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脚跟痛是什么原因
后脚跟痛可能与足底筋膜炎、跟骨骨刺、跟腱炎、滑囊炎、应力性骨折等因素有关。足底筋膜炎通常表现为晨起第一步疼痛,跟骨骨刺可能伴随局部压痛,跟腱炎多见于运动后疼痛加剧,滑囊炎常伴有红肿热痛,应力性骨折则与过度负重活动相关。
1、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炎是足底筋膜反复微损伤导致的炎症,可能与长期站立、肥胖或足弓异常有关。典型症状为晨起下床第一步剧痛,活动后减轻但久站复发。治疗需减少跑跳活动,使用足弓支撑垫,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凝胶、洛索洛芬钠贴剂等外用药物,严重者可接受冲击波治疗。
2、跟骨骨刺
跟骨骨刺是跟骨底面骨质增生,常见于中老年人群或长期穿硬底鞋者。疼痛集中在脚跟承重区域,按压时有明显刺痛感。建议更换缓冲性能好的鞋子,避免赤足行走,可遵医嘱使用氟比洛芬巴布膏,配合超声波治疗促进钙化灶软化。
3、跟腱炎
跟腱炎多因运动过量或突然增加训练强度导致,表现为跟腱附着处肿胀压痛,踮脚时疼痛加重。急性期需停止运动并冰敷,慢性期可进行离心训练强化跟腱,药物选择包括塞来昔布胶囊、依托考昔片等口服抗炎药,配合跟腱拉伸康复训练。
4、滑囊炎
跟骨后滑囊炎常由鞋子摩擦压迫引起,脚跟后方出现红肿热痛,穿窄鞋时症状加剧。治疗需更换宽松鞋具,急性期可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如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慢性期采用红外线理疗,同时避免反复摩擦刺激。
5、应力性骨折
跟骨应力性骨折多见于运动员或骨质疏松患者,表现为渐进性负重疼痛,夜间痛感明显。确诊需通过核磁共振检查,治疗要求绝对制动6-8周,可使用阿仑膦酸钠片改善骨代谢,配合钙剂如碳酸钙D3片补充骨质营养。
日常应注意控制体重减轻足部负荷,选择足弓支撑良好的运动鞋,避免突然增加运动强度。每天可进行足底筋膜拉伸训练:坐位伸直腿,用毛巾套住前脚掌向身体方向牵拉保持30秒。若疼痛持续超过2周或出现明显肿胀变形,应及时至骨科或足踝外科就诊,必要时进行影像学检查明确病因。
相关推荐
03:00
03:13
02:19
02:25
01: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