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怎样预防心内膜炎的出现

54415次浏览

想要预防心内膜炎的发生,患者首先要注意一下,必须积极去除诱发心内膜炎的病因,还需要治疗诱发心内膜炎的病因;其次,患者必须注意一下自己的个人卫生,远离毒品;最后,患者还需要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来避免心内膜炎的发生。

现实生活之中,心内膜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具有很大的危害性,给很多患者带来了严重的精神困扰,也是十分不利于提高生活质量的,所以务必要及早治疗。那么,心内膜炎应该如何预防?下面让我们了解一下吧!
  1、去除诱因以及治疗病因
  预防胜于治疗,对于心内膜炎的预防,一定要积极做好各个方面的处理工作。需要积极预防以及治疗各种不同感染病灶的发生,比如口腔感染以及皮肤感染,还有泌尿道感染以及肺炎等等,都是可以有效降低心内膜炎的发生率的。
  2、注意个人卫生
  在现实生活之中,心内膜炎需要坚持以防为主,对于患者来说,有必要清楚认识到心内膜炎的巨大危害性,与此还需要积极远离毒品,究其因,吸毒是诱发心内膜炎的一种重要因素。对于那些静脉药瘾的患者,一定要积极进行戒毒,借此来减少一些感染性心内膜炎这种不良症状的发生,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
  3、注意预防性用药
  想要预防心内膜炎,患者有必要首先从预防发生菌血症这方面着手。究其因,众多研究发现,大部分患者在拔牙以后,都会经常性出现暂时性菌血症这种不良症状,特别是那些患有牙周病,又或者是同时拔除很多只牙齿的患者,这种情况情况会更加明显一些。
  除此以外,众多口腔方面细菌,也可以经过创口进入最后的血液系统,而其中草绿色链球菌比较多见一些。需要提醒的是,消化道以及泌尿生殖系统一旦受到了创伤以及感染,也会诱发肠球菌以及革兰阴性杆菌菌血症的发生。
  与此同时,葡萄球菌菌血症这种不良症状通常见于皮肤以及远离心脏的感染。因此,患者有必要积极借助抗生素来预防心内膜炎,不过,也要避免滥用抗生素。

相关推荐

心内膜炎怎么检查出来
怀疑出现心内膜炎时,首先可以进行实验室检查,比如血常规检查、血培养试验、尿常规检查等,能对疾病做出初步的判断;其次可以进行心电图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CT检查等确诊疾病,明确病情的轻重,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心内膜炎的临床表现
心内膜炎的临床表现之一就是以发热为主的感染症状,部分患者还有可能会伴随食欲不振、身体乏力以及面色苍白等现象。再就是会出现心脏方面的症状,大多数的患者都会出现心脏杂音,病情发展到后期还会出现栓塞症状,由于栓塞的部位不同,所以症状表现也有差异。
心内膜炎要做哪些检查进行确诊
临床上如果要对心内膜炎进行确诊,首先要做血培养检查,其次是要做超声心动图检查,对于一些比较特殊并且病情比较复杂的患者,可能还需要做一下免疫学培养,这些检查措施以及项目都非常的有必要。
心内膜炎可以治愈吗
心内膜炎是微生物直接入侵了心脏内膜而引发的一种疾病,这种疾病常见的表现症状是乏力,体温升高,皮肤苍白以及食欲差,不同的情况选择的治疗方式也不同,但是大部分的治疗效果都不是特别的好。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主要包括抗生素的应用和外科手术治疗两方面。感染性心内膜炎是指由细菌、真菌、病毒、立克次体、衣原体、支原体等,直接感染心脏瓣膜,形成病内膜,或者临近了大动脉内膜,并伴有赘生物的形成的炎症性反应,感染心内膜炎的治疗。抗生素的应用治疗心内膜是最重要的措施。选择抗生素要根据致病菌培养结果,或者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疗程要足够长,力求治愈。一般为4~6周,对临床高度怀疑本病,还需要培养访问阴性者,可凭经验按照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选用大剂量青霉素、氨基糖甙类药物治疗2周,同时做血培养和血清学检查,除外真菌支原体、立克次体引起的感染,若无效,改用其他杀菌药,如万古霉素和头孢菌素。感染心内膜炎复发时应再治疗,治疗过程适当延长。以下种情况也考虑手术治疗:一、瓣膜穿孔破裂、腱索断裂、发生难治性心力衰竭。二、人工瓣膜置换术后感染内科治疗不能控制。三、并发细菌性动脉破裂,或者四支大动脉栓塞。四、先天性心脏病发生感染性内膜炎,经系统治疗仍不能控制时,手术应该加强支持治疗和抗生素控制下尽早进行。
语音时长 01:32

2020-02-13

49967次收听

心内膜炎怎么治疗
心内膜炎这种疾病可以采用一般的方法治疗,主要就是给予充足的热量供应和补充血容量,再就是要及时应用抗生素类药物治疗,严重者需要做手术治疗。另外还可以应用中医疗法,比如说三黄汤和地黄玄参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