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母乳性黄疸还能吃母乳吗

发布时间:2020-02-2759414次浏览

母乳黄疸主要是因为黄疸伴未结合胆红素增高,黄疸本身对宝宝的身体危害并不是很大,通常母乳悬浮72小时以后,黄疸程度会降低50%以上,可以继续进行母乳喂养。黄疸很高的时候,需要停止母乳喂养。通过照蓝光可以让宝宝的黄疸数值降低。

说到黄疸这种疾病,很多人都知道。因为这种情况在宝宝出生以后,会经常的出现。然而,这种情况会让很多的家长很是担心,怕宝宝出现一些情况,影响到宝宝的身体健康。那么,母乳性黄疸还能吃母乳吗?
  母乳性黄疸这种疾病,一般主要是因为黄疸伴未结合胆红素增高。在考虑母乳性黄疸的可能性之前,通常有必要排除一些其他原因,就是由于其他病变,而引起出现黄疸的可能性。对于黄疸的出现要及时的进行相关的检查,或者是进行相关的治疗。避免病情的严重,影响到宝宝的身体健康。
  黄疸本身对宝宝的身体危害并不是很大,对于病情较轻的宝宝,家长不用特别的担心。但是,如果黄疸的数值过高,对于这种情况,就需要进行相关的治疗,避免出现病情的恶化。一般,这种情况可能会影响宝宝的神经系统,为了宝宝的身体健康考虑,这就需要暂停母乳喂养宝宝了。通常母乳悬浮72小时以后,黄疸程度会降低50%以上。慢慢的恢复正常的数值。
  因此,对于以上情况,以后可以继续进行母乳喂养。但是,继续进行母乳喂养的黄疸会有所上升,但肯定不会上升到母乳喂养前的水平,所以,宝宝可以继续进行母乳喂养的。只有黄疸很高的时候,需要停止母乳喂养。通常超过12毫克/分升,这种情况需要停止母乳喂养,也可能需要及时治疗。
  对于黄疸的治疗,对为常见的就是蓝光,通过照蓝光可以让宝宝的黄疸数值降低,并且,达到正常的一个水平。在日常的生活中,家长可以让宝宝晒晒太阳,这样也可以有效的去除黄疸。

相关推荐

01:50
母乳性黄疸需要停母乳吗
母乳性黄疸一般情况下是不需要停母乳的。母乳性黄疸是预后比较良好的一种黄疸类型,由于母乳中含有一种葡萄醛酸苷酶,这种酶能使已经结合的胆红素再分解成可以吸收的胆红素,从肠道进行重吸收。这种黄疸虽然会造成孩子的黄疸增高,但很少会达到造成严重后果的黄疸数值。一个孩子如果确诊是母乳性黄疸,一般都不主张停母乳,可以继续进行母乳喂养。随着孩子生长,母乳分泌越来越多,这种酶就会逐渐减少,黄疸就逐渐减轻甚至就好转了。所以对于母乳性黄疸我们不主张停母乳。
母乳性黄疸有哪些后遗症
母乳性黄疸指数特别高,有可能出现神经系统后遗症;出现、脑性瘫痪、呼吸衰竭等后遗症,严重时危及生命。
母乳性黄疸有哪些分型
根据出现时间不同,临床上把母乳性黄疸分为早发型母乳性黄疸和迟发性母乳性黄疸两类。母乳喂养2~3天会出现早发型母乳性黄疸,母乳喂养6~9天会出现迟发型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能自愈吗
母乳性黄疸病情较轻,有可能自行消退;母乳性黄疸出现并发症时,不能盲目等待自愈,需积极治疗。
母乳性黄疸孩子有何症状
母乳性黄疸与孩子吃母乳有关。母乳性黄疸特征为新生儿母乳喂养后不久出现黄疸,可持续几周或几个月,其他方面都正常,有早发型和晚发型之分。早发型与新生儿峰值时间相似。生理性黄疸出现峰值时间时,母乳性黄疸最高峰值超过生理性黄疸。晚发型也迟发者在生理性黄疸后,黄疸渐趋明显。即母乳性黄疸常在出生后7到14天左右出现。母乳性黄疸、停母乳三天后可看到效果。部分小儿未完全停止母乳,存在间歇哺乳现象,通常在5天到7天左右可看到皮肤黄染程度明显减退。母乳性黄疸小儿治疗时需完全停止母乳喂养,促使小儿自身产生胆红素代谢酶。完全停止母乳喂养小儿,三天后可看到黄疸有明显减退。若想促进母乳性黄疸治愈,需彻底停止母乳喂养,以人工喂养代替,尽快达到临床治愈。
语音时长 02:00

2020-03-24

61179次收听

02:14
什么是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的诊断非常简单,这种患儿一般没有其他的合并症,是单纯母乳喂养的孩子出现的黄疸。母乳性黄疸的诊断要除外所有的病理性黄疸的诊断,在家庭中没法做到把病理性黄疸都逐一去除外,如果孩子的一般情况都比较好,吃奶、大小便都很正常,体重增加也正常。这个时候可以给予停止母乳喂养24到48小时以上,如果三天左右出现黄疸明显的下降好转,黄疸指数的下降,可以诊断母乳性黄疸。但如果孩子一般情况不是很好,吃奶、体重增加也不是很正常,黄疸也比较明显,这种时候还是建议到医院里去由医生来去判断,不要自己在家轻易的给予停止母乳的这种诊断。母乳性黄疸的治疗,停止母乳观察黄疸是否减轻,如果黄疸已经减轻,逐渐的再少量的加起。
02:18
母乳性黄疸症状
母乳性黄疸的症状主要表现为皮肤发黄,孩子只是因为母乳引起的黄疸,不合并有其他的病理性症状,吃奶好、体重增加正常、大便小便正常、眼神灵活、逐物正常,这时一般就是母乳性黄疸。给予停止母乳喂养以后也可以帮助判断,黄疸如果减轻考虑母乳性黄疸。如果黄疸在停止母乳之后减轻,不要太着急的恢复母乳,停止三天左右再逐渐的加量,或者是改用配方奶粉慢慢的加母乳,这样皮肤黄染症状也不会逐渐的加重,也不会再出现,最后恢复母乳喂养都可以。但是在母乳性黄疸发病的过程当中,如果患儿出现吃奶不好、呛咳、发烧,或大便的颜色发生改变,要到医院就诊,考虑为病理性黄疸的可能,积极的治疗。
02:12
母乳性黄疸的原因
母乳性黄疸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两点,一般母乳性黄疸分早发性和晚发性两种。1、早发性的母乳性黄疸,一般是因为早期妈妈刚生生完宝宝以后,奶水还不是很足;喂养方法不很得当,导致孩子吃奶的量不够足。2、肠肝循环,患儿进食量少,大便在大肠肠道内停留时间延长,肠肝循环就会增加;母乳中本身含有的葡萄糖醛酸苷酶,会使在肠肝循环当中已经变成结合的胆红素,给它分解成未结合胆红素,那么这个未结合胆红素又会被肠肝循环再次循环利用到机体当中,因此就出现黄疸。因此母乳性黄疸主要的是这两个原因,肠肝循环的增加以及母乳中葡萄糖醛酸苷酶这个酶的增加导致的黄疸。
02:14
如何判断母乳性黄疸
首先患儿一般的情况要特别好,没有合并有其他病理性黄疸的表现,比如吃奶差、呕吐、体重下降、体重不增、大便的颜色不正常发白、肝胆区有肿胀肿、特别的腹胀等,单纯母乳喂养生后一周左右出现的这种黄疸,大概可以判断是母乳性黄疸。还有可以做诊断性判断,停止母乳以后,看黄疸是否下降,皮肤的黄染颜色是否下降,黄疸指数是否下降。停母乳一般停48或者是72小时来观察,如果停止到规定的时间之后,确实黄疸的皮肤的颜色减轻很明显,或者黄疸指数下降50%,就可以诊断母乳性黄疸。前提一定不要忘母乳性黄疸一定要除外病理性因素,没有病理性因素的情况下同时停止母乳之后,出现黄疸指数的下降,这个才可以诊断母乳性黄疸。
什么样是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就是单纯母乳喂养而出现黄疸。母乳性黄疸的诊断应该是非常简单,这种患儿一般没有什么其他的合并症,是单纯母乳喂养的孩子然后出现黄疸。因为母乳性黄疸的诊断其实要除外所有的病理性黄疸的诊断,在家庭当中没法做到把病理性黄疸都逐一去除外,然后来诊断母乳性黄疸的,如果孩子的一般情况都比较好,吃奶还有大小便都很正常,体重增加也正常。这个时候可以给予停止母乳喂养24到48小时以上。这个时候如果三天左右出现黄疸明显下降好转,黄疸指数的下降,还有黄疸的表现的好转,就可以诊断,母乳性黄疸了。但如果在家情况,孩子一般情况也不是很好,吃奶、体重增加也不是很正常,黄疸也比较明显,这种时候还是建议到医院里去由医生来去判断是否是母乳性黄疸,不要自己在家轻易的给予停止母乳的这种诊断,诊断性的停止母乳去做母乳性黄疸的诊断。母乳性黄疸治疗也非常简单,就是停止母乳然后观察黄疸是否减轻,如果黄疸已经减轻,之后可以逐渐的再少量的加起,一般黄疸也不会太容易再加重。
语音时长 01:32

2019-10-23

48971次收听

母乳性黄疸的症状
母乳性黄疸的症状主要表现为皮肤发黄。因为孩子只是因为母乳引起黄疸,不合并有其病理性症状,吃奶好、体重增加正常、大便小便都是正常的、眼神灵活、逐物正常,一般就是母乳性黄疸。给予停止母乳喂养以后,也可以帮助判断,黄疸如果减轻,考虑母乳性黄疸。如果黄疸明显在停止母乳之后减轻了,也不要太特别着急的再恢复母乳,停止三天左右然后再逐渐的加起,或者是改用配方奶粉慢慢的加母乳也可以,皮肤黄染症状也不会逐渐的加重,也不会再出现种的情况,就恢复母乳喂养都可以。但是在母乳性黄疸发病的过程当中,如果患儿出现了吃奶不好、呛咳、发烧,或者是大便的颜色发生改变,或者有其不是很正常的症状出现是要积极就诊的,或者是比如黄疸的颜色又出现了更严重的情况,要积极的就诊,要除外合并了母乳性黄疸之后其病理性黄疸的问题、黄疸的因素。因此母乳性黄疸症状如果没有明显改变,可以在家接着观察,如果症状出现严重的问题,还是需要进一步就诊。
语音时长 01:36

2019-10-23

65989次收听

母乳性黄疸原因
母乳性黄疸主要是由于肠肝循环的增加,还有母乳中葡萄糖醛酸苷酶的增加导致。母乳性黄疸分早发性和晚发性两种。早发性的母乳性黄疸一般是因为早期妈妈刚生生完宝宝以后,奶水还不够很足,喂养方法也不很得当,导致孩子吃奶的量不够足,吃奶量很少。一、肠肝循环,就胆红素的肠肝循环会增加。大便在大肠肠道内停留的时间延长,停留的时间延长以后肠肝循环就会增加。二、母乳中本身含有的葡萄糖醛酸苷酶,酶的含量要高一些,酶就会使在肠肝循环当中已经变成结合的胆红素,分解成未结合胆红素,未结合胆红素又会被肠肝循环再次循环利用到机体当中,因此就出现黄疸。
语音时长 01:35

2019-10-23

53677次收听

怎么判断母乳性黄疸
如何在家里边判断是不是母乳性黄疸?首先就是患儿是母乳喂养,这是肯定的;第二就是一般的情况要特别好,孩子没有合并有其他病理性黄疸的表现,比如说吃奶比较差、呕吐、体重下降、体重不增、大便的颜色不正常发白、肝胆区有肿胀肿、特别的腹胀等等,这些情况都排除之外,单纯母乳喂养生后一周左右出现的这种黄疸,我们大概能可以判断他是母乳性黄疸。那么还有一条就是我们可以做一个诊断性判断,那么就是停止停母乳以后,看他的黄疸是否下降,皮肤的黄染颜色是否下降,黄疸指数是否下降。那么停停母乳一般停48或者是72小时来观察黄疸指数,还有黄疸颜色的下降来判断母乳性黄疸。如果停止到我们规定的时间之后,确实黄疸的皮肤的黄疸也颜色减轻很明显,或者黄疸指数下降50%,我们就可以诊断母乳性黄疸。前提大家一定不要忘了母乳性黄疸一定要除外病理性因素,没有病理性因素的情况下,同时我们停止停了母乳之后,出现我们判断的黄疸指数的下降,这个才可以诊断母乳性黄疸。因此不是也不是特别容易的,在家里一定要注意把病理性因素除外。
语音时长 01:34

2019-10-23

50176次收听

母乳性黄疸多久能退完
一般母乳性黄疸在宝宝出生之后三天内就出现了,如果宝宝发育良好的话,是没有任何异常的,有些宝宝黄疸可以持续较长时间,其可以持续大约3至10周时间。如果停乳喂养48小时之内,宝宝血清胆红素就会出现明显下降,就可判断是不是宝宝出现了母乳黄疸。暂停母乳喂养之后,宝宝黄疸大多在4天之内就可以减轻,在6至9天内完全消失。
什么是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的发病原因并不是很明确,但是根据黄疸发生的时间段可以大致分为早发性、晚发性两种。早发性认为主要与母乳喂养的不当,摄入的量不足有一定关系。晚发性多认为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增加有关,常会发生在生后1至2周,可持续大概一个月左右。治疗这类疾病可用常规蓝光照射,如果病情严重的患儿需要进行药物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