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性腹膜炎是怎么引起的
结核性腹膜炎通常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可能通过血行播散、邻近器官结核病灶直接蔓延或淋巴道扩散导致。主要诱因包括免疫力低下、既往结核病史、营养不良等,常表现为腹痛、腹胀、发热、盗汗等症状。
一、免疫力低下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或糖皮质激素等情况可能导致机体免疫功能受损,结核分枝杆菌趁机激活或入侵腹膜。这类患者需进行结核菌素试验和γ-干扰素释放试验辅助诊断,治疗需在规范抗结核基础上联合免疫调节,常用药物包括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吡嗪酰胺片等。
二、邻近病灶扩散
肠结核、输卵管结核或脊柱结核等邻近器官的结核病变可能直接侵犯腹膜。患者往往伴有原发病灶症状,如肠结核会出现腹泻与便秘交替,妇科结核可能引发月经紊乱。需通过腹腔镜检查明确诊断,治疗时需对原发灶和腹膜同时干预,可联合乙胺丁醇片、链霉素注射液等药物。
三、血行播散感染
活动性肺结核或淋巴结结核中的细菌可能通过血液循环播散至腹膜,这种情况多见于急性粟粒性结核患者。典型表现为高热伴腹膜刺激征,CT检查可见腹膜增厚和粟粒样结节。需采用强化抗结核方案,必要时辅以腹腔穿刺引流。
四、淋巴道逆行感染
肠系膜淋巴结结核破溃后,结核分枝杆菌可能通过淋巴管逆行感染腹膜。此类患者腹部触诊可扪及肿块,超声显示淋巴结钙化。治疗需延长抗结核疗程至9-12个月,对形成脓肿者需考虑手术清除。
五、营养不良因素
长期蛋白质摄入不足或维生素缺乏可能削弱腹膜局部防御能力。这类患者多伴有低蛋白血症和消瘦,腹水检查呈渗出性改变。除抗结核治疗外,需加强营养支持,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A、D制剂。
结核性腹膜炎患者应保证充足休息,饮食选择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鱼肉粥、蒸蛋羹等。注意监测体温和腹围变化,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腹内压增高。所有抗结核药物均需严格遵医嘱足疗程服用,定期复查肝肾功能和腹部影像学,出现药物过敏或听力下降等不良反应时需及时就医调整方案。
相关推荐
03: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