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脑出血的治疗方法

56660次浏览

大脑是非常重要的器官,老年人容易出现各种脑部疾病,像脑出血就是其中一种,死亡率非常高,脑出血可以使用控制出血治疗法,保证营养治疗法,降温治疗法,外科治疗法以及恢复期治疗法,都可以达到不错的作用。

脑出血是一种会导致很多后遗症出现的疾病,患者一定要在疾病早期使用正确方式积极治疗,像药物治疗法就是比较常见的,还需要做好康复训练,根据每一个患者不同的情况来设定治疗方案,有针对性的治疗,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脑出血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想要治疗脑出血就应该控制好出血量,如果是抗凝药物引起的就可以静脉注射维生素k1或者肌肉注射维生素k1,这样就可以改善症状,还可以搭配新鲜冰冻血清快速的治疗,这些都是需要专业医生进行操作的。
  还应该保证水电解质平衡以及营养均衡,如果患者有拉肚子,呕吐,身体多汗,高热症状就需要增加液体的输入量,避免低钠血症出现,否则也会让脑水肿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也可以使用降温治疗方法,这是治疗脑出血的常见方法之一,身体温度降低以后脑部的新陈代谢速度也会变慢,耗氧量就能减少,脑细胞的恢复速度也能更快,但是这种治疗方法也有一定的副作用,进行全身降温会对心脏功能造成不利的影响,所以一般是使用局部降温方式治疗。
  也可以使用外科治疗方式,现在医疗技术不断提高,进行颅内手术治疗就可以把血肿清除,让颅内压降低,神经就能放松,对于突发性病危的患者来说是一种很好的急救方式,可以让生存率提高。
  恢复期间也是需要好好治疗的,为了让患者的身体症状得到进一步改善,可以用针灸配合物理方法来让患者偏瘫的问题得到解决,如果有失语症就要进行语言训练,按照医生的嘱托定期到医院复查,控制好血糖以及血压,这样大脑功能就能慢慢的恢复。

相关推荐

脑出血术后发烧什么原因
脑出血手术之后,患者常常会有一定程度的发热,如果患者的体温在38.5℃以下,通常不需要过于紧张。这类出血可能是由于血肿吸收所造成的,特别是出血累及了丘脑以及出血破入脑室的患者,这些患者在术后常常会有一定程度的发热。另一方面,还需要考虑脑出血进行手术之后,是否合并脑脊液感染的可能,因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也常常会引起患者发热,这个时候需要进行腰椎穿刺检查来进行脑脊液化验,大致判断是否发生了颅内感染。第三方面,脑出血患者常常会有一定程度的意识障碍,在这个时候由于患者长期卧床,甚至使用呼吸机,比较容易发生肺部的炎症。肺部炎症一旦发展起来,也容易引起患者的发热。此外,脑出血患者也比较容易发生泌尿系感染或者全身血行的感染,这些情况在脑出血的患者都是需要逐一排除的。所以脑出血患者的发热,总体来说包括出血引起的、肺部炎症引起的、泌尿系感染引起的或者全身其他部位感染引起的因素,需要进行逐一排查。
语音时长 01:34

2021-07-09

101428次收听

02:03
脑出血需要手术治疗吗
对于脑出血患者是否需要治疗主要根据患者出血量的多少、年龄、身体健康状况以及意识状况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出血量是可以通过ct检查或者磁共振检查来进行评估的,一般来说大脑半球的出血达到三十毫升或者小脑的出血达到十毫升,都是需要考虑手术治疗的。如果患者已经出现了嗜睡、昏睡甚至昏迷的状态,提示出血的情况使患者的神经功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这种情况一般来说是需要考虑手术治疗的。还有一类患者是出血量非常大,在出血发生之后患者迅速发生了脑疝,甚至在到达医院的时候已经出现了双侧瞳孔的散大,这种情况手术的风险很高,并且及时进行的手术治疗也未必能够恢复,特别是那些已经出现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患者,也就没有办法进行手术治疗了。
02:00
脑出血量多少需要手术
一方面是需要根据患者的出血量,有大致的参照。比如通过头颅CT检查,来大致计算患者的出血量。原则上对于大脑半球的出血,出血量在30ml以上,对于小脑的出血,出血量在10ml以上,就需要考虑手术治疗。出血量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健康状况的因素进行评估。比如一个八十岁以上的老年人,对于30ml以上的大脑半球的出血有可能能够很好的耐受,未必需要手术治疗。对于位于功能区的出血,经过临床评估,觉得如果将出血进行处理,有助于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就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01:57
外伤脑出血可以痊愈吗
外伤脑出血的痊愈情况,主要取决于出血量的大小、出血的部位以及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等多方面的因素。一般较小量的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通常可以完全吸收,患者也可以完全恢复正常,而不遗留任何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中大量的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如果及时发现、及时手术治疗,患者也有望恢复正常。对于外伤引起的脑实质内出血,出血量较小,有时会遗留反复发作的癫痫,出血量较大则可能会造成昏迷、肢体偏瘫、精神障碍以及性格改变等一系列的这种神经功能障碍。
高压氧对脑出血的恢复有什么作用
高压氧对脑出血的恢复是非常有利的,因为高压氧治疗可以使血中的氧含量增加,高压氧由于其压力的升高,大量的氧气溶解在血液中,血液带入缺血组织的氧量增加。脑出血的患者在恢复期进行高压氧治疗,能够有效的减轻脑细胞水肿,改善脑部供血,降低颅内压,对受损的脑神经细胞恢复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因此,脑出血的患者一旦在病情稳定后,可以早期进行高压氧治疗,这对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生活能力恢复以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治疗作用。
语音时长 01:06

2021-05-21

97336次收听

脑出血发作怎么办
脑出血患者大多数都是中老年的男性朋友,脑出血通常在病人情绪激动的时候容易发生,一般在发作前都没有什么症状的,那么,对于这么危险的一种疾病,当脑出血发作怎么办呢?下面我们就来讲一下治疗脑出血的方法。
全面解析下脑出血
脑出血在中年人和老年人中发病率逐年上升,这和我们的年龄和生活习惯有很大的关系,接下来就为我们大家全面解析脑出血吧,让大家对于脑出血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以免造成不好的后果。
脑出血多久后可以出院
脑出血进行手术后,每个人的恢复速度不同。出血量很小的患者,可能观察数天血压稳定,其他身体指标稳定后,即可出院;如果出血量较多的患者,需要血液被完全吸收后才能出院,这种患者大部分两个星期以后血液才会缓慢被吸收;对于出血量很大的患者,时间会更长,有些患者昏迷时间很长,长达数月,甚至永久昏迷,所以高血压脑出血的恢复时间因人而异,没有固定的时间。
语音时长 01:07

2020-06-03

61400次收听

如何预防脑出血
预防脑出血除了环境因素和自身基础疾病以外,需注意生活当中避免一些危险因素比如情绪激动,精神紧张,用力过猛,排便困难,过度疲劳,大量酗酒,饮食不洁,生活不规律,气候突然变化等各种造成血压急骤升高的因素,因为这些因素都有可能诱发脑出血情况。具体来说脑出血常见的诱因,有如下几种:第一,血压长期得不到控制,过度偏高,容易诱发脑出血。第二,情绪因素。狂喜暴怒忧愁思虑恐惧惊吓都可以使得大脑皮质及下丘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和小动脉痉挛自耳造成血管破裂,出现脑出血。第三,用力过猛,比如超负荷运动,剧烈咳嗽,用力大便都可使得血压突然升高,有时突然变换体位,突然下蹲站立转头容易使全身血流发生急骤变化而出现脑出血。第四,暴饮暴食,大量饮酒吸烟后容易诱发脑部中风包括脑出血现象。
语音时长 01:48

2020-03-17

65433次收听

脑出血止血困难吗
脑出血的止血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存在着止血困难的情况,是因为在正常的情况下,患者自身的情况是比较多变的,使用手术止血的方式,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帮助患者处理,而且如果患者自身的情况,是进行渗血的,一般的处理方式还是存在着再次复发的风险,最好是直接使用电凝为好。
脑出血会有什么感觉
脑出血发生之后,会出现一些感觉,在脑出血发生之前也会出现一些感觉。一般情况下,脑出血的患者会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的情况。严重会出现意识不清楚的症状,所以应该及时的治疗。
外伤脑出血危险期是几天
外伤脑出血这种不良症状的出现,会导致严重的脑水肿发生,继而导致患者的颅内压力不断升高,这个时候患者是非常危险的,随时都有可能会有生命的危险。一般而言,通常需要一个星期以后,外伤性脑内水肿这种不良症状才可以消退。因此,外伤性脑出血的危险期约为一周。
02:11
脑出血是怎么引起的
脑出血可能由高血压、年轻人动脉瘤破裂、遗传病、肿瘤、血液病等因素引起。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内膜和中膜会发生变化,脑出血的易患部位一般是基底节区豆纹动脉。
脑出血前兆有哪些
脑出血指的是脑血管破裂使得血管内的血液流入脑组织压迫邻近组织造成缺血缺氧性损伤而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脑出血患者多会突然出现症状,多数会出现头痛头晕,肢体轻偏瘫,麻木等症状。而一些脑出血的症状就比较隐蔽,可能会被忽视。脑出血的前兆症状更容易被忽略,但大部分脑出血患者都是有一些前兆症状的,如果多加注意及时发现这些前兆就有可能避免脑出血情况的发生。以下几种情况,为轻微脑出血的前兆症状:第一,持续头痛伴随颈背部疼痛。第二,肢体有运动及感觉异常症状,持续时间较短,恢复较快。第三,出现眩晕或晕厥症状。第四,有鼻出血现象。第五,有视网膜出血现象。一旦出现上述脑部症状,应该及时就诊以免造成脑出血问题。
语音时长 01:31

2019-10-31

65778次收听

01:02
脑出血和脑溢血的区别
脑溢血在西医里没有这个概念,在中医里脑部的出血叫脑溢血。老百姓可能也都用这个名词,但是在西医里,只是指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它们的内容含义一样。在西医中认为,脑出血特指血液成分从破裂的血管流出来,一旦进入脑组织或者蛛网膜下腔的情况,这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后果,或者是一个严重的神经科的急症。不管是脑出血还是蛛网膜下腔出血,都会导致病人残疾,或者严重的时候会直接导致死亡。所以,患有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要密切注意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