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糖尿病的好发人群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0-06-1155683次浏览

糖尿病好发于40岁以上、过于肥胖、精神压力过大等人群,饮食不规律也易患糖尿病。
  一、40岁以上人群
  糖尿病一般出现在中老年人群身上,若40岁以上人群存在明显肥胖现象,需定期接受糖耐量检查,做好预防措施。
  二、过于肥胖
  肥胖分成两个指标,腰围指数和体重指数,过于肥胖会增加糖尿病出现几率。
  三、精神压力过大
  精神压力过大可能出现糖尿病,生活中因快节奏生活导致生活压力,易出现糖尿病。
  四、饮食不规律
  若生活中有不良饮食习惯、经常性暴饮暴食或有抽烟喝酒等不良习惯,增加糖尿病出现几率,甚至可能形成冠心病高血压

相关推荐

体检空腹血糖6.21算不算糖尿病
体检空腹血糖6.21属于高血糖,不一定可以诊断为糖尿病。正常情况下,空腹血糖应该在3.9到6.1mmol/L,如果空腹血糖超过6.1mmol/L,称为高血糖,需要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检查,如果多次检测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两小时血糖大于等于11.1mmol/L。就可以诊断为糖尿病。有些糖尿病患者首先表现为餐后血糖的升高,空腹血糖还在正常范围之内。如果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两小时的血糖在7.8~11.1mmol/L,空腹血糖6.21,那么就诊断为糖耐量异常,属于糖尿病前期的一种。无论是患者出现糖尿病前期还是糖尿病,都需要控制饮食,还要适当的运动来调整血糖。
语音时长 01:22

2022-06-20

13811次收听

酮体是怎么回事
酮体是肝脏脂肪酸氧化分解的中间产物,包括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三种成分统称为酮体,所以酮体是脂肪的分解产物。在健康人体中少量的酮体,以78%的β-羟丁酸、20%的乙酰乙酸和2%的丙酮的比例,存在于血液当中。当肝脏内酮体产生的速度,超过肝外组织利用的速度的时候,血液酮体增加可以出现酮血症,过多的酮体从尿液排出形成酮尿。正常人进食糖类物质增多也不会导致酮体的增多,但是糖尿病患者是非常容易出现酮体阳性的,尤其是一型糖尿病,这是由于胰岛素水平的绝对缺乏有关。当然部分二型糖尿病患者在合并感染、应激等血糖控制很差的情况下,也会出现糖尿病酮症。糖尿病酮症如果不及时治疗,严重的酮症发展为酮症酸中毒,可导致昏迷甚至危及生命。早期较轻的酮症,可能没有不适的症状,但酮体累积持续加重,发展为酮症酸中毒的时候,就会出现像口渴、多饮、乏力、多尿,这些糖尿病症状加重的现象,甚至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消化道症状。严重的时候就会表现为尿量减少、皮肤干燥、眼球下陷、脱水的表现,以及钾、钠、氯电解质紊乱。所以对于酮症,是糖尿病常见的一种急性并发症,需要积极的干预治疗。对于普通人出现酮体的几率,是非常少见的。但部分人群像孕妇,可以出现尿酮的现象,但并不是真正的病理现象。
语音时长 02:34

2021-07-09

92822次收听

值得关注的糖尿病足怎么护理
有些糖尿病足的护理患者可能还不了解,糖尿病足的护理是糖尿病患者们在生活中应积极掌握的。及早的进行糖尿病足的护理很关键。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专家介绍的一些方法。1、定期请家人帮忙剪趾甲:修趾甲是糖尿病足的护理的基本功之一,由于趾甲过长会容易断裂,伤到
糖尿病的辅助检查有哪些
糖尿病是我们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一种内科疾病,严重的威胁着很多朋友的身心健康,需要引起重视,积极的到正规的医院检查治疗,该病的及时检查对治疗是有非常大的帮助的,但是很多患者并不知道该做哪些方面的检查,那么究竟糖尿病的检查方法都有哪些呢?
糖尿病人怎么正确饮食
糖尿病病人要注意控制自己每天吃主食的量,还要注意合理安排热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同时也要注意用餐的形式,不可以暴饮暴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还有酸性的食物都不可以吃,这类的食物容易加重病情。
01:35
口干舌燥吃什么药最好
口腔干燥不能单纯对症,要从病因出发,针对病因治疗会更有效。一般都是口服的免疫制剂,或使用人工唾液。一、比如怀疑是由于糖尿病引起的口干舌燥,就要到内科去诊治,进行糖尿病的治疗。二、假如出现口干舌燥的同时伴有眼干、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及腮腺局部肿大等症状,怀疑是口腔干燥综合征,就要到口腔科进行就诊。三、如果是由于鼻炎的鼻塞症状引起的呼吸道阻塞,出现的口呼吸现象,从而引起了口腔干燥,首先要去耳鼻喉科治疗鼻炎。四、如果是更年期的女性出现了口腔干燥的症状,就要到妇科进行更年期的调理。
02:30
吃什么能预防糖尿病
第一,糖尿病的预防一般主张低热量的饮食习惯。糖尿病的发生有多种因素,首先遗传因素,如有糖尿病家族史,发生糖尿病的风险就大大增加。第二,生活习惯。如果家族出现了多个人肥胖、高血压等等类似的代谢综合征的表现,那么也增加了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对于糖尿病的高危人群,主张健康的低热量的饮食习惯,普通人群通过热量限制增加运动,就能起到预防糖尿病,甚至是预防将来的糖尿病的并发症,在低热量多种营养补充的情况下,就能预防糖尿病。
糖尿病可以治愈吗
糖尿病属于终身性疾病,虽然多是后天因素引起的,但是一旦发病,通常无法治愈。
糖尿病的饮食禁忌
严格的来说糖尿病没有什么禁忌,主要是因为要控制量,要控制总量,能量高的食物要减少,增加患者的饱腹感和幸福感。所以说有一部分的饮食我们要适当的限制,比如说动物内脏,蛋黄,肥肉,蟹,虾,鱿鱼等等这些含高脂饮食,高胆固醇的饮食要尽量的限制,以免加重脂质的代谢而发生高脂血症。因为它的能量含的比较多,吃一点就足够全天的能量了,另外就是忌食辛辣的食物,还要远离烟酒,乙醇加重代谢,但是它的半衰期很短,并且不提供能量,所以糖尿病一定要忌酒。禁食高糖的饮食,比如淀粉高的我们要控制总量,50%~60%全天热卡来源,一些含糖量比较高的白糖,红糖以及葡萄糖等等,糖制品,甜制品这些含糖量都比较高,如果进食之后血糖迅速增高可以加重病情,所以说这些饮食都要适当限制。
语音时长 01:50

2019-12-09

57174次收听

糖尿病最严重的症状是什么
糖尿病长期血糖控制不好,容易诱发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以及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等并发症。急性并发症常见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糖尿病高渗性昏迷一般发生于年老体弱的糖尿病病人,死亡率比较高。慢性并发症,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严重者会导致失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严重症需要透析,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主要包括脑梗死、心肌梗死。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还可能导致糖尿病足发生,部分病人要高位截肢。糖尿病病人血糖长期控制不好,可能从头到脚都出现并发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建议糖尿病病人从早期开始严格控制好血糖,避免出现严重并发症。
语音时长 01:50

2019-12-06

56423次收听

02:33
糖尿病主食吃多少
糖尿病主食比例分配有主食均分,即早、中、晚餐各占1/3,和早餐占1/5,午餐、晚餐占到2/5的两种模式,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糖尿病患者的主食原则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粗细搭配,粗粮最好占到全天主食的1/2或者是1/3。第二,避免摄入更多的热量,不要吃油炸、油煎主食。第三,主食温度不要太高,有助于降低餐后血糖。《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把碳水化合物丰富的食物列为主食,如粮谷类中的大米、高粱等;薯类的土豆、红薯等;杂豆有绿豆、红豆等;对于糖尿病患者,常将坚果类中的栗子、芡实米、藕粉等也列为主食。
中医叫糖尿病什么
糖尿病中医在《内经》里有记载,叫消渴,消渴中医分为上、中、下三消。上消就是喝水比较多,比正常人的饮水要翻好几倍。糖尿病患者一分钟不饮水就口渴难受,这种饮的比较多的叫上消,病位中医认为在肺,即肺热、肺燥。中消就是患者老饿,中医认为胃热、肺里有火的时候,病人会出现一种症状叫“消谷善饥”,就特别容易把吃进去的东西消化,就出现老饿的情况。因为胃在中医里属于中焦的器官,所以叫中消。下消就是病人小便比较多、尿量也比较多,这就叫做上、中、下三消。这就充分的体现了糖尿病的一个特点三多一少。三多就是病人喝得多、吃得多、尿得多,但是体重还减轻。
语音时长 02:04

2018-12-21

56393次收听

02:35
糖耐量试验
临床中经常会有患者的血糖没有到诊断糖尿病的标准,但又高于正常的参考范围。对于这部分人群,要进行75克的葡萄糖耐量试验。在做这个试验的时候,要注意前一天晚上十点以后,不要吃东西,禁食8到10个小时。第二天早上空腹,八点左右来抽血,前一天还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尤其要注意在试验的前三天,每天的主食量不能小于三两。因为门诊上有些病人害怕血糖测得高了,故意做实验前不吃饭,这样做是不对的。实验要求是75克的无水葡萄糖,溶在250到300毫升的水里,先空腹抽血,五分钟之内把糖水喝完,从喝的第一口开始计时,过一小时抽一次,餐后两小时再抽一次血。在等待的过程中,不需剧烈的运动,也不能抽烟、喝酒,更不要吃东西。还有部分人群害怕血糖高,反而在做试验过程中,经常在医院里跑来跑去,这也是不对的,这样会影响测定结果。
02:23
糖尿病有什么危害
糖尿病顾名思义是尿里的血糖增高,临床通常是查血里的血糖。血糖增高后会对血管造成炎性刺激,血液流到头部会出现脑梗塞,流到心脏会出现心肌缺血流到肠胃会出现胃轻瘫。流到四肢会出现手脚麻木。5到10年后才会出现糖尿病并发症,所以严格控制血糖很重要。
糖尿病患者该如何吃水果
香蕉、菠萝、荔枝、蜜枣、桂圆含糖量很高,有糖尿病的患者就肯定不能选了。而火龙果、普通、苹果、梨、橙子、柚子含糖量中等我们可以适当地选用,但对量的要有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