瘙痒症怎样治疗
瘙痒症可通过保湿护理、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光疗、中药调理等方式治疗。瘙痒症通常由皮肤干燥、过敏反应、神经性因素、肝胆疾病、糖尿病等原因引起。
1、保湿护理
皮肤干燥是瘙痒症的常见诱因,日常需使用含尿素或甘油的保湿霜,避免频繁洗澡及热水烫洗。穿纯棉衣物减少摩擦,室内湿度建议维持在50%左右。若伴随脱屑可短期使用凡士林厚涂。
2、抗组胺药物
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滴剂等H1受体拮抗剂适用于过敏性或特发性瘙痒,能阻断组胺介导的痒觉传导。部分药物可能引起嗜睡,夜间服用更佳。合并荨麻疹时需联合白三烯抑制剂。
3、糖皮质激素
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糠酸莫米松凝胶等中效外用激素可缓解炎症性瘙痒,适用于局限性湿疹或皮炎。面部及皱褶部位建议选用弱效制剂,连续使用不超过2周。顽固病例需口服泼尼松片短期冲击。
4、光疗
窄谱UVB照射对尿毒症或淋巴瘤相关瘙痒有效,通过调节免疫细胞功能减轻症状。每周治疗3次,累计20-30次为完整疗程。治疗期间需佩戴护目镜,禁忌用于光敏性疾病患者。
5、中药调理
当归饮子加减方适合血虚风燥型瘙痒,含当归、白芍等养血润肤成分。湿热型可用龙胆泻肝丸清利肝胆。外洗可选用苦参、地肤子煎汤湿敷,孕妇及脾胃虚寒者慎用。
日常应避免搔抓导致皮肤破损,洗澡水温控制在37℃以下,沐浴后3分钟内涂抹保湿剂。饮食减少辛辣刺激及高组胺食物,如海鲜、腌制食品。合并糖尿病或肝病等系统性疾病时需优先控制原发病,定期监测血糖及肝功能指标。若瘙痒持续超过2周或伴随皮疹、黄疸等症状,建议尽早就诊皮肤科或内科排查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