血液检查五分类就是常说的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里面主要包括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定量、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在白细胞计数的同时,还需要通过检测手段,对白细胞的组成进行分类。白细胞主要可以分为五类常见细胞,就是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细胞、嗜碱细胞和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的升高常见于一些感染性的疾病。而淋巴细胞比值的升高,往往常见一些病毒感染所导致的。嗜酸细胞在人体患有一些免疫系统疾病、过敏、寄生虫等等的时候常见升高。嗜碱细胞的升高比较少见,一些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病人,或者骨髓增殖性疾病的病人,可以看到嗜碱细胞的比例很明显的升高。单核细胞比例的变化,一些血液系统疾病,比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可以看到显著的升高。
语音时长 01:01

2021-12-30

77179次收听

平均RBC体积偏低是怎么回事
RBC在医学上是红细胞的缩写,所以RBC体积偏低就是红细胞的体积低于正常。血常规中可以看到有一项的结果就是平均红细胞体积,英文缩写是MCV。第一种情况,MCV的降低往往是体内缺铁的间接反应,远在病人出现缺铁性贫血之前,就可以观察到平均红细胞体积的减小。所以出现了MCV,也就是平均红细胞体积减小以后,建议到医院血液科进行铁代谢的相关检查,如果证实是缺铁或者已经出现了缺铁导致的贫血情况,就应该补铁进行治疗。第二种情况,引起平均红细胞体积偏低的原因还有例如地中海贫血,可以导致平均红细胞体积减小。地中海贫血是一个先天性的遗传性贫血,铁代谢是正常的,通过铁代谢的检查,通过地中海贫血基因的筛查,可以诊断地中海贫血。第三种情况就是一些炎症性贫血,也就是过去所说的慢性病贫血,有1/3左右的病人可以出现小细胞性的贫血,也就是细胞体积减小,这部分病人往往有一些肝病、肾病等基础疾病。血清铁是减小的,血清铁蛋白是升高的,实际上体内的铁利用障碍所导致的。不同疾病需要根据不同疾病的原因进行辨证的分析,确定病因开始治疗。
语音时长 01:21

2021-12-30

80958次收听

单核细胞绝对值偏高是什么
单核细胞绝对值偏高,并不针对某一种疾病,以下情况可以出现单核细胞的绝对值偏高。最常见的还是感染,特别是在病毒感染的时候,可以看到单核细胞的比例偏高。一部分病人外周血还会出现形态较正常,略有变异的单核细胞或者是异型的淋巴细胞。除此之外,一部分放化疗的病人,在血象由低点向正常恢复的时候,也往往见到单核细胞比值一过性的偏高,反应骨髓的造血有受到放化疗的抑制,正常恢复的过程中,一个恢复的中间过渡的状态。除此之外,很多的药物、剧烈的运动也能引起单核细胞的比值偏高。一些血液系统疾病,比如急性白血病或者慢性白血病,也能引起单核细胞比值的升高。这部分升高单核细胞,往往是病理性的单核细胞,所以建议大家发现单核细胞长期的升高,进行性升高,最好还是到医院血液科就诊。
语音时长 00:53

2021-12-30

81065次收听

血红蛋白减少该怎么办
血红蛋白减少,说明身体存在着贫血的情况,需要进行各项检查明确贫血的原因,了解贫血的严重程度,然后制定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第一,贫血是因为红细胞生成减少造成的,如再生障性贫血、急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等,需要骨髓穿刺明确诊断,常规的是进行化学药物治疗,有条件的可以考虑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治疗。第二,造血原料缺乏引起的贫血,如缺铁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都会引起红细胞生成减少,导致血红蛋白降低。这种情况下明确贫血类型后可以积极补充造血的原料,例如缺铁性贫血补铁治疗,例如可以服用复方三维亚铁口服溶液、二维亚铁颗粒等,同时补充维生素C,有利于铁离子的吸收和利用。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可以补充叶酸、铁剂、维生素B12等进行治疗。第三,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等,这些贫血和基因突变有关系,没有很好的治疗办法,但是可以通过成分输血、补充造血原料等办法减轻贫血的症状,让血红蛋白尽量提高一些,满足身体的需求。第四,各种出血性疾病造成的出现,如痔疮出血,消化道溃疡、肿瘤出血、女性月结经过多等,此时也会引起血红蛋白减少。这种情况查明出血的原因,针对原发病进行积极治疗,同时可以补充铁剂、叶酸等进行对症纠正。第五,肾性贫血,这种情况和肾功能衰竭有一定关系,此时肾脏合成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可以外源性补充促红细胞生成素,也可以同时补充叶酸、铁剂等,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应该积极治疗肾衰竭的原发病。
语音时长 02:14

2021-12-30

48988次收听

白细胞高中性粒细胞低淋巴细胞高是什么原因
白细胞是外周血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血细胞,在血常规检查中,白细胞主要包括五大类,分别是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白细胞对于病原菌的防御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体现人体免疫力的指标。如果白细胞和淋巴细胞明显升高,而中性粒细胞偏低,最常见于的就是病毒性感染或者病毒感染同时合并有细菌感染的情况,如单纯疱疹病毒感染、腺病毒或者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等,引起呼吸系统的急性炎症。病毒感染的情况下,血常规检查淋巴细胞百分比是明显升高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会有所下降。此时导致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低的疾病,还可以见于伤寒、副伤寒、麻疹等传染性疾病。血常规检查结果中,各种白细胞的比例或者计数的变化,只是提示有感染的情况,但是具体感染的位置和感染类型,还需结合患者的症状、其他检查结果等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病毒性感染一般采取对症治疗措施,必要情况下使用抗病毒的药物,如阿昔洛韦、利巴韦林或者干扰素等,不过这些抗病毒药物一定要慎重使用,婴幼儿和孕妇禁忌使用;不严重的病毒感染,特别是流行性感冒期间,可以使用一些具有清热解毒、抗病毒效果的中成药制剂治疗,同时药物对症治疗就好。经过有效治疗2周左右,停药一周后可以复查血常规,此时白细胞、中性粒白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指标应该能恢复正常。
语音时长 01:58

2021-12-30

79115次收听

02:57
中性粒细胞数目偏低是怎么回事
中性粒细胞低于4.0×10^9/L就是偏低的情况,如果中性粒细胞计数低于2.0×10^9/L被定义为粒细胞减少症。临床上导致中性粒细胞数目偏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病毒感染,此时血常规检查结果中会有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升高,合并中性粒细胞下降,患者往往也存在发热、咽痛、头痛、流鼻涕等流感症状。经过抗病毒治疗一周左右,再次复查血常规时中性粒细胞数量会恢复到正常。第二,中性粒细胞计数持续下降,可能是慢性病毒感染,需要做慢性病毒排查,另一种可能是长期服用某些药物造成的,服用一些药物可能影响骨髓造血功能,或者干扰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的功能等。如丙硫氧嘧啶或者他巴唑,在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过程中,长期服用可能会导致中性粒细胞数量下降;另外一些抗血小板的药物,如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等,也可能造成中性粒细胞的减少。第三,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对造血系统的影响,此时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多发生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早期。一些风湿免疫性疾病,如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抗心磷脂综合征等患者,伴有中性粒细胞的轻度下降。第四,血液系统的病变,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低增生性白血病,都可能伴有中性粒细胞减少甚至粒细胞缺乏,需要进一步进行骨髓穿刺来明确原发病。
02:53
平均血红蛋白量偏低是什么意思
平均血红蛋白量是指外周血中每个红细胞平均含有的血红蛋白量,正常范围是27-34PG,低于27PG是平均血红蛋白量偏低。在临床上平均血红蛋白量偏低,最常见的病因是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常见的贫血类型包括缺铁性贫血,其次是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等。缺铁性贫血时,由于缺乏造血的原料,身体不能正常的合成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的总含量就会减少,伴有红细胞的体积变小,平均血红蛋白量也会出现明显减少的情况,呈现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患者积极补铁、维生素C的治疗,红星充分利用铁元素合成血红蛋白,3-6个月后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一般会明显的升高。铁粒幼细胞性贫血是一组铁利用障碍性疾病,检查时候发现骨髓中出现大量环状铁粒幼红细胞,红细胞无效生成,组织铁储量过多,外周血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情况,这种贫血患者的平均血红蛋白量也是偏低的。铁粒幼细胞性贫血没有很好的治疗办法,主要是大剂量使用维生素B6,使用雄性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进行综合治疗。病情严重的患者可以考虑输注红细胞或全血进行纠正。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是珠蛋白基因缺陷造成珠蛋白链合成缺如或不足,从而造成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状态,属于遗传性疾病,难以进行彻底治愈。
03:09
白细胞低是什么病
白细胞减少,要区分是中性粒细胞减少,还是淋巴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分为急性病程和慢性病程,在急性病程里,最多见的应该是病毒感染引起的,当然粒细胞减少也可以是由于药物引起的。慢性粒细胞减少,包括慢性的病毒感染,还有造血系统本身的疾病,以及免疫系统疾病,是免疫系统疾病,可以以中性粒细胞减少为首发症状。持续粒细胞减少,特别是粒细胞低于1.0×10^9/L的时候,要高度警惕,造血系统本身的疾病,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急性白血病。淋巴细胞的减少最主要是病毒感染引起的。
02:53
白细胞三个+是什么意思
一般白细胞三个加号主要是尿常规的白细胞表现,反应出尿中的白细胞数量比较多。一般高倍镜下白细胞超过五个,就认为存在尿中的白细胞增多。此时经常会合并尿里的红细胞增多,病人很容易有尿系感染相关症状,比如尿频、尿急、尿痛。病人可以应用静脉的抗生素治疗,如果是比较轻的泌尿系感染,也可通过口服药控制。如果泌尿系感染比较严重,同时又引起发热、腰痛,建议病人采取静脉输液。如果在一周后,整个尿常规都恢复正常,其实也不建议病人立刻停药,应该是再口服抗生素一周,尽量把泌尿系感染治彻底。
03:07
血细胞五分类是查什么
血细胞的五分类实际上讲的是白细胞的五分类,把白细胞分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细胞和嗜碱细胞。因为像肿瘤细胞,主要是在因为是单个核细胞,可能会分布在单核细胞的范畴里边。因为单核细胞的比例来讲一般是3%-8%,如果里面的比例变得非常的高,超过了10%或者是达到了百分之二三十,同时合并了贫血和血小板减少,就要高度怀疑病人是存在急性的白血病。嗜酸的细胞只有绝对计数,是小于0.5×10^9/L,占比也是小于5%,嗜碱细胞是占比小于1%。
白细胞酯酶弱阳性严重吗
白细胞脂酶弱阳性并不是很严重,这只是说明患有轻微的阴道炎症,要想改变,首先就应该结合病情,如果并没有异常的症状,不需要接受特殊的处理,但是如果症状比较明显,而且还有严重的异味,可以选择使用药物治疗,这就能够有效达到控制病情的效果。
空腹抽血早上能喝水吗
受检者需要空腹抽血时,最好不要在早上饮水。如果实在口渴难忍,就可以适当饮用一些白开水,但要严格控制饮用量。而在做抽血检查时,一定要提前注意饮食,不要饮酒,并保证十个小时以上的空腹时间,还要尽量在九点之前采血。
血液黏稠怎么办
一般情况下,血液黏稠是指血液中红细胞和血浆的比例失衡,导致血液黏度增高。血液黏稠可以通过补充水分、环境改变、健康的生活方式、调节血脂水平、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病情。具体分析如下:
红细胞偏低的原因是什么
红细胞偏低的原因是红细胞生成少、红细胞过多被破坏,需要积极治疗。具体分析如下:
血液疾病的组成
血液是流动在人的血管和心脏中的一种红色不透明的粘稠液体。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一升血浆中含有900-910克的水,65-85克的蛋白质和20克的低分子物质,低分子物质中有多种电解质和有机化合物,血细胞包括红细胞和白细胞和血小板三类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