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二型糖尿病血糖控制标准是多少

58953次浏览

二型糖尿病血糖控制标准通常为空腹血糖4.4-7.0毫摩尔每升,餐后2小时血糖低于10.0毫摩尔每升,糖化血红蛋白低于7%。具体目标需根据患者年龄、并发症等情况个体化调整。

血糖控制标准需结合患者整体健康状况制定。年轻且无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建议将空腹血糖控制在4.4-6.1毫摩尔每升,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6.0-8.0毫摩尔每升,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6.5%以下。老年患者或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者,可适当放宽标准,空腹血糖维持在6.0-7.8毫摩尔每升,餐后2小时血糖不超过11.1毫摩尔每升,糖化血红蛋白不超过8%。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需更严格,空腹血糖应低于5.3毫摩尔每升,餐后1小时血糖低于7.8毫摩尔每升,餐后2小时血糖低于6.7毫摩尔每升。儿童青少年患者的控制目标与成人相近,但需考虑生长发育需求,避免低血糖风险。血糖监测频率根据治疗方案调整,使用胰岛素者需每日多次监测,口服降糖药者可适当减少。

建议二型糖尿病患者定期监测血糖并记录数据,遵医嘱调整治疗方案。保持规律饮食,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控制每日总热量摄入。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戒烟限酒,保持充足睡眠,定期筛查并发症。出现持续高血糖或反复低血糖时需及时就医。

相关推荐

02:38
二型糖尿病只要把血糖降下来就好了吗
2型糖尿病并不是只要把血糖降下来就可以,因为临床上2型糖尿病患者不仅仅只是表现为单纯的血糖升高,还伴有许多其他异常表现,如体重升高、血糖异常、血脂异常、血压异常等表现。随疾病进展,在上述多重不良因素的作用下,糖尿病患者会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其中最常见的是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导致糖尿病死亡最常见的并发症,临床上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抑制心血管疾病的进展。是治疗2型糖尿病以及延长患者寿命的重要方法。现在国际上已经开始推荐合并多重冠心病风险的糖尿病患者加用恩格列净类治疗,从而可以降低主要心血管事件及心血管死亡的风险。
02:36
二型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用什么药好
2型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可以应用恩格列净。糖尿病患者除了需要控制血糖外,还需对其常见的心血管病进行干预,这一类药物除了具有良好的控制血糖的作用外,还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糖尿病状态下,长期过高的血糖水平易引发血管慢性炎性反应以及过度的氧化应激,并且能通过多个通路导致血管内皮功能紊乱。恩格列净对上述血管因素的良性影响是其血管保护作用的药理学机制。对于临床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已经合并心血管病的患者,早期应用恩格列净进行降糖,对患者的长期获益十分显著,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2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遗传因素,与1型糖尿病一样,2型糖尿病有较为明显的家族史。其中某些致病的基因已被确定,有些尚处于研究阶段。环境因素,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肥胖、高热量饮食、体力活动不足及增龄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环境因素,高血压、血脂异常等因素也会增加患病风险。年龄因素,大多数2型糖尿病于30岁以后发病。在半数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发病时年龄为55岁以上。种族因素,与白种人及亚洲人比较,2型糖尿病更容易在土著美洲人、非洲--美洲人及西班牙人群中发生。生活方式,摄入高热量及结构不合理膳食会导致肥胖,随着体重的增加及缺乏体育运动,胰岛素抵抗会进行性加重,进而导致胰岛素分泌缺陷和2型糖尿病的发生。
语音时长 01:09

2021-04-19

80004次收听

2型糖尿病不打胰岛素会怎样
2型糖尿病本质是胰岛素抵抗,胰岛素进行性分泌不足,胰岛素作用的靶器官对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降低,2型糖尿病首选的是口服药控制病情,一般首选二甲双胍,如果较肥胖可选二甲双胍,偏瘦的话一般口服磺脲类,餐后血糖高选用阿卡波糖。如果既往没有糖尿病病史,建议饮食控制,适当运动,如血糖可以控制就无需口服药物控制,若效果不佳,给予口服药物控制血糖,若口服药物控制血糖不佳再考虑胰岛素皮下注射控制血糖,同时注意饮食控制和加强体育锻炼,在急性期发作的时候,如因为感冒或者其它疾病的时候有胰岛素来进行治疗,以好得好的疗效。胰岛素如果不规律应用的话,是会出现胰岛素抵抗的,建议您慎重选择。
语音时长 01:05

2021-04-19

98472次收听

2型糖尿病每天运动几公里
对于糖尿病患者,适当的运动可以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对血糖的控制有一定的好处。餐后可以进行1-2小时的体育锻炼,有很好的降糖作用。原则上糖尿病患者应尽量避免长时间空腹或者降糖药物及胰岛素作用高峰时间进行运动。一般认为以早餐或晚餐后1-2小时后开始锻炼较为适宜2型糖尿病患者每天的运动量需要根据个人体质以及年龄来决定,如果是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不建议每天进行大量的长跑运动,不仅容易诱发低血糖现象,还可能会对膝关节造成损伤,如果是中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适当增加运动量,但是也尽量选择慢跑的运动方式,避免剧烈运动,以免诱发急性心脑血管事件。规律的体育锻炼可以促进葡萄糖的消耗,有利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
语音时长 01:10

2021-04-19

112092次收听

怎样才能预防2型糖尿病的危害
最近几年得2型糖尿病的人是越来越多了,而且呈现低龄化的趋势,这给许多年轻的男女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同时内心造成的创伤也是非常大的。2型糖尿病还不同于其他类型的糖尿病,它的危害是非常大的,那么我们如何预防2型糖尿病的危害呢?
适合2型糖尿病的几种饮食
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饮食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地位,是否科学的饮食,它会直接影响着疾病的治疗,那到底适合2型糖尿病的几种饮食都有哪些呢?下面我就详细的给大家介绍一下。
2型糖尿病患者会死吗
现在2型糖尿病在我们生活中是很常见的一种疾病,一些患者检查出糖尿病,第一反应就是会不会死,其实可怕的不是糖尿病,是它的一些并发症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那么2型糖尿病究竟会不会死呢?下面给大家说说。
2型糖尿病会导致不孕吗
现在社会中2型糖尿病是非常常见的,这几年来,2型糖尿病发病率越来越高,有许多年轻女性都患有此病状,这对于女性来说危害还是很大,对生育也有一定的影响,那么2型糖尿病会引起不孕吗?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下2型糖尿病会导致不孕吗?
2型糖尿病能活多久
二型糖尿病一般不会影响寿命,生存时间可超5年,若没有控制血糖出现肾脏疾病、心脏疾病或脑血管疾病等并发症,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02:30
空腹血糖受损是什么意思
空腹血糖受损是指空腹血糖超过了正常范围六点一毫摩尔每升,同时又在糖尿病诊断范围七毫摩尔每升以内的状态。空腹血糖受损没有任何症状,只有经过体检或是医院的检查才能发现,因此发生糖尿病的风险大大增加。空腹血糖受损往往是因为基础胰岛素的能力下降引起血糖代谢所导致的,将来发展成为典型的二型糖尿病的风险远远超过正常人。如果有二型糖尿病的家族史,合并肥胖、高血压等类似疾病的人群,要及早干预生活方式,控制饮食,增加运动,对于预防发展成为二型糖尿病是非常重要的。
03:00
二型糖尿病能治好吗
二型糖尿病目前是一种无法根治的长期的代谢性疾病。对于肥胖二型糖尿病患者,通过代谢病手术的治疗可以达到血糖完全的缓解,国内把BMI大于28以上的肥胖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手术的人群,但代谢病手术是有创伤的治疗方法。对于早期诊断的二型糖尿病患者,经过短期的胰岛素强化治疗,也有一部分患者会出现临床的明显的缓解,如果没有进行生活方式的长期的良好的饮食生活方式的管理,血糖依然会升高。关键在于是否坚持良好的生活方式。
二型糖尿病遗传吗
二型糖尿病主要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引起的一组慢性代谢性疾病,目前确切病因并未完全阐明。目前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二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二型糖尿病患者中一级亲属患糖尿病的概率比普通人群高出3~10倍。所以肯定是由一定遗传几率的,这种有基因缺陷引起的遗传目前还没有确切治疗方法。当然这里所说的遗传只是说有一定几率,不是百分之百会遗传,所以没必要过于担心。糖尿病是否会发病还有后天因素,如饮食习惯、肥胖、缺乏锻炼等很多因素也参与糖尿病的形成及发生,所以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不熬夜、不抽烟、不喝酒,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定期健康体检,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语音时长 01:25

2019-12-18

59190次收听

什么是空腹血糖受损
空腹血糖受损是指空腹血糖在超过了正常范围六点一毫摩每升,同时又在糖尿病诊断范围之内,即在七毫摩每升以内这么一个状态。当然这是中国的空腹血糖受损诊断标准,对于像美国的空腹血糖受损,空腹血糖标准是在五点六毫摩每升,七毫摩每升以下的一个区间。无论选择五点六毫摩每升还是六点一毫摩每升,这种标准预示着是糖尿病的一个风险,因为空腹血糖受损,意味着发生糖尿病的风险大大增加。空腹血糖受损往往是因为基础胰岛素的能力下降引起血糖代谢所导致,这部分人群将来发展成为典型的二型糖尿病的风险是远远超过正常人,所以空腹血糖受损是非常重视的一个阶段。但空腹血糖受损又是没有任何症状的阶段,只有经过体检或是医院的检查才能发现,如果有二型糖尿病的家族史,对于又合并,像肥胖、高血压等等类似疾病的人群,建议及早的进行检查。空腹血糖受损可能同时也存在着餐后血糖升高的一种现象。如果空腹血糖受损,同时合并餐后两小时血糖升高,发展成为二型糖尿病的风险更是大大的增加,对于空腹血糖受损这部分人群进行及早的生活方式干预,控制饮食,增加运动,对于预防发展成为二型糖尿病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
语音时长 01:49

2019-11-27

61207次收听

01:51
什么是二型糖尿病
临床上二型糖尿病占糖尿病总人数90%以上,以成人为主,与一型糖尿病不同的是,并不是胰岛素减少,而是胰岛素利用率不够,甚至有时候伴有胰岛素抵抗,所以治疗手段也不相同,需要患者去医院做鉴别诊断后,再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