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的病人适合做哪些运动
骨质疏松患者适合进行低冲击性、负重性运动,主要有快走、太极拳、游泳、抗阻力训练、瑜伽等。
1、快走
快走属于低冲击性负重运动,能刺激骨骼形成,增强下肢骨骼密度。建议每周进行3-5次,每次30分钟,选择平坦路面避免跌倒风险。运动时穿防滑鞋,必要时使用助行器。
2、太极拳
太极拳通过缓慢动作改善平衡能力,降低跌倒概率。其重心转移动作可增强髋部骨骼强度,适合中重度骨质疏松患者。建议每天练习20-30分钟,注意保持呼吸平稳。
3、游泳
水中运动能减少关节负荷,水的浮力可保护脆弱骨骼。蛙泳和自由泳可增强脊柱旁肌肉群,每周2-3次,每次不超过45分钟。出水时需扶稳栏杆防止滑倒。
4、抗阻力训练
使用弹力带或轻量哑铃进行上肢训练,能增加骨矿含量。每组动作重复8-12次,每周2-3次,训练时保持脊柱中立位,避免弯腰扭转动作。
5、瑜伽
改良式瑜伽可增强核心肌群稳定性,选择树式、桥式等静态体式,避免前屈或扭转体式。每次练习需有专业指导,使用辅助器械支撑身体。
骨质疏松患者运动需遵循渐进原则,运动前进行10分钟热身,运动后做拉伸放松。避免跳跃、快跑等高冲击运动,运动时佩戴护具保护脊柱和关节。建议结合钙剂和维生素D补充,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出现骨痛或不适时立即停止运动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