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衰竭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肾衰竭可能由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急性肾损伤、慢性肾小球肾炎、多囊肾等原因引起。肾衰竭通常表现为少尿或无尿、水肿、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需通过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或肾移植等方式治疗。
1、糖尿病肾病
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可能导致糖尿病肾病,这是肾衰竭的常见原因之一。高血糖会损伤肾小球滤过膜,导致蛋白尿和肾功能逐渐下降。患者可能出现泡沫尿、下肢水肿等症状。治疗需严格控糖,遵医嘱使用胰岛素注射液或二甲双胍片,配合低蛋白饮食。
2、高血压肾病
持续高血压可造成肾小动脉硬化,引发高血压肾病。血压长期超过正常范围会损伤肾单位,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常见症状包括头痛、视物模糊和夜尿增多。治疗需规律服用硝苯地平控释片或缬沙坦胶囊控制血压,限制钠盐摄入。
3、急性肾损伤
严重感染、大出血或药物中毒等因素可能导致急性肾损伤。肾血流突然减少或肾毒性物质直接损伤肾小管,造成肾功能急剧恶化。典型表现为尿量骤减、电解质紊乱。需立即停用肾毒性药物如庆大霉素注射液,必要时进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4、慢性肾小球肾炎
免疫异常引发的慢性肾小球肾炎会逐渐破坏肾小球结构。患者可能出现血尿、蛋白尿和进行性肾功能减退。病理类型多样,如IgA肾病等。治疗需使用醋酸泼尼松片联合环磷酰胺片控制炎症,定期监测尿常规和肾功能。
5、多囊肾
多囊肾是一种遗传性肾脏疾病,表现为双肾多发囊肿进行性增大。囊肿压迫正常肾组织导致肾功能逐渐丧失,可能合并肝囊肿和颅内动脉瘤。目前尚无特效药物,疼痛时可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缓解,终末期需肾脏替代治疗。
预防肾衰竭需控制基础疾病,糖尿病患者应定期监测血糖和尿微量白蛋白,高血压患者需坚持服药和低盐饮食。避免滥用非甾体抗炎药等肾毒性药物,出现不明原因水肿或尿量改变时及时就医检查肾功能。保持每日适量饮水,但晚期肾衰竭患者需严格限制水分摄入。建议每半年进行一次尿常规和血肌酐检测,早期发现肾脏异常。
相关推荐
02:09
02:28
02:34
01:52
01:50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 1 肾衰竭是怎么得的
- 2 引起肾衰竭是怎么得的
- 3 肾衰竭是如何引起的
- 4 肾衰竭什么引起的
- 5 肾衰竭是怎么引起的
- 6 怎样避免肾衰竭
- 7 什么是肾衰竭?
- 8 肾衰竭是怎么引起有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