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胃肠炎怎么治
小儿急性胃肠炎可通过调整饮食、口服补液盐、使用益生菌、止吐止泻药物、抗感染治疗等方式治疗。小儿急性胃肠炎通常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饮食不当、过敏反应、寄生虫感染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
发病期间需暂停固体食物,改为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可少量多次喂食米汤、稀释苹果汁、无乳糖配方奶等低渗液体。避免高糖、高脂及含乳糖食物,减轻胃肠负担。母乳喂养婴儿可继续哺乳,但母亲需忌口油腻及刺激性食物。
2、口服补液盐
预防脱水是治疗核心,推荐使用口服补液盐Ⅲ如博叶口服补液盐散。每袋需用250毫升温开水冲服,根据脱水程度按50-100毫升/公斤体重分次补充。若患儿拒绝饮用,可用滴管或小勺缓慢喂服。出现严重呕吐时可暂停10分钟后再尝试。
3、使用益生菌
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等益生菌可调节肠道菌群。需用温水或奶液冲服,避免与抗生素同服。对于轮状病毒性肠炎,早期使用布拉氏酵母菌散可缩短病程。益生菌需冷藏保存,开封后尽快服用。
4、止吐止泻药物
蒙脱石散如思密达能吸附毒素并保护肠黏膜,需空腹服用。严重呕吐可使用盐酸昂丹司琼口崩片,但2岁以下慎用。消旋卡多曲颗粒可减少肠道分泌,适用于水样便患儿。这些药物均需严格遵医嘱控制用量。
5、抗感染治疗
细菌性肠炎需根据病原学检查选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头孢克肟颗粒等抗生素。阿奇霉素干混悬剂适用于空肠弯曲菌感染。寄生虫感染需用甲硝唑片或阿苯达唑颗粒。病毒感染无须抗生素,切忌滥用。
治疗期间家长需密切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尿量及脱水体征。每次腹泻后补充10毫升/公斤体重的口服补液盐。恢复期逐渐过渡到清淡饮食,如大米粥、软面条等。注意餐具消毒与手卫生,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若出现持续高热、血便、抽搐或8小时无尿,须立即急诊就医。痊愈后1-2周内避免进食生冷及高纤维食物,定期复查便常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