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有真菌性外耳道炎该怎么办
真菌性外耳道炎可通过保持耳道干燥、局部抗真菌治疗、口服抗真菌药物、清除耳道分泌物、避免挖耳等方式治疗。真菌性外耳道炎通常由潮湿环境、免疫力低下、耳道损伤、长期使用抗生素、糖尿病等原因引起。
1、保持耳道干燥
真菌在潮湿环境中容易滋生,保持耳道干燥有助于抑制真菌生长。洗澡或游泳时可以使用防水耳塞防止进水,洗完澡后用干净毛巾擦干外耳道。避免长时间佩戴耳机或助听器,减少耳道密闭时间。若耳道不慎进水,可将头部倾斜使水自然流出,或用吹风机低温档距耳朵20厘米以上吹干。
2、局部抗真菌治疗
局部使用抗真菌药物是主要治疗手段,常用克霉唑乳膏、硝酸咪康唑软膏、联苯苄唑溶液等。用药前需清洁耳道,用棉签蘸取少量药膏均匀涂抹于患处,每日1-2次。严重时可配合使用硼酸酒精滴耳液,既能抑制真菌又能保持耳道干燥。局部用药需持续2-4周,即使症状消失也应完成疗程。
3、口服抗真菌药物
对于顽固性或严重感染,可能需要口服抗真菌药物如伊曲康唑胶囊、氟康唑胶囊、特比萘芬片等。这些药物通过血液循环到达感染部位,对深部真菌感染效果较好。口服药物可能引起肝功能异常,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肝功能。肾功能不全者需调整剂量,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
4、清除耳道分泌物
耳道内真菌团块和分泌物会阻碍药物吸收,需由医生用吸引器或耵聍钩轻柔清除。切勿自行挖耳,以免损伤耳道皮肤加重感染。清除后可用生理盐水冲洗耳道,再用棉签吸干。严重肿胀影响清理时,可先使用氢化可的松软膏减轻炎症后再处理。
5、避免挖耳
挖耳会破坏耳道皮肤屏障,增加真菌感染机会。耳痒时不要用棉签、发卡等物品掏挖,可用手指轻轻按压耳屏缓解。改掉频繁挖耳的习惯,减少对耳道的机械刺激。若必须清理耳垢,建议每3-6个月到医院由专业人员处理。保持耳道皮肤完整是预防复发的重要措施。
真菌性外耳道炎患者应注意饮食调理,适量补充维生素B族和锌有助于皮肤修复,避免高糖饮食以防加重真菌生长。选择透气性好的枕头和寝具,定期更换避免真菌滋生。运动后及时擦干耳周汗液,避免汗液流入耳道。若出现耳痛加重、听力下降或发热等症状,提示可能并发细菌感染,需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平时不要与他人共用耳机、耳塞等物品,防止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