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得了心内膜炎怎么治

53784次浏览

如果患有心内膜炎,可以应用一些非手术的方式来进行治疗,最为常见的就是抗生素治疗,抗生素治疗的目的是为了控制感染,防止病情加重,同时还需要进行其他的一些治疗,比如说营养支持和维持电解质平衡。对于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来说,及时进行手术治疗是很有必要的。

心内膜炎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而且还会引起多种不良的症状表现,比较常见的就是发烧,还会伴随全身不适以及睡醒后大汗等症状,给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若是治疗不及时,还有可能会导致休克或者是猝死,那么得了心内膜炎怎么治?
  一、心内膜炎的非手术治疗
  1.抗生素治疗

  大多数的心内膜炎都是由细菌等病原体感染所致,这种情况下需要及时的应用抗生素类的药物进行治疗。抗生素治疗心内膜炎的原则是尽早用药,而且要确保用药剂量充足以及用药疗程足够,一般的用药时间是在4~6周以上。在用药之前还需要做血培养以及药敏实验,这样会明确具体的致病菌,并选择最为敏感的抗生素,使治疗的效果达到最佳。
  2.其他治疗
  对于心内膜炎患者来说,除了要及时的进行抗生素治疗之外,还需要进行其他的一些非手术治疗,比如说营养支持。如果心内膜炎患者的营养不足,将会影响到病情的恢复,再就是要保证水电解质以及酸碱平衡,有贫血的话还需要纠正贫血,若是出现了并发症,还需要针对并发症进行相应的治疗。
  二、心内膜炎的手术治疗
  一般的心内膜炎通过非手术的方式就可以达到治疗的目的,但如果伴有严重的心瓣膜关闭不全和充血性心力衰竭,或者说感染比较严重,应用抗生素类药物难以控制,那么就需要通过手术的方式来进行治疗。手术治疗心内膜炎的效果比较好,但是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在术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心内膜炎主要就是通过以上这几种方式进行治疗。由于每个患者的病情都不一样,因此所选择的治疗方法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建议患者先去医院进行详细的检查,根据检查的结果来制定治疗方案。

相关推荐

心内膜炎用什么抗生素
大多数心内膜炎是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感染引起,所以应用抗生素抗菌消炎时,首选的抗生素是青霉素类抗生素;还可以应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糖肽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等药物治疗。用药必须严格遵医嘱,要做到足量、足疗程。
怎样预防心内膜炎的出现
想要预防心内膜炎的发生,患者首先要注意一下,必须积极去除诱发心内膜炎的病因,还需要治疗诱发心内膜炎的病因;其次,患者必须注意一下自己的个人卫生,远离毒品;最后,患者还需要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来避免心内膜炎的发生。
心内膜炎需要注意什么
心内膜炎患者需要到正规的医院接受治疗,也应该要做好一些基本的注意事项,首先应该要注意做好饮食相关的注意事项,其次应该要做好一些日常的护理注意事项,比较常见的有不吸烟不喝酒,适当的运动,做好个人的卫生工作,不吃刺激性的食物。
心内膜炎是什么
心内膜炎是一种对心内膜造成损害的炎症性疾病,患者主要会出现感染症状,心脏症状,一定要做好全面检查,然后使用对症方法治疗,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治疗作用,一般可以使用抗生素治疗法以及手术治疗法。
如何预防老年人心内膜炎
想要预防老年人心内膜炎,首先,老年患者在接受牙科检查和治疗的时候,一定要肌注链霉素和青霉素来防止链球菌性菌血症的出现;其次,老年患者接受一些胃肠道检查和手术等等的时候,也需要使用抗生素来预防格兰阴性杆菌的发生。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主要包括抗生素的应用和外科手术治疗两方面。感染性心内膜炎是指由细菌、真菌、病毒、立克次体、衣原体、支原体等,直接感染心脏瓣膜,形成病内膜,或者临近了大动脉内膜,并伴有赘生物的形成的炎症性反应,感染心内膜炎的治疗。抗生素的应用治疗心内膜是最重要的措施。选择抗生素要根据致病菌培养结果,或者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疗程要足够长,力求治愈。一般为4~6周,对临床高度怀疑本病,还需要培养访问阴性者,可凭经验按照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选用大剂量青霉素、氨基糖甙类药物治疗2周,同时做血培养和血清学检查,除外真菌支原体、立克次体引起的感染,若无效,改用其他杀菌药,如万古霉素和头孢菌素。感染心内膜炎复发时应再治疗,治疗过程适当延长。以下种情况也考虑手术治疗:一、瓣膜穿孔破裂、腱索断裂、发生难治性心力衰竭。二、人工瓣膜置换术后感染内科治疗不能控制。三、并发细菌性动脉破裂,或者四支大动脉栓塞。四、先天性心脏病发生感染性内膜炎,经系统治疗仍不能控制时,手术应该加强支持治疗和抗生素控制下尽早进行。
语音时长 01:32

2020-02-13

49967次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