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脊髓性颈椎病
脊髓性颈椎病是颈椎病的一种类型,指颈椎退行性改变导致脊髓受压或损伤,主要表现为四肢麻木、无力、步态不稳等症状。该病通常由颈椎间盘突出、骨赘形成、韧带肥厚等因素引起,需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诊。

脊髓性颈椎病的发病机制与颈椎结构退化密切相关。随着年龄增长,颈椎间盘水分减少、弹性下降,椎间隙变窄可能压迫脊髓。长期低头工作或颈部外伤会加速这一过程。颈椎骨质增生形成的骨赘可直接压迫脊髓或神经根,后纵韧带钙化增厚也会减少椎管容积。部分患者存在先天性椎管狭窄,轻微退变即可诱发症状。
典型症状包括双手精细动作困难如扣纽扣障碍,下肢踩棉花感或痉挛步态。严重者可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症状多从单侧肢体开始,逐渐发展为双侧。颈部过度后仰可能诱发或加重症状。部分患者伴有颈肩部疼痛,但疼痛程度常轻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症状进展速度因人而异,慢性压迫可能导致不可逆神经损伤。
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颈椎MRI能清晰显示脊髓受压程度和信号改变,是首选检查方式。CT可辅助评估骨性结构异常,X线片用于观察颈椎曲度及稳定性。肌电图有助于鉴别周围神经病变。需注意与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多发性硬化等神经系统疾病区分。
治疗方案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制定。轻中度患者可采用颈托固定、药物缓解神经水肿等保守治疗。物理治疗如颈椎牵引需谨慎评估适应证。症状明显或进行性加重者需手术解除压迫,常见术式包括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等。术后需配合康复训练恢复神经功能。
患者应避免长时间低头姿势,睡眠时选择高度适中的枕头。适度进行颈部肌肉锻炼可增强稳定性,但需避免突然转头或过度后仰动作。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B族和优质蛋白,促进神经修复。寒冷季节注意颈部保暖,防止血管痉挛加重缺血。定期复查评估病情进展,出现新发症状或原有症状加重时需及时就医。
相关推荐
02:02
01:47
02:07
02:26
01:44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 1 颈椎病如何引起的
- 2 怎么防止颈椎病
- 3 产生颈椎病是怎么得的
- 4 颈椎病是怎么引起的?
- 5 颈椎病是怎么形成的呢
- 6 颈椎病是如何造成的
- 7 什么是颈椎病?
- 8 颈椎病是怎么形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