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的诊断要点
子宫内膜癌的诊断要点主要包括病史采集、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以及宫腔镜检查。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诊断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1、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的月经史、生育史、绝经年龄以及是否有长期使用雌激素类药物的情况。子宫内膜癌患者常表现为异常子宫出血,尤其是绝经后阴道流血或月经紊乱。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也是子宫内膜癌的高危因素。对于有家族遗传史的患者,需特别关注林奇综合征等遗传性肿瘤综合征的可能性。
2、影像学检查
经阴道超声检查是初步筛查的重要手段,可观察子宫内膜厚度及宫腔内异常回声。磁共振成像能更清晰地显示肿瘤浸润深度及周围组织受累情况,对术前分期有重要价值。计算机断层扫描主要用于评估远处转移,尤其是肺部、肝脏等部位的转移灶。
3、病理学检查
分段诊刮术是获取子宫内膜组织进行病理诊断的金标准,能明确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和分化程度。子宫内膜活检适用于门诊初步筛查,但可能遗漏局灶性病变。术后病理检查可确定肿瘤大小、肌层浸润深度、宫颈间质受累情况等重要预后因素。
4、肿瘤标志物检测
CA125在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中可能升高,对监测治疗效果和复发有一定价值。HE4是较新的肿瘤标志物,与CA125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准确性。这些标志物虽不能单独用于诊断,但可作为辅助指标帮助评估病情。
5、宫腔镜检查
宫腔镜能直接观察宫腔形态、肿瘤位置及范围,并在直视下进行针对性活检。对于影像学检查阴性但临床高度怀疑的患者,宫腔镜检查可提高早期病变的检出率。该检查还能评估宫颈管是否受累,为手术方式选择提供依据。
子宫内膜癌确诊后应根据病理类型和分期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高脂肪饮食,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术后需定期随访,监测肿瘤标志物和影像学变化。出现异常阴道流血、盆腔疼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保持乐观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关推荐
02:07
02:50
01:28
01:45
01:20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特色医院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 1 子宫内膜癌有哪些特点?
- 2 子宫内膜癌是怎么得的
- 3 子宫内膜癌严重吗
- 4 子宫内膜癌严重吗?
- 5 什么是子宫内膜癌?
- 6 子宫内膜癌是怎么引起的?
- 7 子宫内膜癌应该怎么处理
- 8 子宫内膜癌怎么引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