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判断腹部肌肉拉伤
腹部肌肉拉伤可通过局部疼痛、活动受限、肌肉痉挛、皮下淤血、腹壁肿块等症状判断,通常由运动损伤、外力撞击、姿势不当等因素引起。
1、局部疼痛
腹部肌肉拉伤后最明显的症状是局部出现锐痛或钝痛,尤其在咳嗽、打喷嚏或改变体位时疼痛加剧。触摸患处可能引发压痛,疼痛范围通常局限于拉伤肌肉的走向区域。轻度拉伤表现为活动时疼痛,重度拉伤可能出现静息状态下的持续性疼痛。
2、活动受限
因肌肉纤维撕裂导致的功能障碍表现为弯腰、转身等动作困难。腹直肌拉伤时仰卧起坐动作受限,腹斜肌拉伤时躯干旋转幅度减小。部分患者因疼痛反射性抑制肌肉收缩,可能出现保护性体位如弯腰驼背。
3、肌肉痉挛
受损肌肉可能出现不自主的强直性收缩,触摸时可感到肌肉硬度增加。这种痉挛是机体防止进一步损伤的保护机制,但会加重局部缺血和疼痛。热敷或轻柔按摩有助于缓解痉挛症状。
4、皮下淤血
严重拉伤伴随毛细血管破裂时,伤后24-48小时可能出现皮肤青紫。淤血范围与损伤程度相关,通常沿肌肉走向呈条索状分布。需注意与腹腔内出血鉴别,后者常伴有腹膜刺激征。
5、腹壁肿块
重度拉伤可能导致肌肉完全断裂,在肌肉收缩时可见局部隆起形成肿块。触诊可及肌肉连续性中断形成的凹陷,这种情况需要超声或磁共振检查确认损伤程度。
疑似腹部肌肉拉伤时应立即停止活动,初期可采用RICE原则处理:休息避免加重损伤,冰敷每次15-20分钟间隔2小时,弹性绷带适度加压包扎,抬高上身减轻肿胀。48小时后可转为热敷促进血液循环,逐步进行低强度拉伸训练。日常需注意运动前充分热身,加强核心肌群力量训练,搬运重物时保持正确姿势。若出现持续剧烈疼痛、腹部膨隆或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排除腹疝或内脏损伤。