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前脱位的表现

关键词: #关节
关键词: #关节
髋关节前脱位主要表现为髋部疼痛、下肢外展外旋畸形、活动受限、患肢缩短以及腹股沟区肿胀。髋关节前脱位通常由外伤导致股骨头突破关节囊前部引起,可能伴有血管神经损伤或髋臼骨折等并发症。
髋关节前脱位时,关节囊及周围软组织受到牵拉或撕裂,患者会感到髋部剧烈疼痛,疼痛可能向大腿前侧放射。触摸髋关节前方时压痛明显,被动活动髋关节会加重疼痛。建议立即制动患肢,避免加重损伤,并及时就医进行影像学检查。
由于股骨头脱位于髋臼前下方,患肢会呈现典型的外展外旋姿势,膝关节轻度屈曲,足部向外侧旋转。这种畸形体位无法通过自主活动纠正,是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需注意保护患肢,防止搬运过程中造成二次损伤。
患者无法完成髋关节屈曲、内收等基本动作,尝试站立或行走时患肢无法负重。检查时可发现髋关节主动及被动活动范围显著减小,伴有明显机械性阻挡感。此时须保持平卧位,用枕头支撑患肢维持舒适体位。
股骨头脱离正常解剖位置后,患侧下肢会出现1-2厘米的功能性缩短。测量双侧髂前上棘至内踝的距离可发现差异,但实际骨骼长度未改变。该体征需与髋关节后脱位导致的患肢延长相鉴别。
关节囊破裂可能导致局部出血和炎性渗出,在腹股沟区形成可见肿胀或瘀斑。严重时可触及脱位的股骨头凸起。若肿胀进展迅速,需警惕股动脉受压风险,应立即进行急诊复位处理。
发生髋关节前脱位后应避免自行复位,须由骨科医生在麻醉下进行规范手法复位。复位后需用髋关节支具固定4-6周,期间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恢复期应循序渐进开展关节活动度练习,3个月内禁止剧烈运动。定期复查X线观察股骨头血供情况,预防创伤性关节炎等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