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白血病有哪些预防好方法

51024次浏览

白血病预防很是关键,有的人对于白血病的相关问题很是不了解,一旦白血病的出现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大家一定要的治疗白血病,那白血病预防有哪些好方法呢?为了大家的健康,一定要好好看一下以下内容。

第一,不排除家庭装修造成的污染。因为装修中常用的黏合剂、涂料、地板砖、夹板等材料会释放出甲醛、铅、苯等有毒物质,对人体的血液系统造成损害,因此建议,装修住宅最好选用符合环保要求对人体无害的材料,入住前最好开窗通风一周以上,请室内环境监测部门进行监测,合格后再入住。

第二,白血病预防有哪些好方法呢?其方法也表现在避免辐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开灯睡觉的儿童或者自然睡眠模式受人造光线干扰的人,患癌症的可能性比平常人要大。最近,研究人员在伦敦举行的儿童白血病大会上提出,儿童白血病发病率增多与夜晚暴露在灯光下有关系。因此,一上床睡觉,人们就应该把灯关掉,直到第二天早晨醒来。还应注意远离高压线、变电站及正在使用的微波炉等。

第三,注意饮食卫生。因为含有化肥、农药的蔬菜水果等食物,食用后经消化吸收进入血液,容易破坏骨髓的正常造血功能,从而发病。所以,蔬菜、水果食用前要清洗干净,把化肥农药的残留量降至最低限度。

看了上述的介绍相信大家对白血病预防有哪些好方法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希望通过上述能给各位白血病患者带来帮助,建议大家一旦发现白血病的症状时一定要及时的预防和治疗,最后也祝大家早日康复。

相关推荐

化疗后白细胞高是什么原因
化疗后白细胞高可能与化疗药物刺激、感染、骨髓抑制恢复期、糖皮质激素使用、白血病等因素有关。化疗药物可能暂时刺激骨髓造血功能,导致白细胞计数升高;感染时机体应激反应也会引发白细胞增多;部分患者在骨髓抑制后的恢复期可能出现白...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发生可能与电离辐射等相关
2019年10月,一名老年女性患者由于乏力伴轻微活动后心慌来到我院就诊,通过进行体格检查,确诊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收入我院。在住院的19天当中通过进行药物治疗,予甲磺酸伊马替尼片等多种药物进行治疗,患者的症状得到好转。
血液病的早期症状有什么
血液病的范围是很广的,不同的疾病、不同的患者情况,临床表现也各有差异。一般血细胞减少性的一些疾病,比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人、一些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的病人,各种原因的贫血,引起白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的降低。白细胞的降低就容易出现感染,特别在白细胞重度降低的时候,感染往往不能避免、感染就会产生发,就会引起感染部位的红、肿、热、痛。最常见的感染部位还是呼吸道的感染,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等临床症状。血红蛋白的降低就会出现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活动耐量的下降。血小板的减少就容易引起出血,比如牙龈的出血、鼻腔的出血、皮肤粘膜的出血。血液病引起的出血,往往是全身泛发的,多数不是单一固定部位的出血。而血细胞升高,比如一些慢性白血病的病人、骨髓增殖性疾病的病人,可以引起白细胞、血红蛋白或血小板的升高。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升高,这些血细胞的升高常能引起一些栓塞的症状,导致病人一些动脉的栓塞或者静脉的栓塞。
语音时长 01:09

2021-12-30

54855次收听

01:42
白血病M3复发率是多少
白血病M3复发率是很低的,90%以上的患者都可以获得临床治愈。M3型白血病又叫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危险程度很低,可以被治愈。临床上经过有效的维甲酸和砷剂的治疗,90%的病人可以获得完全缓解,甚至达到基因学缓解。这部分病人以后复发的概率是很低的。也有不足10%的病人,可能治疗效果不是很满意,或者在治疗以后出现了疾病的进展复发。对于这部分病人,通过异基因的骨髓移植治疗也可以有效的控制疾病。建议得了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患者,到有经验有条件的血液病医院进行正确治疗。
白血病白细胞值是多少
白血病白细胞的数值根据白血病的不同类型,其数值也是各有所不同的。急性白血病当患者为白细胞增多性的白血病史,其的白细胞数值可以大于10×10的9次方每升,甚至可以达到100×10的9次方每升,当患者为白细胞不增多性的白血病时,白细胞的数值可以小于正常值,也可以表现为白细胞的数值,在正常范围之内。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白细胞通常可以大于正常值,甚至大于正常值的十倍十几倍都是有可能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白细胞时,数值可以大于正常值的范围,甚至高于正常值的数十倍以上,主要表现为是以淋巴细胞升高为主,因此如果要明确白血病数值,要看具体的白血病分型,不同的分型,及疾病的严重程度,其白细胞的数值也是不一样的。
语音时长 01:38

2021-05-28

13989次收听

白血病可以同房吗
白血病根据疾病病情程度以及症状表现来考虑能否同房,白血病一般处于急性期时,是不宜进行同房的,因为处于急性期的患者会出现出血、感染、贫血等症状,有时也会伴有乏力、心慌、头晕等症状,此时同房会加重患者症状。白血病患者在化疗期间最好也不要进行同房,因为化疗期间,有些药物成分可随体液排出,以免影响伴侣的身体健康。白血病不属于传染性疾病,当患者使用化疗药物后,疾病处于平稳期,并且没有明显不适症状时,此时是可以同房的。
语音时长 01:09

2021-05-28

13607次收听

什么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白血病的一种,骨髓当中往往增生极度活跃,可以见到大量的、部分分化的白血病细胞,这些白血病细胞可以在在骨髓内增殖、累积,正常的造血功能受到抑制。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往往以老年人比较多见一些,起病比较隐匿。刚开始发病的时候,病情可能不是特别严重,症状也不是特别明显,但是随着病情的进展,病人可以出现乏力、头晕、活动后心慌、气短,也可以反复的发生发热。病人还有可能会出现皮肤黏膜的瘀点、瘀斑、牙龈出血、鼻出血、便血,女性有可能会出现月经过多,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非常典型的症状是可以出现脾大,可以有消瘦、盗汗等等。对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可以考虑使用化疗药物或者是靶向药物来进行治疗。
语音时长 01:32

2021-01-07

83989次收听

白血病的血会传染吗
随着疾病的增多,我们的问题也增多了,例如白血病的血会传染吗,想必这是很多患者都十分关心和在意的问题,所以针对大家的疑问今天我们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白血病的血会传染吗的问题,希望以下内容可以帮助到大家,也祝愿大家可以早日恢复健康。
并非所有白血病都有遗传倾向
癌症是一种大家望而生畏的疾病,而且发病率高。众所周知,癌症都有遗传因素的存在,白血病也是恶性肿瘤的一种,尽管其不是那种生长在机体某一局部的赘生物性质的肿瘤,白血病也存在一定的遗传因素。白血病的致病因素很复杂,应该说并非所有的白血病都有遗传倾向性。临床上也不一定能证明某些家庭中同一类型白血病患者多发与遗传有直接关系,因为这其中可能与装修污染等环境因素有关,但白血病的确与遗传因素有一定的关系。研究发现
白血病手术后可能会复发吗
白血病一般复发率是很高的,所以我建议白血病患者应该积极的进行中医中药中医中药的辨证治疗,这样的可以减少白血病的复发,提高白血病的缓解率。因为一般来讲,白血病患者,五年不复发。我们叫做长期生存,十年不复发,我们叫做治愈。得了白血病,症状消失,血象正常,骨髓象正常还应该继续巩固治疗一段时间,以减少复发。白血病术后仍有极少数患者在五年后复发,所以还是应该定期去医院检查,做微小残留病的检查,尽可能早发现早治疗。平时注意多补充各种的营养,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
语音时长 01:14

2020-03-05

61377次收听

02:11
血小板正常值
血小板的正常值实际上指的就是血小板在95%正常人的血液中所存在的含量。目前行业标准规定血小板正常值一般为125到320乘以10的9次方每升。参考区间是对于大多数试验室而言,但具体标准还是要根据每个试验室所使用的仪器和试验室的参考区间来确定。另外需要注意,如果被检者的检查结果在所给的这个区间附近,相差较小,也可能是正常状况,因为参考区间给出的是95%的正常人所得出的,具体情况还要根据被检者其他检查以及症状体征来判断。血小板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进行临床诊治。
01:38
白血病应该注意哪些
白血病患者应时刻注意配合医生治疗、注意自身口腔与肛周护理、坚持治疗。白血病整个的诊断过程需要骨髓穿刺,取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的相关检测指标,而部分患者因其价格高昂而不愿诊断,但其对于患者治疗及预后判断是十分必要的,所以一定要配合医务工作者治疗。由于多数白血病患者的白细胞功能异常,患者的免疫能力已大幅下降,极易感染,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当注意自身口腔与肛周的护理。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一定要持续坚持,不能有初步的疗效后,就主动放弃治疗,这无疑对患者的预后是毁灭性打击。
白血病能治愈吗
现如今医疗技术越来越发达,白血病自然是可以治愈的,目前比较常见的治疗方法就是化疗法,也是很多患者会选择的治疗方法。除了化疗法以外,西医治疗白血病的方法比较常见的就是免疫疗法,免疫疗法就是通过吞噬细胞或者是诱导癌细胞死亡来达到治愈的目的,它比化疗法的好处在于可以减轻化疗对于患者身体的毒副作用。此外还有中医的汤剂疗法,相对于西医疗法而言更加温和。
01:48
小孩流鼻血是什么原因
在生活中导致儿童流鼻血的原因有很多,发生流鼻血可以先去耳鼻喉科,检查是否是鼻部有问题。有时儿童会用手抠鼻子,导致脆弱的鼻黏膜受伤、出血。也会和孩子饮食,生活习惯有关,作息不正常,喝水少很容易导致鼻部受伤破裂。也可通过查血常规确诊具体病症。
01:29
什么是淋巴瘤白血病
淋巴瘤白血病的患者,要进行分期。患者除了做淋巴结活检,胸腔镜、纵隔镜以外,还要进行骨穿。因为淋巴瘤四期会浸润到骨髓,做骨穿来看骨髓有没有浸润,如果骨髓的浸润里,淋巴瘤细胞超过了20%或25%,就叫淋巴瘤白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