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2型糖尿病能不能根治

发布时间:2020-08-2859815次浏览

2型糖尿病患者要想根治,还是要坚持严格控制饮食,这样血糖才能够在稳定中接近正常值,或者在正常值的范围内,这样才能够治愈糖尿病,毕竟饮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密切相关的,那么,2型糖尿病能不能根治呢?下面请我给大家介绍一下。


2型糖尿病也叫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占糖尿病患者百分之90以上。2型糖尿病病友体内产生胰岛素的能力并非完全丧失,有的患者体内胰岛素甚至产生过多,但胰岛素的作用效果却大打折扣,因此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是一种相对缺乏。可以通过某些口服药物刺激体内胰岛素的分泌。但到后期仍有部分病人需要像1型糖尿病那样进行胰岛素治疗。

关于2型糖尿病可以根治吗?医生表示,糖尿病是一个终身疾病,需要终身治疗,目前医学水平还达不到根除,主要是通过各种方法控制血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一提的是,糖尿病病人一经确诊,就要正规治疗,只要接受规范治疗,就可以不可以获得和正常人相同的生活质量和寿命。

2型糖尿病的疗法,要根据糖尿病病人的个体情况来定,首先要了解病人的血糖,胰岛功能,有无并发症等情况,才能制定出具体的疗法方案,不要盲目用药,以免延误病情。

最后注意的是2型糖尿病人最好要养成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如适当的体力活动,保持正常体重。过度肥胖者应适当限制饮食,使体重减至正常范围。不要暴食,避免各种诱发因素,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相关推荐

02:38
二型糖尿病只要把血糖降下来就好了吗
2型糖尿病并不是只要把血糖降下来就可以,因为临床上2型糖尿病患者不仅仅只是表现为单纯的血糖升高,还伴有许多其他异常表现,如体重升高、血糖异常、血脂异常、血压异常等表现。随疾病进展,在上述多重不良因素的作用下,糖尿病患者会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其中最常见的是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导致糖尿病死亡最常见的并发症,临床上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抑制心血管疾病的进展。是治疗2型糖尿病以及延长患者寿命的重要方法。现在国际上已经开始推荐合并多重冠心病风险的糖尿病患者加用恩格列净类治疗,从而可以降低主要心血管事件及心血管死亡的风险。
02:36
二型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用什么药好
2型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可以应用恩格列净。糖尿病患者除了需要控制血糖外,还需对其常见的心血管病进行干预,这一类药物除了具有良好的控制血糖的作用外,还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糖尿病状态下,长期过高的血糖水平易引发血管慢性炎性反应以及过度的氧化应激,并且能通过多个通路导致血管内皮功能紊乱。恩格列净对上述血管因素的良性影响是其血管保护作用的药理学机制。对于临床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已经合并心血管病的患者,早期应用恩格列净进行降糖,对患者的长期获益十分显著,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2型糖尿病常见并发症是什么
糖尿病在生活中属于较严重的一种慢性疾病,它对人们的生活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糖尿病并发症有很多,2型糖尿病并发症分两大部分,具体情况如下:1、急性并发症:包括酮症酸中毒和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用降糖药后易控制;2、慢性并发症:微血管并发症,如视网膜病变、白内障、眼底出血、糖尿病肾病、神经病变,胃肠道功能减退、胃轻瘫、通过控制血糖,减缓病情。大血管并发症,如动脉硬化、脑梗、心梗等,非糖尿病特有病变,除降血糖外,需控制血压、血脂、应用抗血小板药物等综合治疗,糖尿病应严格控制血糖,避免出现并发症,如出现并发症应及时就诊,避免病情加重,影响生活质量。
语音时长 01:06

2021-04-19

83493次收听

2型糖尿病和1型区别是什么
1型糖尿病是一种自体免疫疾病。自体免疫疾病是由于身体的免疫系统对自身作出攻击而成的。多发生于青少年,因胰岛素分泌缺乏,依赖外源性胰岛素补充以维持生命。1型糖尿病是胰岛功能缺失引起的糖尿病,是比较严重的类型,终身需要依靠胰岛素,2型糖尿病是比较轻的一种类型,胰腺还有部分功能,可能通过口服药物和控制饮食控制血糖,恢复降火的可以摆脱药物的依赖,2型糖尿病是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病友体内产生胰岛素的能力并非完全丧失,有的患者体内胰岛素甚至产生过多,但胰岛素的作用效果却大打折扣,因此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是一种相对缺乏。
语音时长 01:08

2021-04-19

74285次收听

2型糖尿病的起因有哪些
摄入高热量及结构不合理膳食会导致肥胖,随着体重的增加及缺乏体育运动,胰岛素抵抗会进行性加重,进而导致胰岛素分泌缺陷和2型糖尿病的发生。2型糖尿病的发病因素主要就是由于肥胖,往往患者生活不规律,进食比较多,而且进食以后不爱活动,造成了热量堆积,这样体重就会超出正常范围。这种糖尿病患者早期是存在胰岛素抵抗以及胰岛素分泌不足,往往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比如严格的控制饮食以及适当的运动,就能够将血糖控制理想,为了您的身体健康,建议合理膳食,适当运动。除了以上原因造成糖尿病以外,家族因素也是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因素。
语音时长 01:01

2021-04-19

78650次收听

2型糖尿病严重并发症
1.神经病变:多见周围神经病变,早期以感觉障碍为主,呈对称性小腿或下肢疼痛。以后累及运动神经,肌张力常降低。早期腱反射亢进,晚期减低而消失。植物神经累及后可有泌汗异常、体位性低血压、尿潴留、顽固性腹泻、瞳孔异常改变等。2.眼部病变:白内障、视网膜病变。早期毛细血管扩张形成微血管瘤,晚期呈增生性病变,严重者可致失明。3.肾脏病变:包括肾小球硬化症、肾动脉硬化及肾盂肾炎。前者主要表现为间歇蛋白尿、浮肿,晚期出现高血压、肾功能不全。严重反复感染时可出现高热、腰痛、血尿等肾乳头坏死症状。4.心血管病变:包括心肌病变、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脑血管意外。下肢闭塞性脉管炎可致间歇性跛行及下肢疼痛、坏疽。部分患者可并发无痛性心肌梗塞、心律紊乱及心原性休克而猝死。
语音时长 01:29

2021-04-19

80353次收听

什么是2型糖尿病的护理方法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2型糖尿病这个疾病,但是对平时的护理还知道的不是很清楚,在生活中,糖尿病的护理不仅有助于预防相关并发症,还可以帮助治疗2型糖尿病,那到底2型糖尿病的护理方法是什么都有哪些呢?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
专家谈如何防治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主要发病于中老年人,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越发升高,患有2型糖尿病的人也越来越多,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因此很多人在询问2型糖尿病患者要如何防治比较好。下面我们来关注下专家谈如何防治2型糖尿病。
中医如何治疗2型糖尿病
中医治疗二型糖尿病时,可中药治疗、针灸治疗等,包含耳针治疗法、穴位注射法、穴位贴贴敷法、针药结合治疗。
2型糖尿病如何康复
二型糖尿病想康复,需控制体重,减少出现心脑血管疾病,需预防便秘,注意好个人卫生,减少肌肤感染现象。
2型糖尿病的血糖控制标准是多少
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标准,通常跟年龄是密切相关的。不足40岁的患者,建议控制在空腹为6,餐后2小时为7.8;60岁以上的患者,空腹控制在7,餐后2小时为7.8;80岁以上的患者,空腹放松到9,餐后血糖值为11左右就可以了。
02:30
空腹血糖受损是什么意思
空腹血糖受损是指空腹血糖超过了正常范围六点一毫摩尔每升,同时又在糖尿病诊断范围七毫摩尔每升以内的状态。空腹血糖受损没有任何症状,只有经过体检或是医院的检查才能发现,因此发生糖尿病的风险大大增加。空腹血糖受损往往是因为基础胰岛素的能力下降引起血糖代谢所导致的,将来发展成为典型的二型糖尿病的风险远远超过正常人。如果有二型糖尿病的家族史,合并肥胖、高血压等类似疾病的人群,要及早干预生活方式,控制饮食,增加运动,对于预防发展成为二型糖尿病是非常重要的。
03:00
二型糖尿病能治好吗
二型糖尿病目前是一种无法根治的长期的代谢性疾病。对于肥胖二型糖尿病患者,通过代谢病手术的治疗可以达到血糖完全的缓解,国内把BMI大于28以上的肥胖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手术的人群,但代谢病手术是有创伤的治疗方法。对于早期诊断的二型糖尿病患者,经过短期的胰岛素强化治疗,也有一部分患者会出现临床的明显的缓解,如果没有进行生活方式的长期的良好的饮食生活方式的管理,血糖依然会升高。关键在于是否坚持良好的生活方式。
什么是空腹血糖受损
空腹血糖受损是指空腹血糖在超过了正常范围六点一毫摩每升,同时又在糖尿病诊断范围之内,即在七毫摩每升以内这么一个状态。当然这是中国的空腹血糖受损诊断标准,对于像美国的空腹血糖受损,空腹血糖标准是在五点六毫摩每升,七毫摩每升以下的一个区间。无论选择五点六毫摩每升还是六点一毫摩每升,这种标准预示着是糖尿病的一个风险,因为空腹血糖受损,意味着发生糖尿病的风险大大增加。空腹血糖受损往往是因为基础胰岛素的能力下降引起血糖代谢所导致,这部分人群将来发展成为典型的二型糖尿病的风险是远远超过正常人,所以空腹血糖受损是非常重视的一个阶段。但空腹血糖受损又是没有任何症状的阶段,只有经过体检或是医院的检查才能发现,如果有二型糖尿病的家族史,对于又合并,像肥胖、高血压等等类似疾病的人群,建议及早的进行检查。空腹血糖受损可能同时也存在着餐后血糖升高的一种现象。如果空腹血糖受损,同时合并餐后两小时血糖升高,发展成为二型糖尿病的风险更是大大的增加,对于空腹血糖受损这部分人群进行及早的生活方式干预,控制饮食,增加运动,对于预防发展成为二型糖尿病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
语音时长 01:49

2019-11-27

61197次收听

01:51
什么是二型糖尿病
临床上二型糖尿病占糖尿病总人数90%以上,以成人为主,与一型糖尿病不同的是,并不是胰岛素减少,而是胰岛素利用率不够,甚至有时候伴有胰岛素抵抗,所以治疗手段也不相同,需要患者去医院做鉴别诊断后,再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