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得了心内膜炎怎么治

53784次浏览

如果患有心内膜炎,可以应用一些非手术的方式来进行治疗,最为常见的就是抗生素治疗,抗生素治疗的目的是为了控制感染,防止病情加重,同时还需要进行其他的一些治疗,比如说营养支持和维持电解质平衡。对于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来说,及时进行手术治疗是很有必要的。

心内膜炎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而且还会引起多种不良的症状表现,比较常见的就是发烧,还会伴随全身不适以及睡醒后大汗等症状,给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若是治疗不及时,还有可能会导致休克或者是猝死,那么得了心内膜炎怎么治?
  一、心内膜炎的非手术治疗
  1.抗生素治疗

  大多数的心内膜炎都是由细菌等病原体感染所致,这种情况下需要及时的应用抗生素类的药物进行治疗。抗生素治疗心内膜炎的原则是尽早用药,而且要确保用药剂量充足以及用药疗程足够,一般的用药时间是在4~6周以上。在用药之前还需要做血培养以及药敏实验,这样会明确具体的致病菌,并选择最为敏感的抗生素,使治疗的效果达到最佳。
  2.其他治疗
  对于心内膜炎患者来说,除了要及时的进行抗生素治疗之外,还需要进行其他的一些非手术治疗,比如说营养支持。如果心内膜炎患者的营养不足,将会影响到病情的恢复,再就是要保证水电解质以及酸碱平衡,有贫血的话还需要纠正贫血,若是出现了并发症,还需要针对并发症进行相应的治疗。
  二、心内膜炎的手术治疗
  一般的心内膜炎通过非手术的方式就可以达到治疗的目的,但如果伴有严重的心瓣膜关闭不全和充血性心力衰竭,或者说感染比较严重,应用抗生素类药物难以控制,那么就需要通过手术的方式来进行治疗。手术治疗心内膜炎的效果比较好,但是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在术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心内膜炎主要就是通过以上这几种方式进行治疗。由于每个患者的病情都不一样,因此所选择的治疗方法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建议患者先去医院进行详细的检查,根据检查的结果来制定治疗方案。

相关推荐

心内膜炎怎么检查出来
怀疑出现心内膜炎时,首先可以进行实验室检查,比如血常规检查、血培养试验、尿常规检查等,能对疾病做出初步的判断;其次可以进行心电图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CT检查等确诊疾病,明确病情的轻重,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心内膜炎的临床表现
心内膜炎的临床表现之一就是以发热为主的感染症状,部分患者还有可能会伴随食欲不振、身体乏力以及面色苍白等现象。再就是会出现心脏方面的症状,大多数的患者都会出现心脏杂音,病情发展到后期还会出现栓塞症状,由于栓塞的部位不同,所以症状表现也有差异。
怎样预防心内膜炎的出现
想要预防心内膜炎的发生,患者首先要注意一下,必须积极去除诱发心内膜炎的病因,还需要治疗诱发心内膜炎的病因;其次,患者必须注意一下自己的个人卫生,远离毒品;最后,患者还需要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来避免心内膜炎的发生。
心内膜炎要做哪些检查进行确诊
临床上如果要对心内膜炎进行确诊,首先要做血培养检查,其次是要做超声心动图检查,对于一些比较特殊并且病情比较复杂的患者,可能还需要做一下免疫学培养,这些检查措施以及项目都非常的有必要。
心内膜炎可以治愈吗
心内膜炎是微生物直接入侵了心脏内膜而引发的一种疾病,这种疾病常见的表现症状是乏力,体温升高,皮肤苍白以及食欲差,不同的情况选择的治疗方式也不同,但是大部分的治疗效果都不是特别的好。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主要包括抗生素的应用和外科手术治疗两方面。感染性心内膜炎是指由细菌、真菌、病毒、立克次体、衣原体、支原体等,直接感染心脏瓣膜,形成病内膜,或者临近了大动脉内膜,并伴有赘生物的形成的炎症性反应,感染心内膜炎的治疗。抗生素的应用治疗心内膜是最重要的措施。选择抗生素要根据致病菌培养结果,或者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疗程要足够长,力求治愈。一般为4~6周,对临床高度怀疑本病,还需要培养访问阴性者,可凭经验按照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选用大剂量青霉素、氨基糖甙类药物治疗2周,同时做血培养和血清学检查,除外真菌支原体、立克次体引起的感染,若无效,改用其他杀菌药,如万古霉素和头孢菌素。感染心内膜炎复发时应再治疗,治疗过程适当延长。以下种情况也考虑手术治疗:一、瓣膜穿孔破裂、腱索断裂、发生难治性心力衰竭。二、人工瓣膜置换术后感染内科治疗不能控制。三、并发细菌性动脉破裂,或者四支大动脉栓塞。四、先天性心脏病发生感染性内膜炎,经系统治疗仍不能控制时,手术应该加强支持治疗和抗生素控制下尽早进行。
语音时长 01:32

2020-02-13

49967次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